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编剧帮
创建于2013年4月,目前超过15万编剧、导演、制片人、公司总裁为主的影视专业人士订阅,是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编剧及剧本资源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商报  ·  借光“哪吒”,光线传媒还能继续涨停吗? ·  11 小时前  
中国商报  ·  借光“哪吒”,光线传媒还能继续涨停吗? ·  11 小时前  
江西日报  ·  突然爆火!一上线就售罄 ·  11 小时前  
江西日报  ·  突然爆火!一上线就售罄 ·  11 小时前  
现代快报  ·  破100亿! ·  昨天  
江西宣传  ·  95.1亿元!哪吒领跑!破多项纪录! ·  昨天  
重庆晨报  ·  热搜第一!知名导演回应“啃老”三年 ·  4 天前  
重庆晨报  ·  热搜第一!知名导演回应“啃老”三年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编剧帮

女性话题剧的结构主义--从《致命女人》谈起(2001期)

编剧帮  · 公众号  · 电影  · 2019-09-11 21:49

正文


源丨剧在一起   文丨于梦楠 王星霁


何为话题剧?它与传统情感剧最本质区别在于主题先行。创作者抛出核心话题后,通过剧中角色以此话题为轴心展开不同故事线,从而引发观众讨论。可以说,话题剧的属性,天然地决定它可以与不同叙事结构巧妙结合。一部成功的话题剧,最大特色便是话题的讨论度及结构上的想象力。


情感剧基本以“因果式线性结构”为主要叙事结构,话题剧显然更适合交叉叙事与平行叙事,通过构建多层叙事链,打破时空局限,通过结构变换,时刻调动观众对“话题”的思考。


今天就从热播美剧《致命女人》开始,结合高分佳作《大小谎言》及台剧《荼蘼》,去探索女性话题剧该如何通过改变叙事结构制造新意不同花样的叙事结构又该如何服务于我们的女性话题剧创作

提到女性话题剧无法绕开的《欲望都市》

《致命女人》的高水准:完美融合多种叙事结构


交叉叙事通常适用于有以下特征的项目:①没有固定“一番”;②几条叙事线占比均等;③在一个共同主题下分别发展。近期热度极高的新剧《致命女人》就完全命中以上三点。同时,它还通过展示一栋房子的三个年代,把平行时空叙事也融入其中。

《致命女人》的话题性聚焦于女性婚姻中的权力与平等问题,不同的时代和生活背景下,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和各自“独立”的意义。剧名《why women kill》直译应是女人们为何杀人,更新至此,仍不知道她们到底杀了谁,做足了悬疑感。翻译成《致命女人》,则印证出黑色电影里典型的形象,独立,强势而机智的女性,将生活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而非男人,也与剧中角色有所呼应。

故事发生在同一栋豪宅中,女主人分别是生活在1963年的贝丝·安、1984年的萨蒙妮和2019年的黑人律师泰勒,以各自生活的片段展开交叉叙事
得知丈夫出轨,贝丝·安陷入迷茫

贝丝·安是标准的金丝雀,结婚时还是处女,甘愿为丈夫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选择做家庭主妇,以丈夫为中心,百依百顺。事业有成的丈夫罗伯也只把她当作家养女佣,其他刺激新奇的事情自有人陪自己去做。贝丝·安意外撞见丈夫的婚外情,深入敌后,以邻居希拉的名字接近小三,还成了好朋友。

新朋友给她带来了观念上的冲击,她自由而勇敢,勇于尝试,知道自己不想要婚姻却想要爱情,于是把罗伯作为自己的“工具人”,和他一起探险,紧张刺激,在第三者的影响下,贝丝·安正在逐渐觉醒,她回家重弹钢琴,并给自己贴上了“反叛”的标签,所谓“反叛”,也只是“平等”而已。
发现丈夫骗婚,萨蒙妮难以置信

