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头顶的凸起并不是发髻,而是在光头上螺旋状凸起的肉瘤。这种伊藤润二式的发育方法,佛经里认为是“大人之相”、“极殊胜”。且不论是惊悚还是庄严,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佛像,头顶的肉髻形状是有区别的,这样的多样性我们在番荔枝属的水果里也能看到。
公元5世纪的一个如来头像,这个发型别致么?图片:pinterest.com
释迦牟尼刚开始修行的时候,剃了个秃头,与之相似的是圆滑番荔枝 A. glabra。这个种心皮之间贴合得更加紧密,表面也没有凸起,整个果实呈光滑的圆球形。它的自然分布比较广,从热带美洲到西非都有,并且在南亚和大洋洲成为了入侵植物。圆滑番荔枝的果实成熟时变成黄色乃至橙色,吃起来有甜瓜味道。据说在美洲,短吻鳄爱吃这种果子,因此它有个别名叫Alligator apple——和鳄梨Alligator pear相映成趣,但词源大大不同。
圆滑番荔枝。图片:levypreserve
出家之前的悉达多·乔达摩是一个富二代,据说有一些叛逆精神,不知道是否曾经尝试过一些奔放的发型。番荔枝属是有刺猬头的,比较常见的是刺果番荔枝 A. muricata,果实上的刺是宿存花柱所形成。这个种果实比较大,常呈心脏形,成熟时味道偏酸,因此得名Soursop,和番荔枝的别名Sweetsop对应。番荔枝属物种果实上的刺还能长得更夸张,比如紫花番荔枝A. purpurea,简直就跟小号榴莲一样。
刺果番荔枝。图片:wikimedia commons.
紫花番荔枝。图片:forums.gardenweb.com
和尚毕竟还是秃头比较多,不知道是不是饿的,有些秃头上有坑,这就是牛心番荔枝 A. reticulate。和番荔枝相反,这个种果实上鳞片间的接缝是凸起来的,而鳞片是略微凹下去的。它的味道和番荔枝类似,软熟时果肉是糊状的,因此得到了Custard apple的别名。
牛心番荔枝。图片:ebay.com
另一个广为栽培的秃头是毛叶番荔枝 A. cherimola,它的种加词来自南美安第斯山区的克丘亚语系(Quechuan languages)词汇cherimoya,意思是“寒冷的种子”,因为这个种分布海拔比较高(1300-2600m),种子只有在高海拔温度较低的地方才能萌发。南美的土著居民栽培这个种的历史很长,在秘鲁发现过公元前200年莫切人烧制的陶质果实。
毛叶番荔枝。图片:wikimedia commons
毛叶番荔枝和番荔枝是很近缘的物种,可以杂交,它们的后代被称作凤梨释迦 A. × atemoya,种加词亦即英文名Atemoya是取了番荔枝的墨西哥古称ate加上毛叶番荔枝的后半截moya。这个杂交种果实表面的鳞片很不规则,有的高高凸起,有的又凹了下去,感觉就像佛祖脑袋上的肉髻癌变后又被火烧化了一样……
它的果实是番荔枝诸多栽培品系中最大的,以致于有些不靠谱的台湾人声称它是由释迦和凤梨杂交而成(Excuse me?)。尽管看上去瘆人,味道却相当好,价格也高出普通释迦甚多。
凤梨释迦。图片:flic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