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两岁了,只会叫爸爸妈妈
有点不正常?
好羡慕别人家那种“小话痨”,每天唧唧歪歪说个不停。我家那位活宝,尊口难开,老用眼神、手势指挥我和他爸,心里明白着呢,这是为啥?
提问
回答
答:当孩子用手势或表情提出要求时,家长即使理解,也故意“犯错”,孩子“着急”时,家长可以用语言询问,然后再满足要求。
比如孩子要喝水,家长故意给他拿玩具,过会儿后突然“明白”,并对孩子说:“告诉妈妈喝水,妈妈就会明白。”几次后孩子就会明白说话是最容易满足自己要求的动作。
(详细请参考《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8:小儿生长发育
》)
我们翻阅
《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最新升级版】》
全套书籍后,就宝爸妈们关心的宝宝语言发育、交际能力的
相关
问题进行了补充回答。
1. 语言能力,需要不断地示范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生理功能。孩子的语言发育需家长不厌其烦地示范。
从
出生开始,就要有语言的刺激,比如:现在给宝宝洗澡;给宝宝换尿布等。
只
是喂饭时家长不要说话。
反复语言和动作的结合,使孩子逐渐产生语言和实物
或动作的联系。从小引导孩子动作和语言不可分割。父母嘴勤,孩子今后说话
能力就强。
(图片内容非常重要,建议点击查阅或收藏)
2.电视不利于孩子语言发育
要想孩子的语言能力发育得好,爸爸妈妈要多示范、多说。慢慢地,孩子
也会学着用他的语言来表达感情。
有的爸爸妈妈让孩子看电视学说话,其实那
样做不仅不能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反而会影响到他的语言表达。因为语言是
要互相交流的,电视无法做到这些。
你和孩子交流时,他实际上接收到的并不
仅是你说出的那些话,还有你的表情、你声音的高低、你的语言,以及你说话
的场合等,这些方面综合在一起,慢慢地就能让孩子对语言以及语言环境、说
话的表情等有一个立体的理解。
3.多鼓励,多交流
鼓励孩子说话非常重要,因为说话是非常重要的交流工具。不怕孩子反应
慢点,这只是开始。在家一定鼓励孩子多说话。
在孩子学说话过程中,家长一
定要有耐心,不要着急,也不要笑话孩子。切忌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要做到
与人多交流,首先父母要尽可能多陪孩子玩,包括游戏、读书等。不一定每次
都是到人多的地方。
4.让孩子自己主动说
现在家长替婴幼儿说话的机会太多。因为家长能完全理解孩子的表情、手
势,孩子一个表情、一个手势,家长立刻满足所有需求,造成婴幼儿说话机会
减少,甚至不用说话即可满足需求。
孩子的说话能力必须在两岁半之前完全建
立,否则以后发音会出现问题。一位 5 岁儿童前来体检,就因家长过度照顾,
导致开始说话晚,至今发音仍浑浊。
(图片内容非常重要,建议点击查阅或收藏)
5.对人类来说,社交极为重要
社交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做表率。如果家长
平时不爱与周围人打招呼,孩子就不愿与其他小朋友玩。家长平时待人接物的
态度,决定了孩子社交能力的发育。
孩子是我们自身的镜子,孩子的缺点往往
是我们成人“不足”的体现,每位家长应该与宝宝一同成长。
6.从小培养社交能力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可以从宝宝很小的时候开始。比如,别人来看他时,
要告诉他:“叔叔阿姨来看你了,摸一摸叔叔阿姨。”家里来了客人,爸爸妈
妈除了热情接待,别忘了把孩子也介绍给客人,抱着宝宝和客人聊天。
不要认
为孩子还小,不用接触这些,家里来人了就把他带到别的屋子里,这样他就无
法学会与人交往。爸爸妈妈还要告诉宝宝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好
的,
以及怎样和别人分享、合作,怎样向别人道歉,帮助别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