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选书人 ] 未读新媒体团队 [ 选书类别 ] 社科
曾经,伦敦的霾也严重到了让人生无可恋的地步,推开门就像是进了寂静岭和生化危机杂交出来的片场,每个人看上去都像丧尸。
▏1953年伦敦的雾霾,谈恋爱真成了一件要命的事。图片来源:Monty
所以对于标题中的问题,脑回路一向清奇、吸的霾比咱们吸的猫还多的腐国人民,早就想出了不少歪招。
▼
| 他们给雾霾起外号到不是因为这个词敏感啥的,主要就是给自己解闷。顺带自黑。比如:
|
|
| 豌 豆 汤
|
|
|
|
|
要弄明白这个典故,我们先得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霾和霾之间是有差别的。就像虽然都是酸奶,但一些牌子的酸奶口感更纯。就像虽然所有动物生来平等,但有一些更平等。
扯远了。
纯正的伦敦雾——也就是霾——味道浓郁,留香持久,而且颜色必须发黄。如果用《沙上图景》中的描述,就是「橘色水汽的漩涡瞬间与黑暗融合...从最深的橘色到黎明的灰白,一层层暗影彼此相继」。看见没,是讲究过度和层次的。
▏新鲜的罐装伦敦雾。这个文创的市场应该超大
而传统的豌豆汤就是这种黄色的,而且「厚重、粘稠、浑浊、不可穿透」。又因为豌豆汤是当时腐国穷人才吃的东西,所以它本身是很招人嫌的。只有具备了以上所有特点的霾,才配管自己叫豌豆汤。那些颜色发灰、只是给你看到的景加了个滤镜的,顶多是「薄纱」,是「失去了维生素的雾」,是小资产阶级的小打小闹。
▼
| 霾这个东西吧,有时候有点像情人。天天黏在一块烦,分开一段时间又会害相思。有那么一群离乡的伦敦人真的就怀念起家乡的霾来,所以他们给伦敦雾起了另一个挺傲娇的外号:
|
|
| 伦 敦 特 色
|
|
|
|
|
当然,霾这个东西现在已经不是伦敦特色了,早就被我们升级成2.0版本了。但即使如此,它的存在感还是杠杠的,主要是因为当年不少大文豪把它写进了自己的作品里。没办法,任性。比如狄更斯。
▏《双城记》的开头,大部分人都能倒背了
在狄更斯看来,自然的雾是好的。虽然它也让人跟个瞎子似的什么都看不清,但毕竟是自然的,与工业发展和人性中邪恶的一面形成了特别鲜明的反差。
但雾霾可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了,因为它是人整出来的烂摊子,这个东西就代表着社会的混乱和道德的败坏。伦敦雾霾最厉害那会儿,小偷和扒手们可乐坏了,因为每天在街上随便一伸手都能掏着不少好东西,而且谁都抓不住他们。
▏一张《荒凉山庄》的导图,看那层浓浓的雾霾
雾霾这个东西甚至可以代表死亡,或者一种活死人的状态,跟下面的这个外号关系还挺紧的。
▼
| 这个外号也很常见,而且「更有侵略性,更有阳刚的霸气」,估计喜欢魔幻文学的朋友会特别喜欢,就是:
|
|
| 雾 之 王
|
|
|
|
|
追《权游》的各位看到这里惊不惊喜?这东西你们熟啊!而且并不是瞎联想的,雾王跟夜王确实有些相通的地方,比如他俩的军队都是病歪歪的样子:「在雾之王的车队后面,跟着沮丧大将军,以及各种身体不适消化不良的疾病代表团」。
▏《权游》里的异鬼大军
这也是为啥在很多犯罪、破案、装神弄鬼的小说或者电影里,反派出场或者有不可描述的事情要发生的时候就起大雾,因为大雾里不会藏着什么好东西。当然像斯蒂芬·金的《迷雾》那样逗你玩的也是可能的。
▏《低俗怪谈》里的雾也不轻
在柯南·道尔的原著里面,福尔摩斯也经常跟各种雾和霾纠缠在一起,因为有他的地方就有犯罪嘛。卷福版的改编虽然让年轻人喜欢,但是少掉了雾霾这么一点让人心照不宣的东西,估计最铁杆的那批书迷不答应。
本期内容参考
《伦敦雾:一部演变史》
- 互动 -
你想给雾霾起个什么外号?
文案&编辑=姜小瑁
投稿/合作 [email protected]
▼ 万一雾霾来了,怎么才能清清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