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游这个事算不上太新鲜,花最少的预算去最远的地方来场最享受的旅行,在体验异国风情的同时还能丰富人生经历,看似很有成就感!
不过近些日子,西方年轻人的穷游画风好像不太对……
亚洲地区尤其是东南亚一直是西方年轻背包客们的理想目的地,因为物美价廉,风景独特。让他们觉得:就算不带钱,也能玩转!
要实在玩不转,没关系,他们发明了一种新思路:没钱不要紧,只要脸皮厚,街边来乞讨,包你钱赚够。
于是,东南亚一带开始出现一种特殊的景观:一群衣着整洁、人高马大、四肢健全的西方“乞讨者”。
一个背包客提着外卖回到自己乞讨的“摊位”
他们三五成群盘腿坐在马路边,身边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是背包客,我来旅行但是没钱了,请资助我继续旅行。”
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以至于引起当地民众注意。如果确实在旅途中遇到困难,周济一下无可厚非,但在一些人看来,这些背包客就是在“占同情心的便宜”。
一位新加坡女士拍下这些衣着体面的“乞讨者”,并把这些照片发到网上。
她气愤地表示: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的人才会走上乞讨之路,而这些人可以做旅行这么奢侈的事情,为什么来乞讨?
这些“乞讨者”,有的通过在街边弹奏乐器,或售卖明信片来换取资助,更有一些人什么都不干,举着牌子站在路边求他人帮助。
不只是年轻人,年纪大点的游客们也会出现在街头寻求帮助~
这一对在新加坡街头席地而坐,面前摆着一个纸板,上面写着“支持我们的环球旅行”,并贩卖一些明信片。
这对小年轻弹着吉他、吹着口琴,表演平克·弗洛伊德和枪炮玫瑰的歌曲,旁边的纸板上写着支持他们环球旅行的信息。
但是,这些所谓的“乞讨者”带着昂贵的设备,看起来并没有到了缺衣少食的地步。
“你可以买得起昂贵的吉他,音像,甚至机票,为什么还要站在路边乞讨,而目的竟然是让别人资助自己来完成旅行?”
点击下方视频,看看这些“背包客”是如何专业乞讨的~
当地媒体也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报道……
马来西亚《星报》记者夜晚到街上随便转了转,就看到7名这样的外国乞讨者,寻求他人资助来完成自己的旅行。
来自西方的乞讨者太多,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在泰国,这些人有了一个专有名称——“外国乞讨者”。
当地民众显然对这种行为非常不满!
一位马来西亚女士总结:“是不是这些外国人觉得,自己身处异国他乡,就可以做这种在自己国家不会做的事情?”
还有一名马来西亚的网民说,当地人民辛辛苦苦维持生计,都不一定有条件出国旅游,这些旅行者想通过乞讨来完成旅行的话,“应该先在自己的国家乞讨,等讨到钱再来东南亚。”
不少西方媒体也对这一现象围观。
英国《每日邮报》用“令人羞耻”来形容这些背包客。文章写道,西方背包客向世界最穷地区的人讨钱旅游,令人震惊……
英国《每日电讯报》则表示,去一些欠发达国家进行所谓的“贫民窟旅游”,拍下当地的贫苦影像已经够让人无语……
如今这些人为了逍遥自在又不愿意买单,理直气壮地向真正的穷人们乞讨,实在太过分了。
一位政治经济学者告诉英国《镜报》,她想质问这些人,是不是觉得在亚洲这样做很稀松平常?
英国《太阳报》则将这些人形容为“贪心的背包乞讨者”。
外国网友也非常看不起这种行为:“如果你连食宿交通都负担不起,那就乖乖待在家里吧。”
还有人非常不解:没钱还去旅游?起码先保证自己的基本需求(食物、住房、教育)得到满足再出去吧。况且有很多方式能让他们获得出游资金,比如参加写作、博客、摄影的比赛。
为什么这些事总发生在亚洲?
路易莎是马来西亚一名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学生,她认为这样的行为表明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平等。
“他们仍然再用传统的眼光看待亚洲,认为这里是一片充满冒险和异域风情的神秘之地,是白人的游乐场。他们把到亚洲的旅行看做一次自我发现的经历。有时我会想要问他们,为什么你觉着在亚洲做这样的事情就是合适的,你会在自己国家这样做么?”
“可悲的是,由于不少亚洲国家曾经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这里还充满了殖民色彩,人们潜意识里会认为白人是高人一等的,当他们看到白人在乞讨时会更加宽容和友善。”“这样的自卑心理也让这里的旅游业有些病态,温和善意的有色人种似乎唯一的目标就是服务好来他们国家旅行的白人。”
或许,正是亚洲人的“宽容”,纵容了这样“有趣”的行为……
要知道,今年美国的一位女子在公众平台上发起了一个众筹,希望筹得13000美元的旅行基金,她得到的,只有美国网友们“去找个工作吧”的回复……
最英国出品
为答谢支持并关注最英国的粉湿们,我们决定在每月的20号,选出近一个月被选为精选留言最多的读者,送出来自伦敦塔桥的明信片。
赶快点击文末的“写留言”,让我们听见你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