IPRdaily,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产业媒体
426.cn,60万知识产权人的上网首页
原标题:【干货】欧美展会遇知识产权纠纷,该如何维权?
IPRdaily导读:中国企业在海外参展时该如何防范知识产权纠纷?如何有效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具体的应对措施都有哪些?今天,笔者就教您几招有效实用的应对方法。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加在欧美举办的各类展会,展示其研发的先进技术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随着“走出去”企业的增多,针对参展中国企业产品和技术的知识产权纠纷也时有发生。知识产权纠纷通常会令企业的品牌经营和产品销售受阻,最终对企业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会让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形象严重受损。
那么,中国企业在海外参展时该如何防范知识产权纠纷?如何有效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具体的应对措施都有哪些?今天,小编就教您几招有效实用的应对方法。
法律规定,权利人有权口头或书面向可能的侵权人表明自己的权利,并要求企业提供所生产、销售产品的权利依据和产品细节。
对讯问不能置之不理。要在保护自己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向对方提供必要材料,积极沟通,避免不必要的争端。如确属侵权,可就专利许可进行谈判。如对是否侵权有争议,还可以约定仲裁机构。
警告信内容一般包括:
* 明确要求停止侵权行为。该要求一般是与合同赔偿金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被警告人今后再次发生同样的侵权行为,须支付一定数额的赔偿金。
* 被警告人承担律师费的承诺。
* 对被警告人侵权行为详细、准确的描述。
* 要求被警告人提供生产商、销售商、客户的名称和地址以及销售的数额和价格。
* 向被警告人发出“如拒绝在警告信上签字,权利人将采取法律措施(包括申请紧急临时禁令或提起正式诉讼等)”的警告。
权利人
一般会给被警告人适当的时间予以考虑和自主核查,展会期间一般为半天到1天,非展会期间一般为1周。
可在不发警告信的情况下,直接提起诉讼。但如果侵权人在起诉后立即承认了侵权行为,即使权利人胜诉,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所以,实践中权利人一般都会事先发警告信。
根据对方的具体要求,侵权的可能性程度,以及对拒绝警告信而产生的诉讼程序的承受能力,来决定接受还是拒绝。
如果确属侵权,或者不太肯定是否侵权,且产品对企业不重要,不愿花费精力,想尽快了解此事,可以签署警告信。但不能完全按照警告信内容签字,可以逐条与对方谈判。比如,可以降低合同罚金数额,降低或免除律师费,不提供生产商、销售商以及销售数额、价格信息等。但应作出今后不再实施侵权行为的书面承诺,以避免进一步的法律纠纷。
如果认为自己没有侵权,就一定不能签署,但不是简单地拒绝签字,否则容易陷入被动。因为一旦对方提起紧急临时禁令申请,按照德国司法惯例和实践,被申请人很少有机会在法官面前作答辩,法官一般会根据申请人的单方陈述作出裁决。
警告信不属实,但对方坚持要求我接受,怎么办?
不能置之不理,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 警告信已经签署,只要没有被撤销、解除、废除或违法,警告信就一直有效力。但根据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判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单方撤销、双方合意取消警告信的约束力。比如,若因为对方恶意隐瞒事实、欺骗而签署的警告信,则可以自始撤销。
—— 如果对方要求签署警告信的时候,其所主张权利的产品并没有获得知识产权、权利已过保护期或不在保护范围内,该警告信就不是合法的警告信,被警告人可以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在德国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竞争法的纠纷案件中,紧急临时禁令程序是最常见的诉讼程序,约2/3的纠纷通过临时禁令程序解决。
紧急临时禁令的“临时性”,只是体现在它可以通过抗辩程序、主要诉讼程序而撤销,除非法院在颁布禁令时明确规定了禁令的时间效力(很少见),临时禁令在依法程序被撤销前一直是有效的,而且具备完全的强制执行效力。被申请人在禁令撤销前必须遵守禁令,否则将会被处以巨额罚款或者代替罚款的拘禁。
由于事后情况变化,禁令禁止的行为合法化了,也要申请废除临时禁令。在临时禁令被依法废除前,仍然有效。
主要诉讼程序
* 中德两国都是关于向国外送达民事或商事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的公约缔约国(《海牙公约》)。
* 从德国送达中国需要2-3个月时间。
* 根据《海牙公约》,送达分形式送达和非形式送达。非形式送达不要求将起诉书译成中文,但被送达人有权拒绝接受,且拒绝接受即为送达无效。如果被送达人接受了文书,则为送达有效。形式送达必须将文书译成中文,这样即使被送达人拒绝接受,送达也是有效的。
* 企业要按照法院确定的时间期限,积极委托具有在德国职业资格的律师应诉,否则会被缺席判决败诉。
经权利人申请(有效期1年,可延长),海关发现涉嫌侵权产品入境,有权扣押保全展品,并通知货主在一个月内抗辩。
如果没有侵权,经法院判决,申请人需要赔偿被申请人因非法扣押所造成的损失。
如果确属侵权,货主可以同意海关处置被扣押的产品,以避免进一步的调查程序和法律费用。
刑事调查程序
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形:
