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人,他们创新、进取,所迸发出来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穿透力,永远都是力量聚集的核心所在,这种力量激发我们与梦想同行,在不凡中重塑对于世界的认识。
镁光灯的绚丽没有遮盖她知性的心灵,成就带来的财富无法阻止她执着理想,家喻户晓的名声未能禁锢她自由的灵魂。杨澜,一直以来都深爱着她的事业,用最大的热诚为人们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杨澜的前行轨迹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我的好奇心很重,愿意尝试一切,希望去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用成绩赢得人们对你的认可与尊重。人生的各种体悟是非常宝贵的,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与困难,它们最后都将转变为你的珍宝。所以我觉得,年轻的时候应该去尝试未知,如果直接放弃绝对是更大的失败。”
喜欢马未都的人都会发现,他和他的藏品一样,好似一扇微开的窗,卷帘之内,浣沙背后,静默的时光潜沉在器具之间,暗影浮动。让人不自觉沉溺于世事变迁的感怀中,难以自拔。
而在朋友眼中,马未都虽然是著名的观复博物馆馆长,但他依然和过去一样,时常流连于各类廉价的小集市,他仍怀念这里烟火味十足的氛围。文人善感锐觉的基因一直在他的血液里奔流。马未都变了,变化的是他处事的方式;马未都没变,没变的是他对事的态度。如今对慈眉善目、神情旷达的老马来说,收藏与其说是一种职业,不如说是一种修炼,由里到外改变着马未都。
在2016年夏天登上了里约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后,马龙作为首位中国男子乒乓球第一位“全满贯”选手,终于与之前那个略带怯懦的小男孩告别,向世人展现了他作为一个男人的睿智。带领马龙走向成功的,是被失败所赋予的睿智。
这样的睿智并非源自漫长的时间赋予,这样年轻的睿智源自于面对失败从未退缩的勇气,也来自对于成功从不放弃的渴望——而这正是他带给这个时代的启迪,面对永无止境的攀登,他用睿智挑战的是对手,更是自我。
对于身为赛车手的程丛夫来说,他的生命中除了挑战,还有永无止境的超越。从12岁第一次获得卡丁车比赛第一名,到“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国第一人”,程丛夫总是以最激进的姿态创造出每一项新的记录,让人生在刷新中延续,让成功在创造中诞生。
如今,赛车已成为程丛夫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对他个人而言:“兴趣爱好就是工作,这件事是个‘幸福的小烦恼’。我和车已经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了,生活中车是一个代步工具;赛车时,就是我的战友。未来,当把所有对手都甩在身后时,我还有一件事要做——超越自己!”
每在聆听吕思清的演奏时,除了悠扬的琴声,人们还会发现他风度夺人的一面;在谈话中,人们也会发现他言辞不多却满腹诗思,谦逊温和更蕴正能量。
但艺术需要进取的态度方可有所成。对此,吕思清讲到:“一天不练琴自己知道,两天不练琴行家知道,三天不练琴听众知道。我只有去再努力,去证实自己的才能,这个行业不仅仅需要天赋,还要有更多的牺牲精神和持之以恒的追求。”
与古典音乐的印象不同,每当郎朗坐在钢琴前开始演奏,他所诠释的旋律中所流淌的经典与优雅,是完全属于新时代的激情、也是更加富有生命力的存在。
对于郎朗来说,他希望自己有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和诠释手段,在一个挺有意思的时代,创造关于音乐更多的可能:“音乐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能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博爱的人,通过音乐的创造性、凝聚力包括其中与听者沟通的能力,能够完全构建另一个更加宽广的平台。”所以他愿意以音乐为媒,将这样的风雅传递到人们的生活中。
作为创作者,张亚东一直在找寻独特的自我表达方式。除了对音乐的热爱,张亚东在这些年也探索着摄影、导演等工作,用影像呈现对现实的思考。
“无论摄影、广告还是MV短片,都给了我一些很不一样的感觉。以前我用耳朵,现在用眼睛,这是一个延伸。做影像能让我重新思考做音乐时的很多东西,这是个相互刺激的过程。”
时代变迁,为自己或者为别人所做的音乐都会随之变化,但对艺术的态度未曾改变:勿忘初心,追求创新和自我突破。在这样高速化运转的时代中,张亚东和他独特的清雅表达,为世界提供了另一种不附庸潮流的可能。
刘国梁不但只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更怀揣着对中国体育界的探索之心。他不仅仅重视中国国球的战术和技巧,甚至不仅仅看重胜负与金牌,更多的已经开始用行动改变乒乓球和体育之于中国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对于改变的态度,刘国梁的看法很简单:“造就改变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便宜可占,只有实实在在付出自己的辛劳、汗水,才会有沉甸甸的收获。从一定意义上说:改变就是经受折磨,这也是一个人的福分。”
如今,刘国梁已为中国乒乓球队奉献了26年。俗话说“四十不惑”,未来的日子,他仍将继续在锐意进取的探索与突破中为国乒、甚至中国竞技体育的未来“答疑解惑”。
文章来源:清华南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