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爸爸真棒
K12原创教育资讯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融合教育探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ZaomeDesign  ·  每日灵感丨二月二十三日 ·  14 小时前  
优秀网页设计  ·  AI工具丨拯救爆肝设计师!这款AI神器3分钟 ... ·  2 天前  
庞门正道  ·  这包装,密谋掏空你钱包! ·  2 天前  
庞门正道  ·  狗生艰难,主人坑狗太专业! ·  3 天前  
庞门正道  ·  结婚,不治百病。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爸爸真棒

哈里斯、特朗普首场辩论!印度大呼“赢麻了”,我却看到中国和印度学生最大的差距…

爸爸真棒  · 公众号  ·  · 2024-09-11 12:27

正文

当地时间9月10日晚,美国副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的首场电视辩论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开始!

这可能是两人11月5日大选前唯一一场面对面的电视辩论,或将成为影响大选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两人目前的民调数据非常接近。据新华社此前报道,截至8日,哈里斯在全国民调中平均领先特朗普0.5个百分点,但在宾夕法尼亚、威斯康星、密歇根等“摇摆州”,特朗普领先1.4个百分点。谁将胜出还有很大悬念。

此前,由于哈里斯(Kamala Harris,中文名贺锦丽) 具有印度血统 ,再加上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万斯(JD Vance)的妻子也是印度裔,于是,在海外华人圈里,关于印度人与中国人谁更成功的讨论,又成了坊间的热门话题。

这大概是继印度人苏纳克当上英国首相、印度裔CEO占领硅谷等新闻之后,相关话题最热烈的一次讨论。

■ 首场辩论后,泰勒斯威夫特宣布支持哈里斯

中国人总说印度人比中国人更成功,是因为他们有语言优势,更善于迎合上司,以及他们更团结等等。但我们在北美的作者,目前担任多伦多教育局国际语言部教师的蔡远智老师却并不认同这些看法。

他在工作生活中有过好些印度同事,小女儿也有很要好的印度同学,通过与这些印度人的接触,他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北美印度裔群体。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大家有不同看法的,也欢迎留言讨论。

因为女儿的同学,我对印度人转变看法

实话说,移民初期我对印度人没有太多好感。

那时我在一个大公司当了几个月工人,公司里绝大多数工人是印度人,再就是菲律宾人。中国人常见的只有三个,一个是讲广东话的女工头A女士,一个是和我一样的台湾人P女士,P女士后来跟我成了好朋友。

每当咖啡时间,印度人簇拥着端着咖啡的印度女工头,去送给菲律宾和希腊主管喝,聊得热火朝天。

我们三个中国人对此总是冷眼旁观,一脸不屑,认为她们就会拍上司马屁。

让我渐渐转变看法的是我后来进入教育部门,以及接触到我女儿的几个同学开始。

在我小女儿中学的班上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印度男孩(毕业时得了年段最高奖,大学一二年级暑期实习就得到美国苹果公司的Offer)。

这个印度男孩跟我女儿,还有几个中国男孩、一个越南男孩、一个越南女孩,成了好哥们,中学时代就玩得很好。后来他们虽然上了不同的大学,还经常相约到我家附近餐馆吃一顿,再到我家聊天玩游戏。

通过几次聚会和这些孩子的接触,我从中看出了我们中国人教育子女方面的不足之处。

越南女孩是我女儿的闺蜜,不止一次来我家Sleep over(过夜),这种很铁的关系就不说了。

越南男孩



他不仅带了一份礼物来送我(我对他好感不是因为他送礼物,而是他的成熟和懂事),进门和离开都专门到厨房跟我说了再见才走。

印度男孩也一样



他在地下室玩游戏时都不忘上来跟我寒暄两句,离开时也一脸真诚地表示感谢。即使是接触较少的一男一女两个白人同学,也会跟我打一个招呼再下去玩。

但是,几个中国男孩



他们都是很腼腆木讷的表情,连点个头,出声打个招呼都没有,就一头扎进地下室的游戏厅,离开时更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特地跟我道谢告别。一个都没有。

应该说,这几个中国孩子都是很正派老实的好孩子,在学业上也很优秀,但 在社交能力和待人接物方面,其成熟度就远远逊色于印度和越南孩子。

可以想象,如果在职场或官场上,被优先提拔到高层的机会有多大。

■ 电影《 吾土吾民 》剧照

那个印度男孩后来还有一件很小的细节让我非常感动--

他和我小女儿都喜欢长跑,每当多伦多举办长跑或半马他们都会参加。长跑起点在Downtown(城里)南部湖边,印度男孩住在北边,但他每次都绕路开车来带我女儿一起去。

有一次我女儿出了大门进入副驾驶位置,我穿好鞋子跟在后面出门,这个男孩眼睛一直在右边副驾驶位置看我女儿坐进去,等他回过头放下汽车手闸时,突然看到我站在左边台阶上,他立刻拉起手闸,钻出汽车跟我打招呼。

我一再摆手示意他不要出来,他还是出来礼貌地弯腰点头,打了招呼才钻进汽车。他的礼节和教养已经融进了血液中。


印度人在职场上“情商更高”,
“普通而自信”竟然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在我上班的部门前后几年有过好几个小领导,印度人、中国人、白人都有,但大家最喜欢,最愿意交谈的却是印度人--


第一个是位女士

她具有天生的亲和力,对大家非常体贴周到。遇到突发问题,不管是不是你的责任,她的第一句话总是“Don’t worry,”(不要担心,),不像别的人会用“You should……”(你本应该……)。

