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咯替尼单药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优秀病例分享
乳腺癌诊疗已经步入分子分型指导下的个体化诊疗时代,其中HER2 阳性乳腺癌具有恶性程度高、疾病进展迅速、更易发生转移和复发、化疗缓解期短、内分泌治疗相对耐药等问题。曲妥珠单抗已成为了早期和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的标准治疗。然而,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类药物治疗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的有效率为60%,约40%患者初始治疗无效或初始有效后再次出现疾病进展。本文介绍1例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多线抗HER2治疗后吡咯替尼单药治疗得到临床获益的病例。
患者女性,66岁,50岁绝经。
患者于2014-02发现右乳肿块约4cm,同侧腋下多个淋巴结肿大融合。02-25右乳肿块空心针穿刺病理:右乳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化:C-erbB2(3+),ER(-),PR(-),Ki-67 90%(+)。淋巴结细针穿刺涂片:见少量异型上皮细胞,考虑腺癌。胸腹部CT、头颅MR、骨扫描检查未及远处转移。诊断:右乳浸润性导管cT2N2M0 IIIA期,HER-2型 。
治疗过程:
1、术前新辅助治疗:
2014-03-06起行wPCH方案化疗四疗程,疗效评价PR。
2、手术:
2014年07月04日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背阔肌瓣腋窝填充+游离植皮+创面VSD引流术”。术后病理:(新辅助化疗术后右乳改良根治标本)大量取材见少量癌组织,乳头未见癌组织侵犯,基底未见癌组织残留,腋窝淋巴结(16)枚,均示慢性炎。送检胸肌间淋巴结为纤维脂肪组织。
3、术后辅助治疗:
继续wPCH化疗2周期,并赫赛汀靶向治疗满1年,期间于2014-09-18至10-22行全胸壁、切口及锁骨上下引流区辅助放疗,DT:50Gy/25F。
4、复发转移:
2017-09-18查PET-CT示多发骨转移。头颅MR未见明显转移灶。诊断:右乳浸润性导管癌多发骨转移。
5、解救治疗:
2017-09-20起长春瑞滨+曲妥珠单抗方案治疗,同时唑来膦酸治疗。2周期后疗效PR,6周期后因病情稳定、耐受性良好,继续原方案维持治疗。
2018-04-20头颅MRI:右侧额顶叶、左侧颞叶、脑干及左侧小脑半球多发转移瘤。CT、骨扫描示骨转移灶稳定,疗效PD。诊断:右乳浸润性导管癌多发骨转移、多发脑转移。
2018-04-25起拉帕替尼+卡培他滨治疗。因出现恶心、呕吐、腹部隐痛不适,服药不规则。
2018-06-29出现头痛症状,头颅MRI:右侧额顶叶、左侧颞叶、脑干及左侧小脑半球多发转移瘤。部分结节增大。疗效评PD。
2018-07-08全脑放疗,完成DT40Gy/20次。并继续拉帕替尼+卡培他滨治疗。同时给予脱水支持治疗。
2018-09-09头颅MRI:右侧额顶叶、左侧颞叶、脑干及左侧小脑半球多发转移瘤,对照前片2018-06-29结节增大。疗效:PD。
2018-09-09 由于患者一直伴有消化道症状,开始吡咯替尼单药 400mg qd口服治疗。
2018-11-03头颅MR:右侧额顶叶、左侧颞叶、脑干及左侧小脑半球多发转移瘤,对照前片2018-09-09病灶变小。病灶范围较前减少、减小。骨扫描:多发骨转移,与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综合评估疗效PR。2019-01-16 ,2019-03-05 疗效持续SD,患者单药口服吡咯替尼,用药至今。
2018.06.29 全颅放疗前
2018.09.09 全颅放疗后,吡咯替尼治疗前
2018.11.03 吡咯替尼治疗近两个月后
2019.01.16 吡咯替尼治疗五个月后
2019.03.05 吡咯替尼治疗7个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