名媛萨蒙妮却过着平等有余的生活,第三任丈夫对她温柔体贴,在社交场合也往往能博得关注。然而完美生活在发现老公和男人偷情后一夜崩塌,萨蒙妮虽然和闺蜜的儿子,从小就仰慕她的汤米成了地下情人,但作为话题中心,她很清楚,一旦离婚,无论丈夫出柜或出轨,自己都会成为“朋友们”的笑柄,在世俗观念之下,婚姻不幸的女人只会获得嘲笑。

无论如何,体面最重要,她决定暂缓离婚,从长计议。在此期间,她发现原本温文尔雅的老公其实尖酸刻薄,两人打打闹闹但也默契十足,同时,被汤米的爱情观影响,久违的年轻气盛与本能冲动,促使她在勇敢追爱,撕掉伪装的边缘挣扎。
面对工程师的性别歧视,泰勒毫不客气

相比之下,当代女性泰勒甚至比丈夫风头更盛,事业有成,收入足以供养房贷、老公伊莱,也十足坦诚,两人的开放式婚姻。随着泰勒把自己的同性炮友洁德带回了家,伊莱发现泰勒精神出轨,两人的生活平衡被打破了,事态一发不可收拾。虽然伊莱“为了泰勒”而留下了洁德,但他也有自己的私心。

从目前的情节走向看来,三人行爱好者洁德也许比她的家暴前男友更具危险性,泰勒终将为自己“掌控一切”的自负买单。她拥有得太多,控制欲太强,甚至在三个人的生活中,表现出了更多的男性特征,除非认清自己和现实,否则覆水难收。

这栋豪宅是连接故事情节的重要地点,也是平行时空叙事的重点体现。在每一集中,将三对夫妻的故事穿插讲述,铺垫情绪。剧集开头,贝丝·安走进客厅,镜头俯拍,安出画,地板突然翻新变化,镜头拉远,已经从63年切换到84年,萨蒙妮从楼梯上款款走下来。剧情叙述进度看似相似,但是相互之间却有情绪推动性,气氛在情节推动下逐渐升温


第三集中,伪装成寡妇希拉的贝丝·安回到家,在得到丈夫许可后,她弹起钢琴,挥洒自如,伴随着贝丝·安的激烈动作和澎湃琴音,画面切到正在与卡尔献舞的萨蒙妮,两人跳得酣畅淋漓,汤米旁观郁郁寡欢,再切,洁德和泰勒夫妇也重归于好。情绪推进后,罗伯不断以没有橄榄为由试图打断贝丝·安,终于得到了回应,贝丝·安放下钢琴拿起橄榄,心事重重,窗外还是那对舞者。

这时,压抑成为一种出口,每个人都选择了不同程度的妥协:为了婚姻完整而甘当金丝雀的贝丝·安;为了体面而暂不离婚的萨蒙妮;为了私欲又不想承认出轨的泰勒夫妇,但退让过后,看似回到了原本生活的他们,感情世界已摇摇欲坠。


第二集结尾,三个女人由于各自的心事站在窗前,镜头拉远,三人同框。她们身处不同的时代,却迎来了相似的故事:第三者的出现。面对着各自的迷茫和处境,她们殊途同归。

《致命女人》目前更新了四集,除去核心剧情部分不断应用交叉叙事与平行时空叙事外,单集开头都另外引入新的叙事角度,首尾呼应。第一集是男人们的“伪采访”,针对他们对婚姻关系和老婆的看法;第二集则是以这栋豪宅旁的邻居视角讲述,他从小到老,见证三对搬进这栋房子的夫妻并不如意;第三集以探戈开场,舞者声称探戈是两人舞,但常有第三人;第四集则以太平间的医生口吻描述:为什么人们会杀人。你知道女人们杀了人,但不知道到底是谁死了,吊人胃口。

平等、自由、开放,女人在逐渐获得尊重,但还需要更多。杀人也许不是问题的最优解,却是对女性权利意识的呼喊。“三个女人一台戏”,《致命女人》成功把话题融入剧情,以结构串联人物,足够精彩。