每到圣诞节,或学期末她都自己出钱开个部门小Party,买很多精美的点心水果招待大家。因为她长得很白,我们直到她退休才知道她是印度人。


另一个印度小伙子

他也是特别Nice,他跟你说话时,永远都是微笑着用诚恳而深邃的眼睛看着你,让人感觉很亲切很受尊重。

不像另一位华人男生,脸上总是一副压力山大心事重重的表情,记忆中从来没有见他有过一丝笑容,说话时眼光更是飘来飘去,从来不看对方的眼睛。果然他后来没能得到这个永久位置。

上面举了这么多例子,我只是想说明: 所谓的语言优势、善于迎合上司以及更团结, 使得在西方的印度人比中国人更成功这个观点,我认为只是原因之一,但绝不是主要因素。

除去 他们母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跟西方主流社会基本一致 (因篇幅关系,社会制度和价值观不在此探讨),我认为主要是 印度人的性格,以及人际之间的交际能力更强 (也可以解释为情商更高),而这两种因素又来源于他们的文化,还有他们先天的 外貌特征也为他们加分。

■ 电影《十二年级的失败》剧照

印度人的性格普遍比较外向。

他们热情活泼自信,敢于表达自己的诉求,勇于主动争取(aggressive),积极参与主流文化的活动,这种性格以及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也就更接近西方人。

我们部门开大会的时候,印度人或其他族裔的人总是抓住机会踊跃发表意见,哪怕自己印度口音的英语重得让人听不懂也不在乎。整个会场就数我们中国人最沉默,不喜欢积极主动发言,尽管我们的人数占最大比例。

我们中国人总认为靠真本事(分数/专业能力)才是硬道理,其它都是虚头八脑或爱出风头,巴结讨好上司在我们中国人眼中很不光彩根本见不得人

印度人的文化,或宗教里,本身就有一种 利己主义 的精神,他们认为只要符合自己利益的行为,都是正当的 ,不择手段谋取利益不是不光彩的事情,所以他们在这方面的行为没有道德负担。

他们不仅会抓住机会表现自己,更会主动跟上司拉近关系,公开向上司献殷勤,不怕别人说三道四,更不用怕丢面子,结果反而给人留下积极进取的深刻印象。

要是我们中国人,即便想主动讨好上司肯定都是私底下悄悄地进行,不会让人知道。或者是等待着他人的主动迎合,认为这才是体面的事情。

■《杰伊·比姆》剧照

印度人从来不缺自信。

比如在口音这个问题上,印度人民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自信,他们说——

我们说的就是正统英语啊。

不是什么特别腔调,英语本来就那样。

我去了美国之后,才发现是他们的腔调错了,我就嘲笑他们。

我觉得我们的腔调比他们好。是他们要向我们学习才对啊。

我才不管他们怎么想,反正我会说英语,对方也听得懂我的意思。

你们是外国人,但是对印度人来讲,就一点也不好笑了。”

说完之后,他们甚至还不忘记diss一下其他国家的口音,比如法国人和中国人的奇怪口音。

其实你如果认真想一想,“自信”这样东西,对于增加表达能力,还真的是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无论做什么事,想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一个人只要表现得十分自信,那周围的人有时候都会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有时候没道理都能被他辩出三分理来。

此前有篇专业论文,正好对东亚人(中日韩等)和南亚人(印度裔巴基斯坦裔等)进行了比较。

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是MIT商学院的教授Jackson Lu,文章标题是《为什么东亚人而不是南亚人在美国的领导人不足?》(Why East Asians but not South Asians are Underrepresented in Leadership Posi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根据Lu教授的统计,南亚人不但比东亚人获取更多领导职位,甚至比白人获取的领导职位也更多。

研究人员比较了2010年到2017年世界五百强公司的数据,结果发现,在美国,平均每百万南亚裔中有2.82位CEO,白人只有1.92位,东亚裔只有0.59位。在5年之后的今天,印度裔高管的数字恐怕又一次增加了很多。

在去除了语言因素之后,Lu教授发现, assertiveness是印度人成功的关键。

assertiveness,翻译成中文,大概的意思就是: 温和又坚定的那种“自信”。

所以印度人哪怕带着重重的口音,也能侃侃而谈,也能据理力争,也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自己的优点……相比之下,东亚人被动的沟通方式,在英美文化中,确实是过于含蓄了。

电影《十二年级的失败 》剧照


华人家庭有哪些可以借鉴?

看到印度人的教育方式、职场情商,我想我们有几点是可以好好借鉴的:


01

第一,从小让孩子知道,对待任何事情一定要积极主动,不要被动地等待被人发掘赏识,那样只会成为边缘人。

比如老师提出一个课题或论点,一定要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要等老师点名才发言,只有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主动展示自己的优势和才干才能脱颖而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ZaomeDesign  ·  每日灵感丨二月二十三日
14 小时前
庞门正道  ·  这包装,密谋掏空你钱包!
2 天前
庞门正道  ·  狗生艰难,主人坑狗太专业!
3 天前
庞门正道  ·  结婚,不治百病。
4 天前
理想聚焦  ·  一个研究生导师的肺腑之言
7 年前
营销兵法  ·  锤子手机被华为“救活”了?
7 年前
药师论坛  ·  警惕!头孢曲松钠的8种死法
7 年前
少女兔  ·  嫁没嫁对人,生个孩子就知道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