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科讯
“中国科讯”旨在打造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中国科学院知识服务,通过整合各种数字科技文献资源,集成学科领域重要科技进展报道以及其他科技情报产品和知识信息服务,支持用户随时阅读科研文献、便捷获取科技资讯,努力打造“文献移动获取第一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岛新闻综合广播FM1076  ·  调薪公告:春节涨工资 ·  22 小时前  
现代快报  ·  最新!王星和女友见面 ·  昨天  
洪观新闻  ·  赵丽颖,突传喜讯!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科讯

“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每日快报(5月18日)【中国科讯】

中国科讯  · 公众号  ·  · 2020-05-19 07:10

正文




免 责
 声
 明

 “‘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每日快报”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合作推出。该项服务旨在通过提供最新科研论文线索、摘译科研论文主要内容,为我国的科研攻关和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工作团队保持中立立场,无倾向性意见,所摘译内容主要用于说明科研论文本身,努力客观真实反映原文情况,起到供使用者参考的目的。工作团队摘译了某篇科研论文,并不代表工作团队认可这篇科研论文;工作团队不对科研论文中所述内容的有效性或准确性负责。由于所摘编内容都有具体的文献来源,请使用者通过文献来源线索获取具体的原始文献,并自行甄别和使用。工作团队希望进一步强调,本团队所摘译形成的文字内容不应被视为相关科研论文的全部,不应拿来作为临床医学和健康管理指导,也不应被当作既定事实在新闻媒体上报道。由于水平所限,所摘编内容不免会有疏漏,还请各位使用者谅解。


病毒检测





信息名称


热灭活处理的低病毒载量SARS-CoV-2样本会导致核酸测试假阴性



1

时间:

2020年5月15日


2

信息来源:

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医院


3

事件概要:

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在Clinical Chemistry期刊发表题为“Potential False-Negative Nucleic Acid Testing Results for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from Thermal Inactivation of Samples with Low Viral Loads”的文章。


文章指出,核酸检测(NAT)在诊断和管理COVID-19患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建议核酸检测之前,在56°C下热灭活SARS-CoV-2。但是,此程序理论上可能会破坏该单链RNA病毒的核酸完整性,并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试中造成假阴性。


研究方法:研究人员调查了热灭活是否会影响病毒核酸检测的结果,检查了热灭活对SARS-CoV-2定量RT-PCR结果的影响,特别是低病毒载量样本的假阴性率,研究了不同样本类型、保存时间和化学灭活方法对核酸检测的影响。


研究结果:在热孵育后RT-PCR测试中,来自确诊COVID-19患者的标本Ct值升高。此外,在至少一次平行测试中,热灭活后约一半的弱阳性样本(15个样本中的7个,占46.7%)是RT-PCR阴性的。与热灭活相比,使用胍基裂解法保存这些样本对RT-PCR结果的影响较小,假阴性较少(15个样本中有2个,占13.3%),Ct值的增加也明显更少。


研究结论:热灭活对RT-PCR的SARS-CoV-2检测效率产生不利影响。鉴于化学灭活剂的适用性有限,需要考虑确保实验室人员得到全面保护的其他方法。


4

附件:

原文链接:

https://academic.oup.com/clinchem/advance-article/doi/10.1093/clinchem/hvaa091/5815979?searchresult=1


信息名称


社区环境COVID-19检测中使用唾液样本的检测灵敏度低于鼻咽拭子



1

时间:

2020年5月17日


2

信息来源:

美国Helix公司、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


3

事件概要:

美国Helix公司等于5月17日在medRxiv预印平台上发表题为“Saliva is less sensitive than nasopharyngeal swabs for COVID-19 detection in the community setting”的文章。文章指出,在动态环境中,使用采集的唾液检测SARS-CoV-2相比使用鼻咽拭子(NPS)检测有几大优势,包括易于自行采集和减少了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此外,唾液样本在建议康复期患者自我隔离一段时间后是否能够复工方面也具有优势。研究人员在88名患者的前瞻性诊断队列和24名患者的康复队列中调查了唾液样本在社区环境中的实用性。在诊断性队列中,研究人员发现唾液样本的灵敏度(不到30%)比NPS低。而在康复队列中,对于距出现症状大于8天且小于21天的患者,研究人员发现唾液相对于NPS大约有50%的灵敏对。研究人员指出,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开始使用唾液作为测试基质进行大规模筛查之前,应在目标人群中进行严格的研究。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

附件:

原文链接: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5.11.20092338v2


疾病诊断





信息名称


使用动态列线图来区分COVID-19肺炎和流感



1

时间:

2020年5月16日


2

信息来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3

事件概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多个科室的科研人员在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期刊发表题为“Differentiating between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and influenza using a non-specific laboratory marker-based dynamic nomogram”的文章,旨在建立一个列线图来识别COVID-19。


文章指出,当前缺乏非特异性实验室指标作为定量标准,以区分COVID-19和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研究人员使用从中国457例患者(181例COVID-19患者和276例甲型或乙型流感患者)收集的数据建立了列线图。列线图使用年龄、淋巴细胞百分比和单核细胞计数来区分COVID-19与流感。


