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连锁企业中人才的重要性,特别是店长角色的关键作用。文章分析了连锁企业面临的人才问题,包括如何培养和管理人才,以及制定清晰的岗位标准。文章以海底捞为例,探讨了人才策略、选拔标准以及岗位标准的执行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人才是连锁企业扩张的关键因素
在连锁服务业中,人的因素是影响扩张的最重要因素。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规模增长需要依赖人才管理和文化建设。
关键观点2: 连锁企业需重视“人”的问题
连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员工招聘和管理的难题,其中店长的角色尤为重要。打造一支优秀的店长队伍是连锁服务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
关键观点3: 人才策略取决于企业基因和价值观
企业的人才策略应该基于自身的基因和价值观。人才培养可以通过内部培养或外部引进的方式进行,但需要有公开的人才选拔与任用标准。
关键观点4: 岗位标准的重要性及执行难点
企业需要制定清晰的岗位标准来选拔和考核人才。岗位标准的执行需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保持定力并坚持长期主义。
正文
作者:
王奋
(
海底捞集团首任人力资源总监
、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教授,兼任数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曾任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人才组专家
)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在影响连锁服务业扩张的诸多因素中,
“人”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张勇强调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服务,而是人力资源管理
体系:“我找到了更好的复制方法,资本化就是个自然的过程。”90%
以上营收来自加盟渠道的卤味巨头绝味食品,也靠人才管理和文化
建设打造出了核心竞争力。
行业不同,对人才的重视却如出一辙,皆因人才对于规模增长
实在是太重要了。
连锁企业开店最重要的是三件事:地、钱、人。
但是,并非租
到地、找到钱、招到人,门店就能一家一家地开下去。连锁企业的
规模增长,并不是简单的“1 + 1+ 1 = 3”。
与连锁企业打交道久了,我发现一个规律:很多企业在门店少
时,效益很好,顾客口碑也不错,老板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敬业足以
驾驭。但当门店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往往会出现以下两种现象。一
是之前稳定运行的门店、团队越来越“没劲儿”了,大事小事不断,
这边开、那边关,门店数量就是突破不了;二是收益不涨反降,店
多了钱却没多挣到甚至还赔了,并没有形成规模增长。
其实,对这个阶段的企业而言,“地”和“钱”已经不再是头
等大事了,因为它们的品牌已经足以吸引资本和物业,难的是“人”
能不能接得住这找上门来的“地”和“钱”。
好位置稀缺、钱最难找、人到处都有,是连锁服务业对规模增
长最大的认识误区。因此,很多企业经营者会想:
可是,劳动力市场虽然不缺“人”,“才”却是向来都缺的—
堪大用的人才不够用,堪大用的人才也不好找。想当然地广撒网,
妄图捞大鱼;漫不经心地培养人,妄想出人才,结果往往不会太
美好。
等到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后,很多经营者才幡然醒悟:“人”的
问题竟然是开店三件事中的头号难题。
在商业模式明晰、投资到位、战略合作物业签约后,“人”便成
了决定成败的关键要素,可是,这里的“人”指的是普通基层员工
吗?是,又不是。关键的关键还是“一店之长”。
单店在整个连锁经营体系中承担着多元角色,一店之长自然也
承担着多重角色。
门店是企业的利润中心,店长必然要对该店的经营业绩负责,因此,他最重要的角色首先是
“门店经营者”
。经营业绩要靠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完成,团队氛围如何、成员以什么样的状态工作、员工是否获得成长,都是店长必须关注的重点,这决定了店长还需是
“团队建设者”
。小企业靠销售、大企业靠文化,而文化的传递靠的不是培训而是践行,所以店长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
“企业文化的传承者”
。所谓“本色做人、角色做事”,只有角色到位了,责任才能到位。
店长之于连锁企业如此重要,因此,
打造一支角色感强、胜任
力强的店长队伍,就成了连锁服务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店长的成长速度,决定了企业开店的速度;店长的合格程度,决定了企业的增长规模。
人才从哪里来?是自己培养还是
直接引进?回答是各有利弊。自己培养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员工对企业非常熟悉,很容易
上手,文化认同感强,员工在企业里能够看到成长的可能,有奔头,
忠诚度相对较高。但这要求企业必须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和
机制。
直接引进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省时省力,能够引入较新颖
的观念和方法。但是,引进的人才对企业情况不熟悉可能会影响工
作,同时需要建立对企业的认同感,而且新人与老人的融合有一定
的难度,当然,最大的影响是容易挫伤老员工的积极性。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企业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比如,海底捞
的所有店长都是自己培养的。在我看来,与其说海底捞是一家火锅
企业,不如说它是一所火锅店长的培养学校。张勇是如何考虑这个
问题的呢?我们不妨看一看网易财经对张勇的采访。
网易财经:海底捞的晋升机制好像都是需要员工从最底层做起,
一层层提拔?
