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一场重逢。
故人,就像心里那个最蓬勃的春,是记忆中的最美好,是内心中的最珍重。
《岁时百问》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在这清明时节,归乡,归心。因为每一次思念,都是一次久别重逢。
清明时节,桐花应时而开,所以它又叫“清明之花”。
白桐花,朵朵有颗浅红的芯,紫桐花像绽开的花伞;远远的走过,都能闻到清新的甜香。
它开出百花簇簇,让人惊觉春的盛大与灿烂。
“红千紫百何曾梦,压尾桐花也作尘。”
待到桐花落时,春天也要结束了,像是对春的饯别。
花开花又花谢。
纷纷扬扬的雄花飘落,像
山涧卷起了千堆雪。
看似生命终结,却仍滋养着雌花生长;赠它以成熟,赠它以繁荣,在七月结出了泡桐果。
携着那段不绝的爱,桐花终开进了人的心里;桐花开,清明来,而你在我心中永远繁花似锦。
清明时节的霏霏细雨,不倦的下着,是剪不断的绵绵想念。
凄风冷雨扫过心底的寥落,我们去祖先墓前点烛、焚香、和烧纸,寄一沓讲不完的爱和思念;
火光缭绕,不管风朝哪个方向吹,那缕燃烟总是飘向人的身边。于是有人说:“故人轻抚今人眉,为你散去半生灾。”
人生也是这样一场离别,人们可能大半生的岁月都去了远方。在这个追思的日子,终回到故乡,回到身心的源头。
清明节是清冷的,又是温厚的,好似所有的相思,所有的离愁,在这一天心中有了圆满。依着一跪三叩,和默然的祷念,好似能再与故人重逢。
我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在人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往往复复的思考着那个时间的线索。
在清明节的追思中,时光形成了一个名为“爱”的闭环。
也许就像《在细雨中呼喊》中,余华所说的:“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循着时光的河,我们在草色青青中,找到一个天朗气清的春天。
和爱的人,去看山花烂漫、听风声拂过耳畔、登高看澄净的云气,当然就未错过这次的春天。
江南一带的人,在此时要吃青团,色如碧玉,咬得一口新艾香,也寓意家庭和睦团圆;
南北各地的人
要吃
馓子
,
脆
香的馓子寓意吉祥富贵、枝繁叶茂。
而淡淡花香味的碧螺春,也是清明节的第一口鲜嫩。
人在都市中繁忙得久了,再回到故乡,再回这春野中,刹时又找回自然无拘的自己。
是啊,人本来也是自然的孩子,是天地的孩子。
清明节踏青,是天地清明,也是心有清明。在这踏青之“喜”里,故人未远,人生向前。
又一年清明,带着故人的期许向前走,而每一步脚印里,都生长着春天的根系。
清明,是节气,也是节日;万物吐故纳新,人也心清则明。
致亲爱的物道家人们,有读者反映最近看不到封面头图,因为平台规则调整了,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
“
星标
”《物道》公众号
,才能
第一时间看到文章推送和精美封面
哦!看图指示,莫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