—— 故意侵权构成刑事犯罪。如果某些技术核心专利在行业内非常著名,法院和检察院一般会认定为故意侵权。
—— 以往展会上收到了紧急临时禁令,且没有应诉或应诉失败的企业,要特别注意不要把禁令上列明的展品再次携带赴同一国家展出。如果违反了禁令,也是故意侵权,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 如果是第一次侵权,且罪责较轻,按照现行的司法惯例,一般会有条件地免于刑事起诉或仅处以刑事罚款。
德国刑事诉讼法对启动刑事调查程序的要求比较低,权利人向司法检察机关报案后,只初步证据证明有侵权嫌疑,司法检察机构就必须启动调查程序。检察院通常会向法院申请搜查令和扣押令,并据此指令警察或海关执法人员到现场搜查展台,扣押(保全)涉嫌侵权展品作为证据。警方可以要求展会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出示身份证件以确认身份。没有法院的命令进行搜查的情形较为少见,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合法。
冷静!!不得与警察或海关执法人员发生冲突,否则会被拘留,也可能被控妨碍司法罪。
不能任由其翻查。要确定搜查令上的搜查范围。对范围内的有应予配合,超出范围的搜查违法,并可能产生国家赔偿责任。要注意搜查和扣押的方式及程度。比如,可以扣押介绍产品的光盘,但播放光盘的电视机和播放器不可以扣押。
如果认为产品没有侵权,可以向法院提起抗辩,要求废除没收令,归还展品。由于已经进入刑事司法程序,为避免检察院提起公诉,还应向检察院申请免于起诉或在一定条件下免于起诉。
切不可置之不理,认为展会结束回到中国后,德国司法无能为力。
查封展台的特殊情形
展会上出现的由于费用问题而导致查封展台,主要是由于往年诉讼费用未结清,而到中国强制执行不现实,所以禁令申请人就等到被执行人再次参展时强制执行。这样会极大影响企业参展的效果,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
有鉴于此,建议有历史遗留问题的企业,最好把问题解决后再参展。
美国“337”调查的特殊情形
风险:侵权企业相关产品可能被永久禁止进入美国,而且企业所在国同行业的同类产品也可能永远无法进入美国市场。
“337”调查得名于《1930年美国关税法》(Tariff Act)第337条款,后经数次重大修订,编入《美国法典》第19卷第1337节。根据该条款的规定,凡进口到美国的外国产品,不论以何种形式比如销售、出租、寄售等进入美国,如果侵犯了美国本土产业现有或正在建立中的合法有效的具有执行力的专利权、注册商标、著作权或外观设计、专有技术等,即构成对337条款的违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都可进行调查。
中国是337调查最大受害国
根据有关程序,ITC在启动“337”调查后,必须在45日内确定终裁的目标时间,并尽快完成调查。通常案件会在一年内作出裁决。美国对我企业发起的“337”调查始于1986年,在21个年头里,美对我企业发起的337调查,涉及电器电子、钢铁、化工、鞋类、照相、汽车零部件、电脑耗材多个行业,呈逐年增加趋势,案件数连续10多年居涉案各国首位。2016年,美国对我企业发起的“337”调查达到21件(另有5件处于立案审查阶段),比上年增加11件,涉及120家企业,超过2013-2015年的总和。
主要原因:美国企业利用“337”调查程序和救济措施。ITC贸易保护主义倾向。部分中国出口商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很多中国出口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1.陷阱取证
—— 通过电子邮件取证。
—— 现场询价取证。
做法:竞争对手或其律师伪装客商身份,先询价,再下订单,诱使展商不经意间提供“侵权”证据。竞争对手会利用中外企业经营理念、营业习惯的区别,进行取证。
2.在第三国发布具有德国知识产权产品的广告
无论广告形式,只要向德国销售,或主观上有在德国使用的意图,即使不将相关展品、宣传册、宣传画带到展会上,也属侵权。只要网站能够在德国打开,那么该网站上所作的宣传和广告都受德国法律管辖。
广告第一次侵权危险,是指存在明确的事实,能够证明权利人的权利将会受到侵害,目前虽然没有侵权,但已有可能导致侵权发生的行为。如果存在第一次侵权危险,权利人就具有预防侵权行为的请求权。
3.广告中使用他人产品宣传自己的产品
需要注意:这种使用是必须的,是为了表示产品的用途而不是产品的来源。比如,使用汽车来为轮毂做广告;不违反公序良俗。
4.模仿专利保护已过期的技术产品
容易被认定为不正当竞争。
关键:产品的整体造型中,最突出的外部形象是不是个性化的;在该产品的主要消费者中,是不是具有很高的认知度。
来源:中国贸促会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编辑:IPRdaily 赵珍 / 校对:IPRdaily 纵横君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知识产权讯息,“投稿”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成立于2014年,是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产业服务平台,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人,用户汇聚了中国、美国、德国、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成长型科技企业IP高管、研发人员、法务、政府机构、律所、事务所、科研院校等全球近50多万产业用户(国内25万+海外30万);同时拥有近百万条高质量的技术资源+专利资源,通过媒体构建全球知识产权资产信息第一入口。2016年获启赋资本领投和天使汇跟投的Pre-A轮融资。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