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税务报
立足税收,面向社会。您的关注,我的力量——欢迎来这里作“税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税务报

【本报专稿】第三方涉税信息很关键但获取难?借鉴下这个地税局的实际经验

中国税务报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4-20 09:5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近日,《湖北省社会信用信息管理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成为我国首部社会信用信息管理地方性法规。

湖北省地税局征管处处长姜玉莲介绍,湖北地税系统在政府领导下,汇集政务信息资源,搭建大数据平台,服务财源建设,建立了由分管财税工作的领导为召集人,住建、国土、交通等33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税费征收保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第三方信息的内容、方式、时限、采集标准与交换流程,将税费征收保障工作纳入成员单位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内容。

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已有10个市州建立并运行财税大数据平台,其他市州也在有序推进中。2016年,全省通过平台获取涉税信息7000多万条,转化税收118.8亿元。

近日,武汉市地税局利用互联网涉税信息采集系统,获取了某房地产公司4名自然人股权变更信息,查补个人所得税1.8亿元;获取某上市公司股权解禁信息,查补个人所得税394万元。

据了解,湖北省地税局开发的互联网涉税信息采集系统,重点爬取上市公司年报季报,重大项目合同,员工奖励、股权激励,土地房产交易和股权转让等涉税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和归集,建立第三方涉税信息与纳税申报信息的关联关系,形成具有上市公司特点的税收风险分析模型,并加以推送应对。

“为加强网络涉税信息获取,我们制定了工作方案,统筹推进全省互联网信息获取应用工作。”湖北省地税局税费风险分析监控办公室主任王玉成告诉记者,该局建立了省级集中爬取,市州分类应对,管理主体明确,搜索站源适度的工作机制,设立网络信息爬取专职岗位,强化风险信息编辑和风险跟踪。

今年第一季度,全省地税系统累计爬取涉税信息15.6万条,发布信息115条,推送风险72条,查补税款2亿元。

“随着国地税合作的不断深化,地税机关越来越多地尝到信息高度聚合的甜头。”武昌区地税局征收局局长彭俊说,以往地税机关对纳税人附加税费申报情况实施事后监管,费时费力。如今办理此项业务时,输入社会信用代码,纳税人增值税、消费税入库金额就自动展现在“计税依据”栏,给精准征收附加税费带来很大便利。

据了解,湖北地税以深化国地税合作为契机,实现湖北国税发票管理系统数据向湖北地税开放,发票开具信息即时向地税共享,为双方代征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

今年以来,湖北地税抓住高档汽车消费与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之间的紧密关联,从国税机关获取车辆购置税计税依据在50万元以上的自然人信息,并与年所得12万元以上自然人个税申报情况比对,查找涉税疑点。经抽样分析,108个高档汽车消费纳税人中有102人未进行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税申报,比例高达95%。

“第三方涉税信息是地税机关的核心资源,是提升税收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湖北省地税局副局长杨绪春表示,湖北地税将继续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强化第三方涉税信息获取和应用,将税收共治工作引向深入。



作者: 徐卫兴 刘加苍 徐明

来源:中国税务报

责任编辑: 王燕 010-61930016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美好滁州  ·  幽默一刻!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