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 改变自己主创
百度智能汽车产品负责人 | 辉哥奇谭主创 | 布道师
任何融洽的亲密关系中,所谓「三观一致」只是必要条件,或者说基本条件。若论生活的幸福感,则需要更多依赖「有趣力」。什么是「有趣力」?怎样发现身边具有「有趣力」的人?怎样让自己更加有趣,增强对异性的吸引力?本周末的会员语音揭晓。
三观不合,到底是哪三观?
by 张辉
当下文章谈到年轻人的婚恋观,总是逃不开「三观」,基本都是在强调:三观一致,相处不累;三观不合,迟早分手。对于这些文章,我只有一个意见:到底何谓三观?
最近一篇讲95后婚恋观的文章讲了95后最看重伴侣哪一条?借用某个数据报告的结论,说「三观一致」是最重要的。但到底什么是三观一致,此文没有直接讲定义,讲了一些表现。比如游戏与读书;吃西餐和在街边撸串;去旅行和宅在家里。行为不同没关系,但是彼此不理解,瞧不上,则是三观不一致。
行文到此,我还是不理解三观是什么,三观不一致到底如何定义。靠举例是无法穷尽的,比如一对恋人,都愿意一起游戏,一起旅行,一起撸串。这叫不叫三观一致?从字面上看,这三条都符合了,当然三观一致了。但是如果一个喜欢熬夜刷美剧,另一个喜欢早起运动,并且彼此都瞧不上对方的行为,这叫三观一致还是不一致呢?
「举例解释」的好处是便于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理解,但是「举例解释」的不足之处就在于无法给人提供真正的判别标准。依照以上有限的举例解释,我既无法判断两个人是否三观一致,又无法判断是否不一致。而这个解释本身,因其无法「证伪」,也无法视之为科学的解释。
我又在微信、百度上搜了「三观」,很遗憾,看到的文章,要么是不加定义的直接使用「三观」、「三观一致」、「三观不合」,要么是直接用了三观的最经典定义「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但并不具体的推理这三观在两人爱情中的具体体现。什么叫「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一致?具体体现是什么?为什么这三观一致是美好爱情的必要因素?
我试着想了一下,感觉寸步难行。因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本身也很难被清晰的定义。把这三个观念直接运用与「婚恋」关系的判断更是难上加难。
我退而求此次,提出一个「新三观」,即在两个人的亲密关系中,有哪三个基本观念是至关重要的?很简单,如下:
第一:金钱观,对待金钱的基本态度。
第二:性爱观,对待性爱的态度。
第三:关系观,对待周边关系的态度,包括对待双方父母,对待各自的朋友的基本态度。
其实这并非我突发奇想,我是在人生的起伏中逐渐萌生这样的观点,从观念形成到现在已经十年之久。
这「新三观」的好处是,定义非常简单,除了「关系观」我稍加解释,金钱观和性爱观我基本上可以不解释,大家就清楚。并且,这具体的「新三观」对于亲密关系的重要程度,我也不用多加解释,各位身在亲密关系中的朋友一下子能体会到这三观之重要。
为什么是这三观,而非其他三观。我的想法很简单,第一,这三观的形成过程极为漫长,基本上是每个人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基本观念之和,父母和家庭环境对此三观影响极大;第二,这三观一旦成型,在人生的长河中很难改变,除非碰到一些极具震撼力的「大事」;第三,这三观从根本决定了亲密关系的融洽程度和持久程度。
那么亲密关系中,除了这「新三观」,还有什么根本的因素?我觉得是有的。因为首先这「新三观」都在讲「不变性」,但无论是「旧三观」还是「新三观」,任何两个人都很难真正一致,另外,在人生的长河中,世界一直在变,每个人周围的环境也在变化,所以,如果只讲「不变性」,那么一定有问题,「爱情」可能真的只是昙花一现了。
所以,在「新三观」之外,我们一定得能讨论「变化」,不仅讨论被动的变化,也能讨论主动的变化。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情形,两个年轻的情侣,从相识相知相爱,最后走入婚姻殿堂。在最初的几年,生活是很甜蜜的,很显然,新三观是比较吻合的。但是,没过几年,两个人矛盾初显,彼此多了一些抱怨,这是为何?
有一本讲婚恋的书籍,李中莹的《爱上双人舞》中提出如下问题:
结婚对象的什么缺点是最要不得的?
