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菜头公考
一对一定制化公考首创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网  ·  同济大学领导班子调整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菜头公考

一个宝妈的艰辛备考之旅

菜头公考  · 公众号  ·  · 2021-01-22 22:29

正文

一个宝妈的艰辛备考之旅



菜头高分学员经验贴

大龄、曾在职、宝妈 ,这三个标签我都齐活了。今年有个热词很火,“打工人”,而考公人也一样,透过词语就能看到其艰辛和不易。

现在通过了今年的省考,回想起过去备考的两年,有刚出总成绩的喜悦,有进入面试的兴奋,但更多的是备考过程中的艰辛,对学习计划的不懈践行。 备考路上充满了荆棘,想把自己的备考经历写出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初出茅庐

刚毕业那会,和很多萌新一样,我是 希望能够去企业干一番事业,闯一闯,看看自己的能力可以到哪里 。不期求像马云一样,但从心里觉得企业才是自己的归宿。

而公务员,大部分是从长辈那里听到,对我来说, 要不就是适合阿谀奉承性格的人,要不就是进去就能一眼看到头的生活,所以当时十分抗拒考公。

当时有个大学同学,刚毕业就考上了公务员,而且单位还为其在寸土寸金的珠三角一线城市安排了住宿。还为了租房和租金烦恼的我,听到没有觉得艳羡,反而认为她这个工作挺一般(后来被打脸得很快), 只能说当时对考公偏见太严重了。


二、温水煮青蛙

后来顺利进入了一家500强公司,公司崇尚美式氛围,而且是弹性上班工作制,早上11点前到公司就可以,确实是美滋滋的。公司里也有不少30-40岁的员工,当时甚至觉得自己能在这个公司干到退休(后来证明我的想法太幼稚了)。

好景不长,开始没有什么加班,后来公司不景气,业务偏少,缩减人手后,我个人经手的业务变多了,导致晚上经常加班,8点是家常便饭,甚至11点也试过。

每当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匆匆到附近的快餐店解不知道算是晚饭还是夜宵的一顿,洗漱完毕,第二天又继续这样的生活。这就是普通的社畜的一天。

加班后的一餐,云吞面

虽然很累,但我当时还没成家,觉得这样的生活还是可以接受。现在想起来, 是因为 自己 在繁忙的工作中已经麻木 ,困在当中,只求完成工作任务,而 不去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及 这样的生活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三、转变

在公司就职期间成了家,有了小孩后,就 感觉加班只适合单身人士,对重返职场的宝妈来说太难了。 对家里人来说,你加班到7-8点,是不称职的妈妈,这时家里就已经夺命连环call催你回去,因为小孩一堆事情,老人搞不定。

而对公司来说,也不会考虑提拔你,因为当时二胎政策刚放开,公司怕你怀了一胎又怀二胎,升职加薪遥遥无期。

虽然国家规定了哺乳假期,但这哺乳假我一次也没有用过,当时天真的想着尽量减少对公司的麻烦。但因为孩子年龄小,不可避免地容易感冒发烧、头疼脑热,这种情况下,我必须额外请假带孩子看医生,看脸色能请到假就很不错了。

当时的我陷入了中年职场焦虑中 ,如果继续呆在这家公司,天天加班,不能照顾到家庭,这明显不是我想要的;如果跳槽,试着投了几家公司,本来前面谈得好好的,HR在听到我有一胎后,都追问会不会继续生二胎,我语带保留地说未来再考虑,后面也没有下文了。

直到春节后,见了以前的初中同学,听她讲述她的考公经历,对我有了很大的触动。

她说 考公3年后上岸珠三角某城市GA,现在已经在当地买了一套房了 ,虽然只是两房一厅,但能在珠三角城市买房,以一己之力不靠家人首付这点,已经让我非常佩服。 而且她说, 公务员考试是公平公开的

这对还在租房住、而且苦逼存钱买不起房的我来说,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 也打破了我对公务员的一些偏见 。比如,虽然GA职位会比较比较忙,但普通公务员朝九晚五的生活,对想在家庭和工作当中做一个平衡点的我来说,也非常适合。

当时详细向她请教了一下备考经历,并和家里人表达了希望考公的想法,幸好家里人也支持,于是决定在职考公。


四、在职考公

虽然决定考公,但在职考公确实很考验决心,特别是你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只想葛优瘫的时候,回去还要继续复习行测和申论,都是繁重的脑力活。如果这时候,娃还缠着你,那就更不用想好好复习了。

犹记得周末,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复习,都是吃饭的时候才会出来。有时候,娃在门外面一直拍门,说妈妈陪我玩,又被家里人硬拉走。我只能在吃饭的时候和娃说妈妈在学习,考上后就可以陪你玩了。心里想的是,现在陪娃少一点,考上后就能更长时间和更有质量地陪娃多一点,用这种心情一直鼓励和给自己打气。

