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环保人
以下消息由企事业环保整理,欢迎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
欢
迎
长按识别
以下二维码进入
环
保智
库
,
该
智
库
收藏了新司法解释等,可以查阅环评分类
能考上名校是万千学子的梦想,然而,考不上名校也并不意味着失败。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出身”普通的人,靠着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赢得似锦的前程。近日,“无锡教育”微信将转发《扬子晚报》推出的“十年回眸·寻访江苏高校优秀毕业生”连续报道,目光投向的正是这样一群人:几年前他们“默默无闻”地走出母校,几年后他们成为行业内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
今日,一起走近苏州科技大学(原苏州城建环保学院)的毕业生张后虎,倾听他的成长故事。
张后虎
张后虎
1977年出生,博士/研究员。2008年起就职于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现任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1996年,张后虎参加高考,他填报了许多人连名字都没听过的“环保专业”。当时环保事业的前景不明朗,学习环保属于地地道道的冷门专业。大学毕业时这个专业甚至岗位稀缺,他不得不先去建筑行业打了一年酱油。近20年来,他专心做了这样一件事——和垃圾“打交道”,最终成为了专家。
张后虎出生于江苏省兴化市一个普通家庭,因兄弟姊妹较多、家里条件并不优越,艰苦环境岁月的熬煎,锤炼了张后虎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的毅力和品格。他的家乡兴化古称昭阳又名楚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高考填报志愿,来自美丽水乡的张后虎想,把祖国各地变成和我家乡一样山清水秀该多好啊!当时环保事业的前景不明朗,学习环保属于冷门专业,但是他为了自己单纯的梦想,毅然报考了苏州科技大学(原苏州城建环保学院)环保专业。1996年的9月,他穿着一条距离脚踝20厘米的旧军裤,来到苏州科技大学。第一次上专业课,他就惊呆了!在黄勇老师的课堂上,他惊奇地发现经过黄勇老师处理的又黑又臭的脏水废水,居然可以转化成一股清泉。
“当时看了心情十分激动,原来我要学的专业、将来从事的事业如此神奇,这么厉害。”
在大学分学习方向和做毕业设计的时候,要从废水废气废渣处理中选择一个方向,张后虎决然地选择了废渣处理方向,他说:“垃圾是脏是臭,可是脏活苦活必须有人来干!
垃圾处理的技术难题一定要有人来攻克,我要把垃圾变成美丽的财富!
”
当其他人在实验室学习工作的时候,他每天在苏州七子山垃圾填埋场起早贪黑,埋头在垃圾中作业和实验一天就有十多个小时。他说:“每天都要和垃圾零距离接触,和苍蝇蚊子作伴,也觉得很脏很累。但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好。”
2000年,张后虎从苏州城建环保学院环保系本科毕业,当时我国环保产业不发达,环保相关岗位稀缺。张后虎不得不先在建筑行业实现了就业。可是他抑制不住内心对环保事业的执着追求。一年之后张后虎放弃了高薪的工作,考取了上海大学固废处理方向硕士研究生。之后又考取了同济大学博士,师从何品晶导师主要从事生活垃圾填埋场温室气体的减排研究,为我国温室气体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减排研发了适合我国国情、高效的技术。
张后虎全身心地投入到垃圾处理上,钻研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2008年他获得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获2011年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图为张后虎向小学生传授环保知识
博士毕业后,张后虎就职于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主要从事固体废物方面的研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多,“垃圾围城”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我国生活垃圾处置能力不足,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诱导下违法处置(随意倾倒、掩埋)生活垃圾,严重损害了倾倒区域的地表水、土壤与地下水等生态环境要素。
张后虎和同行们的研究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张后虎成为了省内权威的固体垃圾处理专家。
图为张后虎参加中美大气污染表征可持续改善研讨会
2016年以来,接连发生外来生活垃圾非法倾倒事件。张后虎带领专业队伍,顶着38℃的高温在垃圾倾倒的现场勘探,恶臭扑面而来,酷暑难当。他们协助当地环保、公安等部门开展应急处理、相关的调研监测,编制有毒有害物质司法鉴定报告和生态环境损害评估报告等工作,为垃圾非法倾倒的案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