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想说考公不是像以前一样,随随便便就能考上,除非你是天异禀赋型选手。
从现在的考公人数屡破新高也能看出。
如果你坚定了要走考公这条道路,那就要
拿出恒心和魄力来,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
糊弄的只能是自己的时间和青春
,而考卷上的分数会实实在在地反映你的考试能力。
1.关于行测:
刚开始我是没有报班的,在网上买了一套公考的书籍,读完后就开始刷题学习,做了整卷真题后发现分数也就60几,也没有做调整,结果第一年考试,行测最终分数也就刚好60,只能说我自己的行测天分不够。
后来报了一个机构的网上行测课程,把每个知识点都吃透了,再做练习,整卷模拟的分数是肉眼可见的提高了。
想给大家的学习建议是:
(1)行测基础知识要扎实
首先想说现在的公考已经很成熟了,
基本是培训化考试,而且培训机构的行测知识更成体系,会比你自己摸索学习效率高得多
,而在考公上,时间就是金钱。现在的网上行测课很多,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就行。
我认为网上行测课,有老师讲解的那种,知识点会讲得比较细致比较透彻,这样会比单看书效果好,而行测考试又是
基础知识点占70%的考试
。只要你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点,再去刷题,会对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分数水涨船高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2)行测要常回顾
很多小伙伴考公时会做错题集,我当时也有做。但
有用的不是做错题集这个行为,而是要
思考如何让错题集发挥其效用
。
因为错题集往往能暴露当时做题时的知识薄弱点及思维的误区,如果只是记录了就放在一边,那做了和没有做没什么区别。
我当时是把值得记录的错题记录进去,每两周就回顾一次,消化吃透,直到我完全理解这个知识点,下次不会再犯错为止。
我自己整理的行测整卷回顾
另外,我也做了一个excel表格,会每周回顾我做真题整卷的分数,去记录每个模块的正确率,并对错题进行分析。这个方法对我来说还是蛮实用的。
(3)要有的放矢
因为
每个人的优势模块和薄弱模块不一样
,如何结合自己的情况去学习,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对提高行测学习效率来说非常重要。
我自己是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这几个模块强些,能拿到八成以上的分,而数量关系、和常识判断就比较弱,但常识的范围太广了,把大量时间花在常识身上太不划算,而数量关系虽然短时间内提高有限,比较看个人的天赋(我是文科生),但数量关系分值比较高,所以我在掌握了自己的优势板块和弱势板块后,
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贯彻
巩固优势板块,加强弱势板块
这个策略。
在优势板块中,我就定期回顾知识点,每周做题熟悉题干和知识点保持;而对于数量关系,先把所有的基础题型都掌握,并熟练运用每种题型的基础做法,做到能拿到6成以上的分数,向7成以上的分数冲刺。
2.关于申论
第一次公考,我申论只考了50几分。我还记得当时的题目是考人才的,而我当时的开头是:人和动物是不一样的,就是因为人能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就是人才。这个开头,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惨不忍睹。
在看到这个惨烈的分数后,我决定找个申论老师,因为我那个考上后买房的GA同学,她也和我一样,行测、申论基础都一般般,但是她最后却靠申论分数拉高整体上岸的,因为
她说
申论特别容易提升
,建议我在申论这个模块下功夫
。后来几经比较,我选择了菜头老师的申论课程,
终于使自己的申论成绩从50+跃到80+
,在老师的指导下成功上岸。
总结起来,申论的学习心得如下:
(1)申论要注重小题
我第一次考试时由于大作文没有写完,所以认为我申论低分应该是因为大作文。上了菜老师的申论课后,明白
申论小题决定了整个申论的基调分
,并朝着申论小题拿到八成以上的分努力。
而
申论小题就是
要点全,踩到关键词,改卷才会给分。
首先看题目问什么
逻辑(表现,原因,影响,对策)
,再根据逻辑找材料里的关键词,然后有逻辑性地将答案整理成文。
(2)注重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