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中期,冷战中的东西方阵营相继推出了各自的第二代主战坦克。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改变了
中国自己的第二代坦克研制规划。为了对付“陈兵百万”的苏军装甲力量,尤其是T-64坦克的威胁,国产二代坦克必须与其性能相当。但由于当时国内技术力量和工业基础的限制,研制工作并不顺利。
转眼到了70年代中期,苏联T-72坦克的大量服役打破了冷战中东西方装甲力量的平衡,也成为重重压在中国北方边界的一支“钢铁狼群”。彼时西方早已开启三代坦克的研发,之后被世界所熟知的豹II、M1等已经接近成型,国产二代坦克的研发计划不得不又一次调整,从原来的“赶超东西方二代坦克”变为“作为本国三代坦克服役前的过渡”
这种坦克被称为是二代半坦克,主要是其底盘较老,而上层结构较新,第一次参赛,96A坦克拿到了第三名,主要的优势是射击特别精准,缺点是动力不足。在比赛中780马力发动机驱动的四十多吨级的96A坦克确实在复杂地形和高强度运动中的机动性表现不佳。
第二年96A坦克再次参战,还是哪只部队,但这次来的96A就不一样了,它改进了96A坦克的动力系统,在涡轮增压器增加小型中冷器,提高了进气效率,使得最终的发动机输出功率增加了11%,单位功率达到了21.6马力/吨,虽然比俄罗斯T-72B3M的24马力/吨还差些,但是已经改进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