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这部电影,很恐怖。
根据1967年4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克柏莱中学发生的一起真实事件改编而来。
《浪潮》
Die Welle
赖纳•文格尔是一位高中老师,他所在的学校正在举行“国家体制”主题活动周。
由于最喜欢的“无政府主义”课程被另一位老师捷足先登,他只好选择教授“独裁统治”。
课程为期5天,不是什么重要的选修课,很多学生也不过是为了学分打个酱油。
文格尔即将面对的这群学生,也各有各的缺失,也各有各的性格。
像是蒂姆,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经常被欺负,存在感极低。
缺乏归属感,总是一个人的他,一直希望有自己的朋友圈,有几个要好的兄弟一起。
为此,他经常会给予其他男生小恩小惠,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融入进去,甚至不惜冒险运毒而分文不取。
“送给你们的”
“大家都是兄弟”
丽萨,易紧张,缺乏自信,比起容貌和成绩都更为瞩目的卡萝,总显得自己像是一枚平凡的绿叶。
马尔科,卡萝的男朋友,遇事冲动,缺乏团队精神,亲情的严重缺失,让他对家庭的温暖极度渴望。
所以,他总是乐于跑到卡萝的家中,跟卡萝的爸爸聊天、看比赛,或是感受家人一起用餐的其乐融融。
就像现在很多未成年人面临的问题一样,不是“我想要的我都有,却时常感到无聊”,就是“生活没意思,缺乏奋斗的目标”。
亦或是,因为差异、高低、优劣这些标准,不能很好地融入当前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去。
而文格尔的出现,对这些学生来说,恰恰形成了一个契机。
第一堂课,面对文格尔的提问“你们觉得独裁统治,在德国不可能重演是不是”?
学生们,给予了否定的答案。
文格尔灵机一动,决定在这间教室开展一场试验,验证问题的答案。
独裁统治,是指一种政府形式,即由一个拥有无限威权的统治者,在不受法律及传统的制衡下,以个人意志来进行统治。
奴隶制、封建制度下的君王,帝国主义国家元首希特勒、墨索里尼这些,都算是独裁的代表。
所以独裁统治成立的前提条件,是要存在一个权利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而在这间教室里,文格尔显然就是那个统治者。
统治者做出的第一项改变,就是教室内的布局。
这是之前的。
这是之后,一行行一列列。
为了树立统治者应有的权威,发言必须站起来,没有允许不得随意发言。
作为一个集体,要具有一定的辨识度。
名字。
标志。
统一的服装和内部专用手势。
集体精神得到强化,增强成员的归属感,尤其是在心灵方面存在缺失的成员,更容易得到填补。
消除因种族、成绩或者外貌带来的差异,每个人看起来差不多,同为平等的个体。
蒂姆再被欺负时,得到成员的声援。
原本不善言辞、略微自卑的丽萨,在没有太多差别的集体中,更加自信。
之前混迹街头的混混们,在组织中找到目标,开始思考有意义的事情。
包括文格尔自己,和妻子之间的学历差异,在学校的不受重视,在这场实验中得到极大的心灵满足。
那么,好的改变,就意味着“浪潮”存在的合理性吗?
就像罂粟,它可以作为观赏植物,其提取物是多种镇静剂的来源,同时又不可否认,它也是毒品。
比毒品毒害身体更恐怖的事情,无异于精神上的绝对控制。
从集体精神的灌输,使成员无形间认可集体的存在,并认真投入其中。
“浪潮”的试验,做的就是这么一件事情。
而这样的“浪潮”,不止是存在于电影中,也存在于真实的历史中。
1967年4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克柏莱高中,教师Ron Jones为了让学生理解法西斯主义,进行了一场实验。
五天时间里,向学生灌输纪律性和集体精神,很快,事态的发展就失去了控制。
从星期一命令学生,端正坐姿,抬头挺胸直背,双脚平放,双手背后。
速度训练,一遍遍重复起立、坐下。
让教室外的学生,在信号发出后,立即跑回座位坐下,当时Jones记录下的时间是5秒,高效无声的5秒。
当星期二来临,学生们遵守着之前的规则,安静,且坐得笔直,眼神统一注视着他们的老师Jones。
导演丹尼斯·甘塞尔在影片中将事件发生地美国,换成德国,产生过纳粹的德国。
透过色彩,展现着独裁的区别。
白色与红色。
卡萝不喜欢白色,没有穿白衬衫,第二天出现在教室里,仿佛成了一个异类。
印象很深刻的一幕,是卡萝让妈妈对目中无人的弟弟多些管教和要求时,妈妈说出的那句话:
你的弟弟应该自己去探索处事的界限。
规范的合理,是不让个体丧失自己探寻人生可能性的权利,同时也不该泯灭个性。
心灵的控制,比身体的控制更恐怖。
听起来,独裁是一个遥远的政治名词。
可如果存在孕育的土壤和条件,有时候,它离我们其实一点儿也不远。
点左下角阅读原文,厂长给你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