网易财经:好像很少有直接招来一个主管或者区域经
理的情况?
张勇:我们企业的核心价值
观是“双手改变命运”,要体现这一
点,如果都从外面招一个人来做这个店长,那你不是骗人的嘛!因
为这就把员工的路给堵了,他们还怎么改变呢?所以,要么宁愿他
干不好也要让他干,要么就把这个价值观给改了。但我们现在不想
改,我们必须兑现自己的承诺,不能骗大家。他一定要从服务员做
到大堂、店长,然后再继续往上升,他才能够改变命运嘛,他才有
可能在北京买房子,他的小孩才有可能在北京念书。当他认识到这
一点之后,他就会迸发出一种希望,我们就能从员工的身上感受到
一种激情,而这种激情能直接保证顾客的满意度。那么,反过来说,
他们如此给力,我的命运不也就被改变了吗?
海底捞的人才策略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人才究竟是“种”还是
“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基因和价值观。
对企业而言,
无论是自己“种”人才还是“挖”人才,最根本
的是要有公开的人才选拔与任用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良性发展。如果没有公开的标准,任人唯亲、拉帮结伙、封官许愿等现象就会在企业中成为常态,给企业的稳定发展带来巨大的伤害。
对于不同岗位的人才,企业需要用不同的标准来选拔与考核。
企业制定的标准越清晰、越具体,员工就越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
执行起来就越聚焦,事半功倍;
相反,标准模糊、笼统会导致员工
不知道该怎么做,使员工付出更多的苦劳却没有功劳,事倍功半。
服务员是连锁企业中最基层的岗位,尽管如此,在选用服务员
时也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标准体系,这套体系通常包括选人标准、任
职标准、晋升标准、淘汰标准等。
我们来看一下海底捞过去实施的服务员六级考核标准(见下图)。
在前文中,我们讲到店长在连锁企业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店长的选用标准更为重要。
我们仍以海底捞为例,看看什么样的标
准才能选出更适合的店长。
海底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A 级店长采取以下考核标准。
门店小组级别:A 级小组占比不低于30%(其中,门迎组或上
菜房至少有一个为A 级组,服务组中A 级组不少于2 个;
同时,不
能有C 级组)。
宿舍管理:宿舍评分须在70 分以上。候选店经理培养:有两名
候选店经理。
后备店经理轮岗考核:
考试成绩合格,在线考试
分数须在70 分
及以上。
后备店经理资格要求:需持有物流、采购、财务等方面的证书,
以及信息考核证书。
后备店经理理论要求:理论考试成绩合格。后备店经理民意测
评报告:
民意测评结果中60 分以上的票数占
当次投票人数的70% 及以上;
投赞成票人数过半。
后备店经理推荐信:推荐人为经理及以上级别,并且要有推荐
人的手写签名。
第二套班子履历:人数达标,履历达标,并且升迁至现在岗位
符合制度要求。
第二套班子投票结果:得到本小组2/3 员工的认可。
第二套班子在线考试成绩:在线考试成绩在70 分以上。食品安
全检查情况:
每个小组(门迎组、上菜房、配料房、传
菜组)食品安全得分达到80 分,并且有考核人员的手写签名。
当然,这些考核标准只是海底捞在某个发展时期使用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