他在书中的答案是:
「不肯改变」
这种人的口头禅是:
「我就是这样!」
很巧的是,他在书中也直接否定了「旧三观」,他说: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则不同。但这不是影响婚姻关系的要素。
对于婚姻造成伤害的有三个致命伤,第一是:不肯改变;另外两个是「托付心态」和「不愿意分享内心感受」。
这本书推荐给所有恋爱前,恋爱中和恋爱后的人的看,看得越早越好。
另外一本我很喜欢的心理学名著《少有人走的路》,其核心思想也是在讲「改变」,说的更直接一些,是「心智成熟之路」。我们看到的很多种关系的问题,都是来自于至少一方的「心智不成熟」,作者斯科特·派克说:
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
所以,亲密关系中,除了我总结的「新三观」,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来自于这两本书观念的整合,即:对待「改变」的态度。幸福而持久的关系需要双方都能积极的去「改变」,而改变的方向即:促使自己的心智成熟。
不要以为我们都20岁了、30岁了、40岁了,我们天然就是成年人了。法律上,身体上的确如此,但心智却未必。武志红的《巨婴国》直接用标题刺激了我们的眼球和脆弱的心灵。
综上,我觉得与其不加定义的使用「三观一致」,不如用「新三观」(金钱观、性爱观和关系观)+「心智成熟之旅」去观察和思考我们身边的亲密关系。
人生的很多秘密,其实是每个普通人每天都能体会到,却不愿意思考,甚至难以启齿的。对自己真诚一点,会少很多困惑。
本文授权转载自张辉的微信公众号「辉哥奇谭」| huigeshow
封面图 by Tanawat Sakdawisarak
关于本周末的会员语音
生活本身是无聊的,所以有趣的人容易得到关注,能找到更好的伴侣。
大部分人的工作是枯燥的,所以有趣的人容易脱颖而出,得到更好的任用。
日常所谓的「人脉」其实是弱关系,所以有趣的人容易被想起,获得更多的机会。
这些人颜值也许不高,才能不是顶尖,但为何他们被垂青?这都源于其身上的「有趣力」。
什么是「有趣力」?怎样培养自己的「有趣力」?且听我本周末的会员语音分享。
今天我做了什么改变
有关上期会员语音:财富仅仅是钱(资产)吗?如果是。那么问题:如果在50岁时,你失去自己积攒的一切现金、资产,你是否有机会东山再起?需要多久时间?我在语音中总结的财富本质,与大家惯常理解的不同。接纳这些观念,有助于你追求更加富足自得的人生。下面是精选的会员反馈:
@会员 静静世界
今天的语音让我忍不住想要拿出纸和笔记下来!财富就是取得信任的能力和创造价值的能力。这样的总结太棒了,简简单单地把我从当下的困境中抽离出来,不去纠结别人的好与坏,不去想眼前的得与失,而是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还有未来上。
踏踏实实做一个靠谱的人,培养自己的能力,与时间为友,与趋势为友,积极思考问题,乐于帮助别人,这样便不会一无所有,而是拥有人生最大的财富!自从订阅每周一次的语音以来,每周都既像是与一位好朋友的约会,又像是听一场智者的讲座,既亲切备至又受益匪浅,谢谢您!
张辉:你的反馈很令人欣慰:「每周都既像是与一位好朋友的约会,又像是听一场智者的讲座」
@会员 陈可爱
辉哥今天的分享好有感触,财富被拆解为信誉+创造价值的能力,与财富相关的人脉建立、投资决策都变得简单了~用租金/抵押金来衡量房产价值的例子,讲解价值衡量办法,特别赞。
@会员 Ronnie
听完语音后,觉得财富不是专指金钱,还有自己的人生时间、健康、职业平台等等,我最近一直在困惑转型的问题,我是一个中文专业的人,但是在做公司内投融资的工作,我内心其实更喜欢人文方向的事情,也觉得这样做能让我更有生命力,现实是现在的岗位待遇不错,今后从事金融行业的话待遇也不会差,依然在做取舍,
今天听语音辉哥所说的多关注人文、设计、心理这些,仿佛给我推开了窗户,我可以先去入手,从兴趣下手。
张辉:在前几天的答复中说过,在后续的时代里,人文素养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会员 Alice
非常有价值的语音,帮助看清了财富的本质。以前单纯地认为富有的人,肯定是钱很多的。其实富有,并不仅限于物质,更多地体现在思维,学识和气度上。
用辉哥的话来说,便是信用指数和创造价值的能力。自己的信用指数应该是很好的,对于别人的要求会慎重思考,而一旦答应了别人的事情都会做到,只是关于个人定位,以前都是限于消费者的角度在思考,以后将慢慢地以生意人和企业家的思维来转变。至于培养现金流的能力方面,现在也在逐步提升自己的个人知名度,比如使用朋友圈来发送一些瑜伽的动作或视频,让身边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自己的专长,以前是不太会发的,因为觉得是比较私人的事情。以后将会逐步打造自己的唯一性,让个人的形象比较鲜明,营造自己的个人企业影响。
自从听了辉哥的语音后,对自己的思维转变,真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慢慢能看清目标,并正向地制定计划,逐步努力。相信以后会逐步变好。
张辉:不要浪费自己的天赋
现在就加入会员:
从现在起,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改变自己会员,就可以在本周日听到张辉上一期的会员专属语音《财富的本质》作为额外福利,此外,还有更精彩的「如何打造有趣力」的语音值得大家期待。
想知道
会员
能得到什么?↓↓↓点击阅读原文,10 秒钟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