现在电脑前还粘贴着自我打气的标签

回想起来,宝妈要在职考公的话,最好能做到以下几点:

1.争取家里人的支持 ,特别是家里需要有人分担带娃的工作,因为你下班后就那么一丁点时间,再带娃就所剩无几了。

2.坚定决心,要坚信自己是一定能考上的。 这点能够支撑你一直走下去,走到终点。其实考公的人很多,但很多人都倒在了追赶的路上,坚持到终点的人少而又少,因为公考比拼的不止是考试实力,更比拼人的心态。


五、备考经验

首先想说考公不是像以前一样,随随便便就能考上,除非你是天异禀赋型选手。 从现在的考公人数屡破新高也能看出。

如果你坚定了要走考公这条道路,那就要 拿出恒心和魄力来,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 糊弄的只能是自己的时间和青春 ,而考卷上的分数会实实在在地反映你的考试能力。

1.关于行测:

刚开始我是没有报班的,在网上买了一套公考的书籍,读完后就开始刷题学习,做了整卷真题后发现分数也就60几,也没有做调整,结果第一年考试,行测最终分数也就刚好60,只能说我自己的行测天分不够。

后来报了一个机构的网上行测课程,把每个知识点都吃透了,再做练习,整卷模拟的分数是肉眼可见的提高了。 想给大家的学习建议是:

(1)行测基础知识要扎实

首先想说现在的公考已经很成熟了, 基本是培训化考试,而且培训机构的行测知识更成体系,会比你自己摸索学习效率高得多 ,而在考公上,时间就是金钱。现在的网上行测课很多,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就行。

我认为网上行测课,有老师讲解的那种,知识点会讲得比较细致比较透彻,这样会比单看书效果好,而行测考试又是 基础知识点占70%的考试 。只要你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点,再去刷题,会对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分数水涨船高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2)行测要常回顾

很多小伙伴考公时会做错题集,我当时也有做。但 有用的不是做错题集这个行为,而是要 思考如何让错题集发挥其效用 因为错题集往往能暴露当时做题时的知识薄弱点及思维的误区,如果只是记录了就放在一边,那做了和没有做没什么区别。

我当时是把值得记录的错题记录进去,每两周就回顾一次,消化吃透,直到我完全理解这个知识点,下次不会再犯错为止。

我自己整理的行测整卷回顾

另外,我也做了一个excel表格,会每周回顾我做真题整卷的分数,去记录每个模块的正确率,并对错题进行分析。这个方法对我来说还是蛮实用的。

(3)要有的放矢

因为 每个人的优势模块和薄弱模块不一样 ,如何结合自己的情况去学习,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对提高行测学习效率来说非常重要。

我自己是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这几个模块强些,能拿到八成以上的分,而数量关系、和常识判断就比较弱,但常识的范围太广了,把大量时间花在常识身上太不划算,而数量关系虽然短时间内提高有限,比较看个人的天赋(我是文科生),但数量关系分值比较高,所以我在掌握了自己的优势板块和弱势板块后, 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贯彻 巩固优势板块,加强弱势板块 这个策略。

在优势板块中,我就定期回顾知识点,每周做题熟悉题干和知识点保持;而对于数量关系,先把所有的基础题型都掌握,并熟练运用每种题型的基础做法,做到能拿到6成以上的分数,向7成以上的分数冲刺。

2.关于申论

第一次公考,我申论只考了50几分。我还记得当时的题目是考人才的,而我当时的开头是:人和动物是不一样的,就是因为人能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就是人才。这个开头,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惨不忍睹。

在看到这个惨烈的分数后,我决定找个申论老师,因为我那个考上后买房的GA同学,她也和我一样,行测、申论基础都一般般,但是她最后却靠申论分数拉高整体上岸的,因为 她说 申论特别容易提升 ,建议我在申论这个模块下功夫 。后来几经比较,我选择了菜头老师的申论课程, 终于使自己的申论成绩从50+跃到80+ ,在老师的指导下成功上岸。

总结起来,申论的学习心得如下:

(1)申论要注重小题

我第一次考试时由于大作文没有写完,所以认为我申论低分应该是因为大作文。上了菜老师的申论课后,明白 申论小题决定了整个申论的基调分 ,并朝着申论小题拿到八成以上的分努力。

申论小题就是 要点全,踩到关键词,改卷才会给分。 首先看题目问什么 逻辑(表现,原因,影响,对策) ,再根据逻辑找材料里的关键词,然后有逻辑性地将答案整理成文。

(2)注重逻辑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