《大小谎言》:交叉叙事与悬疑元素的完美融合

悬疑元素无疑是推动创作者选择交叉叙事的一大原因,从《致命女人》便可看出,交叉叙事结构与带有悬疑背景作品的和谐度,有着白葡萄酒之于牡蛎一般的绝配。

2017年开播的《大小谎言》更将悬疑贯穿到底。剧情以一个看似平静美好的海边小镇蒙特利为背景,随着一起慈善化妆舞会上的凶杀案展开调查,每个人都被撕破伪装,露出生活真实的面目。
所谓“大小谎言”,是指大人和小孩的世界都有谎言。大人的谎言是案件背后的真相和女人们统一口径的隐瞒。由凶杀案引入,随着审讯推进,用交叉叙事手法推进每人视角下自己和他人的生活,信息量不断增大,问题迭出。死者的身份,是剧集留下的第一个问题,留到最后才揭晓。

剧集开篇拼接了舞会的混乱场面和在场人们的采访,众人表示,如果不是迎新日那天玛德琳摔了一跤,可能不会有人被杀。时间回溯到迎新日,玛德琳和刚搬来小镇的简成了好友,两人日后与性格和善的瑟莱斯特形影不离。但三个女人的友谊与凶杀案有何关系?

三人的生活依次展开,瑟莱斯特是高知女性,为了丈夫放弃律师职业成为全职主妇,看似琴瑟和鸣,实则要忍受丈夫的家庭暴力,她在心理医生面前为自己的丈夫辩白,实际上确实对家暴担惊受怕。两人的婚姻一直在暴力和爱裹挟下的错误认知中进行着,儿子们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伴随着剧情发展,瑟莱斯特开始觉醒,试图离开丈夫。她会成功吗?两人的婚姻关系将如何继续?
在众人面前和谐的背后是家暴的真相

玛德琳和第二任丈夫你侬我侬,也是三人里最强势吵闹的性格。第一段婚姻的失败,和两个女儿的教育问题,她控制欲激增无处发泄,感到迷失,并意外出轨,她面临的是平凡但普遍的中年女性问题。她能够解决吗?作为姐妹团中最活跃的分子,她为什么是凶杀案的关键角色?

简独自带儿子齐格搬到小镇,性格随和,不卑不亢,然而她一直在寻找强暴自己生下儿子的男人,意欲报仇,多年来她都没有走出痛苦经历带来的梦魇。她寻找的男人是谁?是否在这个镇上?她将会报仇成功吗?简带来了大人世界中最大的悬念。

剧集在插叙审讯及回忆的过程中嵌套了小孩子的谎言:女强人瑞娜塔的女儿在迎新日当天放学时声称有人咬了她,一切证据都指向齐格,简不相信自己甜美的儿子能做出这样恶劣的事情。几位妈妈展开调查,最终瑟莱斯特发现,始作俑者是自己的儿子,丈夫的家暴使双胞胎儿子们受到影响,也具有暴力倾向。

小孩子的谎言是瑟莱斯特觉醒的契机,她惊觉家暴无小事,开始着手离开丈夫;也是简调查的转折点:齐格的生父正是瑟莱斯特的丈夫。众人伪装的美好生活构成了大谎言,导致小谎言发生,而小谎言的真面目使女人们抱团,危急关头,自发地选择统一口径,保护凶手。

《大小谎言》在悬疑氛围下揭示了凶杀案的始末,讲述了女性在中年危机下的崛起,更与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紧密相连,无论是讨好还是控制,都有其短处,对家暴的探讨在第二季中深入展开。同时,女人们的故事脉络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荼蘼》:平行时空里的人生选择

