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棒粉丝家长们期待已久的每年仅一次 「
平和高中线下专场
」,终于来啦!
9月21日(周六)14点
,我们独家邀请到
平和高中副校长、升学办公室主任李梦老师
,做客真棒线下圆桌。
熟悉的家长肯定都知道,每年平和线下讲座都座无虚席,全场爆满!甚至到了活动当天,家长们都在排队询问是否能站着听。
今年,为了让更多家长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最新平和高中升学信息:
-
平和金鼎校区开设后,IB和A Level、AP课程如何选,适合谁?
-
高中期间,学生如何快速适应,找到适合自己的升学定位?
-
小初生进入平和,有哪些要求?8年级托福要95+?AMC需要提交吗?
-
春秋招笔面试通过率?
“平和系”内部直升比例?
......
这次我们特别准备了更大场地,解答
大家最最关心的平和升学&规划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和之前一样,
本次活动全程不直播,无回放
,
李梦老师
也能敞开说一些很少对外分享的心里话。
👇
拼手速,扫码报名(建议先报名再阅读)
👇
虽然很受家长欢迎,但平和一直很低调,很少对外宣传。很多家长都好奇“
如何考上平和呀?
”
对此,李老师却给出了别具一格的回答:“我没办法跟大家‘指点’什么,只能提醒大家:
平和的录取标准其实和优秀大学的录取标准是一致的
。”
在活动开始前,
我们先看一看李梦老师眼中名校申请的“九宫格”和“金字塔”
,家长们可以以此倒推,看看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
平和高中部副校长;
升学办公室主任;
也是平和家长。
*为阅读方便,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
#01
“进入国际化高中后,家长一定会有一个焦虑期”
我发现,选择海外升学的家长特别容易有两种想法:
第一:把海外升学当成“退路”
,认为它一定比体制内轻松,抱着减负减压的心态去走这条路。
第二:把海外升学看作“投资”
,讲究“性价比”,根据自己投入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希望孩子一定要录取名校、找到高收入工作。
但我要向大家澄清一下,
这两个想法其实都是误区
。因为坦白地说:进入国际化路径后,你会发现这条路真的不好走。
很多人不喜欢应试教育,但应试教育相对而言其实是非常简单透明、有抓手的,就是以分数论英雄,海外升学却没有抓手,名校申请几乎成了“玄学”,我们经常不知道学生A为什么会被录取,也不知道学生B为什么会被拒。
而且,几乎没有哪位家长是自己亲历过海外升学的过程的,因此就需要在不断摸索当中前进。
平和的很多家长,在孩子进入高中之后,都会有一个“焦虑期”,这是非常正常的,过了一段时间后,孩子和家长都熟悉了国际课程,其实就好了。
所以在进行海外升学规划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想清楚。如果你选择这条路是想“减压”或者“投资”,那么很有可能会失望。
但如果你是真的认可国际课程的教育理念,认为你和孩子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是值得的,那么无论孩子将来去到什么样的大学,这三年的学习其实都是弥足珍贵的,对于他个人的成长都会有非常强大的促进作用。
在想通了这一点的基础上,我们再来看看海外升学的“玄学”。
△平和高中部主办的“SPARKSIGHT灼见”剧场式演讲,图为剧场入口处的演讲者及其演讲主题展示
#02
海外升学的“九宫格”和“金字塔”
美本的申请是个“九宫格拼图”,包括校内成绩、语言成绩、标化、文书、课外活动、推荐信,面试、比赛奖项和其他非必需内容,
因此,在美本申请时,这9块的内容都要尽最大的可能去做。
其中,校内成绩、语言成绩、标化成绩,其实都是“分数”。它们可以说是申请的敲门砖。
标化考试对很多孩子来说是一个很难跨的坎。很多的大学会在招生宣讲中说,不用对标化考试那么焦虑,但在平和往届的录取成功案例中,没有一例学生是在校内、语言和标化三项成绩都低的情况下“逆袭”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理解,分数在海外升学中依然非常重要。
下一块“拼板”就是课外活动,它为你的个人文书、面试、推荐信都提供了非常充足的素材,但很多家长也会觉得特别难以把握。
曾经有家长问:有没有那种“金手指”活动或竞赛,参加了就一定能进藤校?不好意思,没有的。那么什么样的活动是好的呢?其实我从来不会用“好”或“坏”来评判学生的活动,只有“喜欢”或“不喜欢”,孩子喜欢的活动就是好活动。
因为只有他感兴趣,才有充足的内在动力去做事情,才有可能超越你的期望值去完成目标。
