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让读好书的人,先知道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直播海南  ·  @海南人,“回南天”要来了,关紧门窗→ ·  昨天  
直播海南  ·  造谣“三亚将开赌场”,一男子被行拘! ·  昨天  
直播海南  ·  情况属实!官方通报:停职调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人为什么会和错的人结婚? | 阿兰·德波顿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 公众号  ·  · 2025-01-15 20:02

正文

▲张留峰作品:“围城”插图

完美的婚姻凤毛麟角,不如意才是常态。和错的人结婚,大概是我们最容易犯的,而且是代价最大的一个错误。

刚开始寻找伴侣的时候,我们的要求往往是模糊的。我们会说,想找一个善良的或者在一起觉得有趣的、有魅力的,或者有探险精神的人……并不是说这些要求不对,只是不够精确,它们没有描述出到底什么样的人能够让我们快乐——或者更准确地说,让我们不至于总是过得很糟。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疯狂之处,都有各自不同的神经质、不稳重和不成熟的地方。但对这些我们又只是一知半解,因为从来没有人会坚定地鼓励我们,去搞懂疯狂背后的细枝末节。

每个处在爱情中的人,最紧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弄明白自己究竟会为了什么而生气。一个人必须对自己的情绪波动有深入透彻的认识,认识到这些问题的根源,它们会把人变成什么样子——最重要的是认识到什么样的人会刺激你的情绪,什么样的人又能纾解你的烦躁。

问题在于,想要了解自己身上的病症并不容易。这需要很多年,需要有很多不同的经历。在结婚之前,我们很少去探究自己身上复杂的一面。当恋爱关系的开始让我们自身的缺陷暴露出来时,我们很容易把责任推给对方,然后分手了事。

我们很难看见自己本性中糟糕的一面。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我们不会因为生气而大喊大叫,因为没有人倾听,这让我们低估了自己的暴怒潜质。

我们独自工作的时候,可以废寝忘食,保持专注,因为没有人会催促我们去吃饭,这样会让我们有一种掌控着自己生活的感觉——如果有任何人试图打断这种状态,你可能就会感觉自己来到了地狱。

到了晚上,我们都知道互相依偎是多么甜蜜。但我们不知道,当我们想要逃避亲密的关系时,我们在伴侣的眼中是怎样的冷漠和陌生。

所以,独自生活最大的特权就是,你会获得一种幻觉: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好相处的人。但这只是因为你对自己的人格缺乏了解,也就难怪你不知道自己要寻找什么样的伴侣了。

我们需要了解我们计划与之结婚的那个人内心是怎么想的,需要了解对方如何看待权威、耻辱、内省、性亲密、心理投射、金钱、孩子、衰老、忠诚,以及对一百件类似这样的事物的态度或者立场。这些东西,不是通过一次平常的聊天就能了解清楚的。

缺少了对这一切的了解,我们在做判断时,很容易被对方外表呈现出来的样子误导。眼睛、鼻子、额头的形状、雀斑的分布、笑容……从这些外表中,似乎能读出很多信息。我们经常在只掌握少量证据的情况下,就把一系列完美的“人设”投射在我们的爱人身上。

我们的大脑时刻准备着,从一些细小的视觉线索中构建出完整的人像——当我们在了解未来配偶的性格时,我们也会同样“脑补”画面。我们相信自己能在爱情中找到快乐,但有些时候,我们实际上只是在寻找熟悉感,而这会让我们追求幸福的道路变得曲折。

在成年人的关系中,会重现我们儿时经历过的一些感受。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第一次知道并懂得了什么是爱。我们小时候所认识的爱,其中可能掺杂了一些不那么愉快的情绪:被控制、被羞辱、被抛弃、严重缺乏沟通。总之,掺杂了痛苦。

因此,长大后的我们,会拒绝自己遇到的一些内心健康的伴侣人选。不是因为他们不好,恰恰相反,是因为他们性格太好,这种完美的感觉让我们感到陌生,甚至会有些压迫感。我们转而跟随潜意识去选择伴侣,不是因为那些人能让我们开心,而是因为他们带给我们痛苦的方式让我们感到熟悉。

我们之所以会和错的人结婚,是因为对的人反而让我们感觉不那么对头。他们让我们觉得自己不配,因为我们没有体验过健康的关系,因为我们终究不会把被爱和满足这两种感受联系在一起。


以上内容来自 阿兰·德波顿—— “有一种遗憾叫没读过阿兰·德波顿”。

阿兰·德波顿,是近30年英国最受关注的随笔作家之一,被称为“英伦才子”,毕业于剑桥大学。他通晓英、法、德、西班牙数种语言,喜欢普 鲁斯特、蒙田、 苏格拉底,深得欧洲人文传统精髓,在文学、艺术、哲学、评论中进退自由。

23岁,德波顿发表处女作《爱情笔记》,狂销200万册。前些年,他的《身份的焦虑》风靡中国,甚至到了不谈论德波顿,就会被视为落伍。2011年,德波顿被选为英国皇家文学院成员。


为什么德波顿如此受欢迎?


一方面,德波顿善于体察人的内心情感,另一方面也与他独特的写作风格有关。德波顿喜欢把自身经历与艺术家、哲学家的思想结合起来,称为“日常生活的哲学”,因此,读起来不仅非常亲切,还充满哲思。


先知书店特别推荐最能代表德波顿的两部作品: 《哲学的慰藉》和 《艺术的慰藉》。 其中 《哲学的慰藉》 针对六个不同的人生问题 ──不受欢迎、缺钱、遭遇挫折、被认为有缺陷、心碎、困顿──德波顿分别向苏格拉底、伊比鸠鲁、塞内卡、蒙田、叔本华、尼采这六位哲学家取经,从他们的智慧中寻找答案,是一本解答人生困惑的枕边书。


而另一本《艺术的慰藉》 ,德波顿用150件经典艺术品,论述艺术与爱、与自然、与金钱、与政治的关系,并用全新的视角解析艺术的七大功能:记忆、希望、哀愁、重获平衡、自我认识、成长、欣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