台剧《荼蘼》的话题则更为大众,即人生选择是否有好坏之分。易引发共鸣的话题,加之平行时空叙事,《荼蘼》如愿成为“植剧场”2016年的高分之作。12集的剧情容量,以女主角郑如薇人生的两种不同方向(方案A和方案B)为平行叙事中的划分,同时,每集中郑如薇都会有与自己的一番对话,方案A和方案B究竟哪种选择更正确,这不仅是角色此情此景下的困惑,也切中观众对于人生选择的迷思。
女主角郑如薇与男友相恋多年,此时得到去上海工作的机会,升职加薪近在眼前,她说服男友与自己同去,但男友的父亲突然生病住院,因此放弃去上海,选择权交到郑如薇手中,郑如薇给自己写了一封长信,也开启了故事的真正讲述。

方案A中,选择去上海发展事业的她逐渐找到工作和自我的价值,却与男友渐行渐远,时常感到孤独带来的惶恐。方案B,选择留在台北的她怀孕生子,面临着婆婆的刁难、柴米油盐的计算、丈夫的不理解,庸常昏暗鸡毛横飞的生活里,她忍不住会说,多希望当时我去了上海。

郑如薇的不同选择衍生出不同的生命轨迹,每当她对现在的生活感到疑惑,便会镜头一转,场景切换。这种结构对《荼蘼》的故事基底而言是锦上添花,不仅加快叙事节奏,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观者剧情的主题,从而带来能引发强烈讨论度的话题感。剧情中多次出现“如果可以,真的好想在知道答案以后再做选择”。

对观众而言,每个人一生中都会说上不止一次“如果当时……,现在会…….”,全剧紧扣这一主题,把“女子图鉴系”升级打怪的女性爽剧,和家长里短婆婆妈妈的“苦情肥皂剧”合二为一,明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却能在一部作品之中毫无割裂感的并行,结构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

除了故事本身,这种平行时空叙事赋予作品第二层意义---充满弹性的人文空间,而非制造幻觉的偶像剧,一次性地激起两部分人群的共鸣,在话题性上达到极。去上海打拼未必如想象中美好,更多是连自己衣食起居都难以平衡,都市人奋斗的困苦可见一斑。所谓事业更好,自然会遇到更好爱情的说法也没有成真,遇到一个短暂出现又迅速消失的男人,从他那里获得一些教训,学会自爱迎来成长,再栖身工作的夹缝,继续做写字楼的奴隶。
而因怀孕匆忙结婚,辞职做全职太太的另一种人生里,女主角靠丈夫薪水养全家,带着寄人篱下的身份,只得更卖力照顾对方家人,到头来成年累月付出换不回感恩,又似乎切中一些囿于厨房女性的生活碎片。

但创作者不持批判观点进入,作为话题剧,展示更多价值观意义重大,《荼蘼》给观众传达的体悟是,谁也不能确定另外条路上就一定有美丽风景呢,人生没有重启键,做了决定就只能一路往前。无论哪种选择的种子,都需要经营才能开花结果。

这是更适合与国产剧语境和观众欣赏习惯的出路之一,总要带一些思考在里面,总要有一个标语式的结论反复传递。《荼蘼》的结局,方案A中的郑如薇回到台北开起餐厅,她与方案B里的如薇碰面,以胜利者姿态居高临下伸出手来:“来到我的人生吧,我赢了”。

但人生真的有输赢之分吗?方案B用自己的方式证明,她也没有输。曾经以为只有自己在退让,心有不甘和万般委屈,终于意识到丈夫为了家庭已经放弃自己的理想。她重新找回自己的价值,与丈夫一起开办建筑事务。

平行时空呈现出物质丰盈女精英与灶前床边家庭主妇的对立,但最终谁也没有说服谁,剧集以开放式收尾,剧中人如你如我,在各自选择的人生中平凡活着。


以上三个女性话题剧,虽然选择的话题各不相同,却统一的都在结构上巧做波澜。当然,适用于话题剧的叙事结构绝不仅仅只有交叉叙事和平行时空结构,但结构的变式并不会成为肤浅故事的遮羞布,反之,它只会放大故事不完美的瑕疵。

未来国产女性话题剧的市场上,谁会玩儿转这些结构,来做吃蛋糕的第一位呢?


责编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