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探讨了人生的成长过程以及对于寻常事物的珍惜。文章提到人生是从稚嫩到成熟的过程,经历千回百转,懂得承受和淡定,明白人生的真谛。作者通过纳兰性德、白居易、蒋捷、孟郊、李白和辛弃疾的诗词来表达对寻常事物的感慨和珍惜,越是寻常,越是最珍贵。文章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人,珍惜快乐时光,因为最寻常的事物才是最珍贵的。最后,文章强调了人生的有限性,鼓励读者珍惜当下,遇见岁月的美好。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人生成长过程与对寻常事物的理解
文章讨论了人生从稚嫩到成熟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对寻常事物的理解和珍惜。
关键观点2: 通过诗词表达对寻常事物的感慨和珍惜
作者通过引用纳兰性德、白居易、蒋捷、孟郊、李白和辛弃疾的诗词,表达了对寻常事物的感慨和珍惜,强调越是寻常,越是最珍贵。
关键观点3: 珍惜当下与人生的有限性
文章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因为人生有限,未来不确定,只有珍惜眼前,才能体验岁月的美好。
关键观点4: 人生的转变与回归平凡
文章描述了人生的转变,从少年时的无忧无虑到成年后的烦恼和困扰,再到老年时回归平凡,明白平凡中的珍贵。
正文
人活一世,是从稚嫩走向成熟,从懵懂走向睿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定会经历千回百转,学会承受,懂得淡定,明白人生的真谛。
待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恍然醒悟很多东西,亦会怀念从前的种种经历。
纳兰性德与妻子相爱相知,琴瑟和鸣,就像李清照和赵明诚一样。可成婚三年之后,妻子就亡故了。
他想起自己与妻子往昔的欢乐,才知道那些寻常的小事,多么弥足珍贵!
那时候,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却成为回不去的曾经。
拥有的时候以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失去以后才懂得曾经拥有的珍贵,人生大抵如此。
晚年的白居易住在洛阳,年迈的他回忆起青年时曾在苏杭度过的日子,怀念无比,写下《忆江南三首》。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江南最美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白居易回忆的是江南,想念的是那个少年时的自己吧!人老了爱回忆,不过是想念那个少年时无所不能的自己罢了。
人最珍贵最无忧的一段回忆,永远是那段无忧的少年时光。
年少时,意气风发,纵情歌酒,中年时,失意低沉,患得患失。
到了暮年,把该放下的放下,该看清的看清后,才懂得,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悲欢离合自有天意。
余生寥寥,学会减轻背负的挂碍,我们才能优雅向前;看淡恩怨情仇,一路上才会风清月朗。
小的时候,不知道妈妈有多辛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理所当然。
长大以后,自己也成为了父母,终于明白了那时有多任性。
也终于知道了“父母在,不远游”的道理。人生中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抽空常回家看看,珍惜和父母的每一天,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云聚云散,潮起潮落。再回首,往事却已随风而去,了无痕迹,最后,还剩下些许淡淡的忧伤和回忆。
经历了轰轰烈烈,才懂平平淡淡才是真。愿你在细水长流的平淡中,心怀安宁,静观人间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