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对话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所有的人物听起来都一样。
这说明作者对人物了解不够。
如果你非常了解自己创作的人物,你就会在脑海中听到他们交谈,你只需要把他们说的话记录下来就行。
对话看起来要自然,但是和我们的真实谈话又不尽相同。
如果你想证明给自己看,就录一段对话,然后用笔记录下来。你会发现很多间隔、口误、不完整的句子、还有嗯嗯呃呃。当我们的话语白纸黑字落到纸上,大部分人听起来都像个傻瓜,但是我们习惯了去适应这种谈话特点,所以在说话的时候我们根本注意不到这些。你在写对话的时候肯定不想出现这种不连贯的现象,但是你也不想让人物听起来太过出口成章。
你也不会想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闲聊写进去,除非那是故事正题的一部分(比如说,你想表现这两个人物只是在“闲聊”这种最家常的层面有联系)。对话应该有几个功能:揭示人物、推动情节、制造紧张气氛或是其他你希望读者体验的感觉或感情。
关于那些“说”
埃尔莫尔·莱昂纳德的法则建议最好隐匿作者自己,而用人物“说”来确定谁在讲话。换句话说,你会这样写,“‘我来这里不是当你的仆人的,’她说。”而不是“她坚称,”“她厉声说,”“她断言,”“她抗议道,”“她嘲弄道,”“她啜泣着说,”也不是“她温顺地说,”“她勇敢地说,”“她哭着说。”其实凭借我们对人物的了解,以及对他们说话时行为的描写足以让我们知道这些话是怎么说出来的。当然偶尔违反一下这个规则也可以,但是不能太多。
你也不需要每句对话都带上“他说”。如果两个人在交谈,我们假定他们是轮流说话。只有当你觉得读者可能搞不清楚谁在说话时,才加上“她说”或“拉尔夫说”。所以一段对话可以这么写:
“今晚过来吧,”拉尔夫说。[你已经确定了第一个说话者。]
“来不了,”凯瑟琳说,没有正视他。[你已经确定了另外一个说话者。]
“为什么?”
“孩子们等我做饭呢。”
“让他们订比萨吧。孩子们喜欢比萨。”
只要这种交谈模式不变,你可以不用那个“说”。如果你用动作打断了对话,那么就需要重新确定开始谈话的那个人,让读者适应。
精通对话的两个策略
对于一个想创作出精彩对话的人来说,最有用的技巧就是
偷听
。仔细倾听各色人等的交谈,你可以获取很多有用的信息。对于一个想感受真人声音的作者来说,还有一个奇妙的网站:www.storycorps.net,它的特色就是上面有七千多份录音,录音里的人谈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是轻松或怀旧的,有些很悲惨,哪怕听上一小段都会让你热泪盈眶。有两段我觉得特别吸引我,一段是两个囚犯在一起谈论他们的境况(其中一个谈话不久后就去世了),还有一段是一个女士不得不告诉父母她的妹妹在一次地铁事故中身亡。
学会创作精彩对话以及措辞的另一个策略就是
阅读
。你打算创作什么体裁,就让自己沉浸在这个体裁的大师的作品里。把每一本书、剧本或是故事读一遍,第一遍只是欣赏,第二遍去分析作者使用了哪些技巧,再读第三次,去捕捉第二次阅读没有注意到的东西(总会有些你没注意到的东西)。偶尔,找一本你那个体裁写得比较烂的书来读。知道哪些事不能做也是非常有用的,同时知道自己做得比他们好,而不总是让那些天才衬得你相形见绌,这会让你有个幸灾乐祸的机会。
如果你是个作家,或想成为一个作家,很有可能是因为生活让你觉得兴奋不已,或者是因为其他人看问题不够深刻——比如他们觉得无趣的地方你却觉得妙趣横生。现在你的任务就是确保这些品质不仅让你在生活中与众不同,而且也让你的作品出类拔萃。当你把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与多姿多彩、生动传神的语言相结合,这一页页的书就不再是一张张的纸,而是会成为通往另外一个世界的入口。
要点
● 用语言吸引全部感官,和读者建立融洽关系。
● 当你提供具体、丰富的外部细节和行为细节时,作品就会真实可信。
● 只在必要的时候才提供一点点说明性文字,还可以用情感场景掩盖。
● 如果你对你创作的人物有足够的了解,创作他们的对话就变得轻而易举。
● 除了“说”,避免使用任何话语情态词。如果很明白谁在说话,你可以连“说”都省去。
练 习
● 重读你最喜欢的书的前五页,着重记下作者调动读者感官的例子。你在第一页上找到多少处?在头两页呢?到第五页为止所有感官都用到了吗?
● 到咖啡店去,找个能看到行人的地方坐下。去看每个人,注意观察他们身上有意思的细节,可以是外表上或行为上的具体细节。
● 假设你在写两个不和睦的邻居吵架,你需要揭示他们之间过去的恩怨。设法在创作这一幕的时候让你的背景回顾性文字不那么显眼。
本文节选自《你的写作教练》
推 荐 购 买
相关阅读
本期编辑 | 温不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