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婴幼儿心理
北京师范大学婴幼儿心理实验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我家婆娘是60.35公斤。也没什么。关键看肉 ... ·  20 小时前  
财宝宝  ·  你怎么称呼你家那个120斤的美美哒? ... ·  3 天前  
财宝宝  ·  这还要你教?滚!-20250208223758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婴幼儿心理

“够努力”还是“好结果”更值得被赞赏?

婴幼儿心理  · 公众号  ·  · 2018-11-29 16:56

正文

:小草莓

编辑:豆豆菲


当我们去评价一个人所做的事情该不该值得被赞扬时,我们会把 许多因素 纳入考虑范围,如那件事情的结果,那个人为完成这件事情所付出的努力,那个人的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动机是什么……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在接触了一些社会规则之后,我们会开始形成一套“严格”的评判标准。如三岁的小宝宝会形成一种 绝对的公平观念 ,即无论被分配资源者的其他性质是否不同,小宝宝都倾向于把资源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人,因为这样他们就不会有任何人伤心了!

(左边是小朋友认为的“公平”)

但我们知道,这样的平均分配很有可能是 不公平 的,比如我们不愿意给一些好逸恶劳的人分配相等的资源。那么小宝宝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明白这个道理,抛弃这种观念的,他们又会怎么看待 “努力”和“结果” 这两种因素在公平分配中的影响呢?

心理学家对 3-10岁 的小朋友进行了测试,他们给每个小朋友讲了四个小故事,每个小故事中都有两个主人公。他们两个要完成学校布置的一个任务——种植向日葵。

第一个故事中,其中一个主人公付出了很多了努力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另一个主人公付出了很少的努力并取得了很少的成果。

(看Chris每天都给花浇水,种出了10棵向日葵!)


第二个故事中,两个主人公付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但是却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看,Sam每天都给种子浇水,却只种出了2棵向日葵)


第三个故事中,两个主人公都没怎么努力,但是有一个主人公却获得了很大的成果。

(看,Taylor不怎么给种子浇水,一直在玩玩具,却种出了10棵向日葵)



第四个故事中,一个主人公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到了很少的成果,另一个主人公没有怎么努力却得到了很大的成果。

(看,Casey每天都在努力浇水却只获得了2棵向日葵)


每听完一个故事,心理学家都会问宝宝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把6张贴画分配给这两个小朋友;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这样分配呢;第三个问题是,如果选一个小朋友一起种向日葵,愿意选择哪一个呢?

结果发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 ,小朋友会更倾向于看重一个人在一项任务中的 努力程度 ,在 思考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时会同时考虑到努力和结果 。而较小年龄的小朋友(3-6岁)还停留在绝对公平观念阶段,或者仅通过结果的多少来进行资源分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