研究结果:列线图预测了AUROC为0.913(95%CI,0.883-0.937)的COVID-19概率,大于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比率(0.849,95%CI,0.812-0.880;p = 0.0007)、淋巴细胞百分比(0.808,95%CI,0.768-0.843;p <0.0001)、单核细胞计数(0.780,95%CI,0.739-0.817;p <0.0001)或年龄(0.656,95%CI,0.610-0.699;p <0.0001)。根据校准曲线,预测的概率与COVID-19的实际观察结果相符。


研究结论:研究人员发现,年龄、淋巴细胞百分比和单核细胞计数是对COVID-19患者进行早期预测的危险因素。因此,该研究为医生区分COVID-19与流感提供了有用的测试。


4

附件:

原文链接:

https://academic.oup.com/ofid/advance-article/doi/10.1093/ofid/ofaa169/5838239?searchresult=1


药物研发





信息名称


体外鉴定出靶向SARS-CoV-2受体结合域的合成纳米抗体



1

时间:

2020年5月16日


2

信息来源:

瑞士苏黎世大学、瑞士Linkster Therapeutics AG公司、瑞士伯尔尼大学


3

事件概要:

bioRxiv预印平台于5月16日出版了瑞士苏黎世大学等机构的文章“Sybodies targeting the SARS-CoV-2 receptor-binding domain”。文章指出,SARS-CoV-2的高传播性,加上缺乏人群免疫力和普遍的严重临床结局,促使有效治疗对策的快速开发。


该文章中,研究人员报道了针对SARS-CoV-2受体结合域(RBD)的合成纳米抗体(称为sybodies抗体)的生成。在仅12个工作日的快速开发过程中,使用核糖体和噬菌体展示,从三个大型组合文库中进行了sybodies体外筛选。研究人员获得了针对分离的RBD的6个高度富集的sybody池,并确定了63个独特的抗RBD sybodies,其在全长SARS-CoV-2刺突蛋白胞外域中也相互作用。在选定的sybodies中,发现有6种以两位数的纳摩尔亲和力与病毒刺突蛋白结合,其中5种还显示出对RBD与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的相互作用的显着抑制。此外,研究人员鉴定了一对可同时与RBD结合的抗RBD的sybodies。文章表示,可以预料的是,诸如这些sybodies之类的紧密型结合剂可能会被开发成可吸入的药物,可以用作预防COVID-19的简便方法。此外,通过将针对RBD的抗体与识别次级表位的其他小分子结合物融合,可以产生多价抗病毒药物,从而可以增强治疗潜力并防止突变。文章表示,其研究提供了已识别的sybodies的完整序列信息和详细草案,作为可免费访问的资源。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

附件:

原文链接: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16.045419v2


机理研究





信息名称


SARS-CoV-2氨基酸替换突变主要位于结构蛋白的高度保守片段中



1

时间:

2020年5月17日


2

信息来源:

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


3

事件概要:

5月17日,bioRxiv预印平台发表了题为“SARS-CoV-2 amino acid substitutions widely spread in the human population are mainly located in highly conserved segments of the structural proteins”的文章。


SARS-CoV-2大流行为研究病原体在人类种群中的引入和进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本文中发现并分析了SARS-CoV-2大流行早期几个月世界范围内突出的氨基酸突变。研究团队在病毒基因组中发现了8个突变,大多位于结构蛋白的保守片段中,并且在冠状病毒内表现出较低的变异性,这表明它们可能对功能产生影响。在撰写本文时,这些突变在SARS-CoV-2病毒群体中表现出不同的成功率,从spike蛋白中的变化变得普遍存在,到核衣壳蛋白中的2个突变表现出约为25%的频率,以及基质蛋白的1个突变达到20%频率后几乎消失等。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

附件:

原文链接: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5.16.099499v1


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服务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共同组成生物安全情报团队,构建了“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平台,持续对国内外“COVID-19”重要科研动态开展监测,旨在通过提供最新科研论文线索、摘译科研论文主要内容、整理国内外重要机构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科研攻关和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团队通过以下地址提供平台访问和相关快报下载。


✦ “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平台:


http://stm.las.ac.cn/STMonitor/qbwnew/openhome.htm?serverId=172 


✦ “COVID-19”科研快报下载:


http://stm.las.ac.cn/STMonitor/qbwnew/cyjb.htm?parentPageId=1580803621111&serverId=172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立足中国科学院、面向全国,主要为自然科学、前沿交叉科学和高技术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战略情报研究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支撑和科学交流与传播服务,同时通过国家科技文献平台和开展共建共享为国家创新体系其他领域的科研机构提供信息服务。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 添加关注!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在本文留言!

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1. 房价即将迎来爆发,第六次抄底时机到了?

2. 多位院士大牛入选!中科院拟推荐全国创新争先奖候选对象公示

3. 清华大学获53亿元股票捐赠成立新学院,世卫组织原总干事任院长!

4. 直播回看合辑: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五一”节日大礼包!

5. 缅怀2019年逝去的1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丨清明节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

7.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竞争力系列报告——巴基斯坦

8. 中科院科技创新亮点成果筛选2020年第1季度

9.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竞争力系列报告——俄罗斯

10.“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竞争力系列报告——印度

中国科讯App

长按下载手机客户端

随时随地查阅文献,体验更多学术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