另一方面,我经常也会发现,很多考进平和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是什么,可能他小时候也有很多兴趣爱好,但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大都放弃了。
这在国际化路径上,其实是非常遗憾的,因为到了高中再开始重新去学一项乐器、运动,重新找感兴趣的事是很难的。
所以大家还是应该尽早地去做决定,如果未来要读国际课程,小初阶段就尽可能地去探索孩子感兴趣的点。
△平和高中部举办的“问源”中英文辩论赛
非美本申请,主要是英国,相对比较直接,线性。
学生要尽早决定读什么专业,然后校内的选课就按照专业的路线去选,接下来所有的课外学术探索、文书,直到笔试和面试,都是要表现你在专业方面的深厚知识。
在今年疫情影响下,几乎每一个家庭都会考虑“英美同申”,平和是从3年前,就已经开始鼓励孩子进行“全球申请”了。
但有的人会想:我都读了IB了,不申美国是不是亏了?还有人听说英国的学制只有3年,就觉得它特别水,这些其实也是误区。
美国大学虽然有4年,但毕业学分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通识课程,这也是美国本科教育的精髓。
无论你将来学什么专业,通识教育阶段都需要对人文、科学、艺术等进行一定的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
通识课程
其实就是一个“扩大版IB”。
英国学制虽然只有3年,但从第一天入学开始就已经开始在接触专业内的东西了。所以英美大学是非常不一样的,没有水或者不水,只有适合或不适合。
对于已经明确专业的孩子,更适合英国,对于什么都喜欢、想在大学阶段进行更多学术探索的孩子,美国更适合他。
有些家长就会问:“九宫格”要做的事情那么多,但孩子不是牛娃,时间有限,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点,那么我该如何去客观地定位孩子在申请中的位置呢?可以用
“金字塔”
来给孩子定位。
“金字塔”的底端是
“好学生”
,也就是美本申请的基础。
这个标准并不高:态度积极、认真学习,同学之间关系融洽,尊敬老师,有一两个比较喜欢的活动……做到这些就可以了。大部分孩子其实都是“好学生”。
在“好学生”基础上,如果你的升学目标更高,比如美本TOP30、英国G5和文理学院TOP20,就要争取去做一个
“优秀的学生”
。
首先,成绩要在前列,领导力在活动中要有展现,兴趣也要比较明确,要有一个坚持很久的艺术或运动。“优秀的学生”其实也非常多,在平和可能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学生都是这一类。
再往上一层是
“特别的优秀学生”
,就是那些有特色、在一群优秀的学生当中也能让招生官一眼认出来的孩子。这部分学生对应的大概是美本TOP15。
再往上的话,如果你的目标是全球最顶尖的大学,要爬藤、进牛剑,你就一定要成为一个
“可预见的未来领导者”
。你就需要让大学去预见到,你在学术或思维深度方面有足够的潜力,能对社会做出较大贡献。
教育的资源非常有限,顶尖大学为什么要把宝贵的资源投入到你身上?一定是对你有期待的,而在你的申请材料——过往的学术、奖项、活动当中,一定要体现出,这份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是可以实现的。做规划时,一定要先明白这一点。
△平和的机器人社在2021RCC钱江国际机器人公开赛中卫冕冠军
#03
家长和孩子该怎么准备?
在思考到底要不要让孩子走海外升学这条路的家长,可能都还在小初阶段。这段时间需要思考的点有什么?如何备考国际课程呢?
👉第一,尽早做决定。
掏心窝地讲,国际化教育路径上,孩子的语言准备一定要非常充分,因此本科要不要出国留学、高中读什么课程……都要尽早决定,因为决定得越早,你给孩子赢得的时间就越多。
只有做好充分的语言准备,孩子进入到国际课程当中,他才能适应得好,才能真正地去体验国际课程、充分利用学校给他的资源。否则,国际课程将成为孩子的累赘。
👉第二,小学-初一“做加法”,初二开始“做减法”。
在小学到初中阶段,家长不需要决定孩子未来往哪个方向走,可以广泛地去探索兴趣爱好、试错。
等到初二左右,就可以慢慢地开始做减法,运动、艺术要开始选择,只坚持一两项,学科的探索要开始加深,为高中做准备。
👉第三,培养孩子开放积极的态度。
很多孩子进入到国际课程后,面对的第一个大挑战不是知识上的,而是学习方法上,或者认知上的。
比如大部分体制内转过来的学生,之前家长、老师管得多,可能学校里一有风吹草动,班主任的电话就打给爸妈了,导致孩子对自己学习几乎没有掌控力。
这一点在高中是非常要不得的,因为到了高中,爸妈会发现自己辅导不了孩子了,可能连课本都看不懂,所以要从初中开始,就懂得放手,开始培养孩子开放和积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