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mbiz.qpic.cn/mmbiz_gif/ZQGB6ea26UE6VBudkd3sUE9ocFWm3icJk4268PbSGFqus88WXn2571mPU1vo4KINZwaj70YGeDaDjicRKiaxzl9NA/640?wx_fmt=gif)
从检察官到法学博士生,
2020年我经历了什么?
胡雨晴
写这篇文章绝对是临时起意,而非蓄谋已久。尽管某种程度上说我是因为一篇年度总结开始被大家知道,但我已经不写总结好多年。
七年前,还是“准检察官”的我写了篇《“准检察官”累觉不萌的2013》总结了我入职一年多来的工作。文章被转发到公众号上之后,托颇有影响力的“法律读库”等公号之福,据说在检察人的朋友圈刷屏了,当时的我甚至还不知道朋友圈是什么。
之后我又写了几年总结,或许是越写越难写出新意,又或许是读者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我的创新能力无法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欣赏水平,我再也没能写出“爆款”。慢慢地,我就不写了。
这一次决定再动笔,是因为2020年对于来说实在是太不平凡了,即使没有疫情。
2019年底,在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入额程序之后,我终于被人大任命为检察员,2020年开始正式轮案。
作为一名新手检察官,我纠结忐忑、谨小慎微。
没入额时案子上遇到问题了可以向员额请教而无需不好意思,因为多请示既是助理的本分,多指示也是员额的责任。现在这一切都成了情分,其他员额检察官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你提供法律咨询,只是作为同事的友情解答。
没入额时我对于证据的审查认定、案件的定性处理上的一切意见都只是建议,现在这些都成了决定。没有人会对应当由我决定的案件负责,除了我自己。
即使不自信地将审查报告发给分管检察长审批,领导审批返回的意见也只是个“阅”。但我还是跟没断奶的孩子似的继续发给领导,因为“阅”了总比“没阅”好,“阅”了要有问题返回的意见就不是“阅”了。
这样持续到我累积了足够的自信。现在回过头再看,虽然这么做显得缺乏业务自信,但是缺乏自信总比过于自信好。
没入额时对于案子问题我可以大大方方地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正如我的助理跟我讨论案件时大大方方地提出他的意见一样。但是在入额的那一瞬间,我好像就变得保守和迟疑了。助理认为该捕、该诉时,我经常跟“第二辩护人”似的,从辩方角度提出有无出罪、罪轻的可能;助理提出不捕、不诉的意见时,我又总是担心会不会出错、会不会放纵?不知道他是不是经常在心里默默吐槽我“拧巴”。
对于助理,我更多的是愧疚。这应该是很多新手检察官的共鸣。首先,你自己也是个新手,能传授给助理的经验本来就很有限,有的时候甚至助理的办案经验并不比检察官少;其次,新手检察官大多也是年轻人,人微言轻,也很难为助理争取到什么好的机会,更别提荣誉。因为这份自知之明,我对于助理从来不会提过多的要求,更多的是尊重。在案件处理上不能疏忽,不能降低要求,但是在工作任务分配上,自己还是可以多担当。虽然没能成为一位好的老师,但我自认为还是一个不错的搭档。
这就是作为新手检察官的我,跟“优秀”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之后在很多场合,别人基于客套或误解介绍我曾是一名“优秀的检察官”时,我总是不厌其烦地澄清:曾是检察官属实,但不优秀。
在焦头烂额地工作之余,我还得焦头烂额地准备考博。原定于3月初进行的复试,因为疫情被无限期拖延。这意味着有更多的时间准备了,也意味着对手们(如果有的话)也有更多的时间准备了。
有时候想想,嗐,还不如不延期呢,早考早解脱。直到6月份考完,我才摆脱这种边适应新工作角色边准备考博的焦虑。
▣ 有很多人问过我,那时候的你是如何平衡工作、复习和生活的呢?
我的回答是:没有平衡,只有取舍。特殊时期,只能暂时把生活放一边,全部的精力都留给工作和复习。
▣ 可能有的人觉得,你都写到这份上了,此处应有复习经验吧?
很遗憾,没有。
首先,我不是学霸,也不是考霸,没有资格介绍经验;其次,各个学校各个专业考试形式和内容、导师选学生的要求和标准等千差万别,我的能力还无法提炼、概括出具有普适性的经验,所以就不误人子弟了。
因为跟原单位提前沟通了,我的离职手续办得非常顺利,真正实现了“好聚好散”。能够好聚好散既是一种体面,更是一种幸运。正是你的不强留,我的不亏欠,你的支持,我的感激,才让离职也变得和谐。
办完离职手续后没休息几天,我就提前到北京安顿。在搬家的劳累和水土不服的双重夹击下,我在开学前发烧了。还好很快退烧,核酸检测结果也是“阴着”,我得以有惊无险地赶上这来之不易的开学。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ZQGB6ea26UE6VBudkd3sUE9ocFWm3icJklqeAt6ILMcK61pkeDmgL1fr7C9Vviaf4nwYccx6KBnhBdxGueic6GUVw/640?wx_fmt=jpeg)
报到那天,我穿上自己最学生的衣服,背上书包上学校,努力让自己看起来确实是那么回事儿,确实是去上学的,而不是送孩子去报到的学生家长,也为了让自己相信,我确实是要好好学习的。
是啊,付出了巨大的“沉没成本”,过往的成绩和荣誉都归零,换个人生跑道从头开始,怎么还能不好好学习呢?对得起那么多的舍弃吗?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ZQGB6ea26UE6VBudkd3sUE9ocFWm3icJke64t59tXBLSzYAuOXYZJub77S3Ku0GcOKCGfzpT4GFmD42ozBQMIOw/640?wx_fmt=png)
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演讲让我心潮澎湃:“‘学术生涯是一场鲁莽的赌博’,法大会是你们最好的‘筹码’。”当时我的的确确是下决心要用好这个筹码,在学术上大展拳脚的,但是决心很快被突然而来的巨大自由导致的不自律所侵蚀。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ZQGB6ea26UE6VBudkd3sUE9ocFWm3icJkbFQibG7hAnwTmpzGVf23cCxUcm05M1PZQicNIKnEFBcj7NTXaxUoxeGQ/640?wx_fmt=jpeg)
多年的工作环境都是我需要执行的任务是明确的,并且大多任务都有一个紧迫的DDL。在DDL倒逼下,我能及时地完成任务。
但是读博完全不是这种模式。
很多学习任务并没有人交派给你,而是你自己的规划和要求。我们除了每周固定两天的上课时间,其他时间导师要是没安排任务,都是自由安排的时间。在自由时间内,必须完成的任务是授课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其他任务需要自己加码。
我虽然也想尽可能多地学习一些,但因为缺乏自律各种学习计划一拖再拖;虽然也想尽可能多地动笔写论文,但总是找各种借口拖延,迟迟无法提笔。直到此刻,我好不容易动笔了,却在写总结,还不去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