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不是独行侠,所以要懂得跟人相处,有容人之量,甚至乐见别人比自己成功。
相反,领袖若只冀盼受万人景仰,对他人充满嫉妒挑剔,谁愿意跟随呢?尤其遇到困境时,甚少人会坚持留守相伴。
在撒母耳记上第十三章提到,扫罗作战时面临困难,等不及撒母耳到来就贸然献祭,原因之一是在这关键时刻,跟随者纷纷离他而去,他一时情急,便强行献祭来试图挽回颓势(撒上十三11)。可是,众人离扫罗而去未必无因。第十四章记载了扫罗不体恤士兵的辛劳,胡乱下令,未得胜前不准士兵进食(撒上十四24)。更甚的是,自大卫获人民和儿子爱戴后,扫罗就定意要铲除他(撒上十八至十九章),差点连儿子约拿单也想杀了(撒上二十33 )。由此可见,扫罗的品格有着严重的缺失。
大卫不是有了成就、得了名声才吸引跟随者,撒母耳记的作者清楚记载,就算在大卫逃亡期间,没有什么计划或出路,仍有不少人自愿同行(撒上二十二2)。这表明人愿意跟随大卫,不是因他有什么宏大愿景或改革计划(虽然这些都重要),而是他能够跟不同人相处,令人在任何景况下都甘心跟随他、帮助他。
现今作领袖不易,若不花心思去组织队工和建立互信、不学习跟人合作,却想达到同心配搭,可说难上加难。这不单是领袖的沟通技巧或建立团队精神的问题,而是关乎领袖是否愿意放下身段,顺服圣灵的琢磨、塑造和带领,怀著成全团队一同成功的胸襟,而非追逐个人的荣誉。
最终,成功的领袖,在于他/她能否扶助他人同样成为具成熟品格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