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在90岁以后,不知道是年纪的关系还是爷爷去世的打击,渐渐的开始出现了老年痴呆的症状。去医院检查,医生说这个是一种脑内梗导致的……我们的意识里,似乎是高血压或者摔跤什么的会导致脑梗,但也并不是,有些症状很轻微,自己或者家人几乎都意识不到,日常可以关注的血压指标也很正常,发生了就只能发生了,医生也没啥药好开。
反正渐渐的,她不认识人,也不再说话,连电视也不看了,安静的如一只猫咪,整日坐在自己的房间里。
爸爸有一天和我商量,他也是70多的人了,阿姨也60多了,一直忙着换尿布也很累,托了人终于等到了一个护理级别比较高,又离家不远的市区养老院,买了里面针对失智老人一对四护理的服务,送了进去。需要我作为老人60岁以下保证人去签合同。
说起来我们家老人都挺健康长寿的,我外婆外公也90多,几年前自发和麻将搭子一起进了一家郊区的养老院。
88岁的时候外婆住了次院,虽然很快就出院了,但是儿女们不在放心他们单独住。他们则觉得和儿女住一起不方便,他们的房子老,都是一个卫生间,要换个两卫的,折腾不起,单独住要考虑请阿姨更觉得多个外人,遂就去看了看前麻将搭子的养老院。
那种养老院更像一个小社区,几幢高楼,在健康自理区的老人挺自由的,大门有保安看着,房间类似于一个标房,老两口住里面,竟然有wifi(但是我外婆外公完全不会用)公共区域有花园散步,有食堂打饭,有麻将室活动什么的,不是封闭期间老人报备了就可以出门,对面还有个老人免费的电影院可以蹭,我外婆关照小辈们,打电话或者探视,请在五点半后七点前,太早,麻将没结束,晚饭也没吃,太晚,他们要睡觉。
当时我还感慨了下,啊唷,这环境不错,生活质量很高啊。
痴呆护理类的养老院自由度当然就小了,特别在市区街道寸土寸金的地方,连每一楼层都是封闭的,没门卡不得外出,一个楼层也就几个房间,每个房间四个人,一个护工照看。公共区域就是几排桌椅,一个大电视。
老人们坐在那里,有些互相聊天,有些喃喃自语,也有如我奶奶一样安静沉默着的。
探视也更严格,频率,时间,都要提前预约,两个月适应期后,一个礼拜一般只能探视一次,每次只能上去一个人。
比较欣慰的是,奶奶看见我还是满开心的,满脸笑嘻嘻,护工看起来也和善。逗她,老太太,这次谁来看你啦?
是我女儿呀。奶奶说
其实奶奶没有女儿。
当然我无所谓,我看书杂,老年痴呆家庭护理都看过些理论知识,临终关怀也看过些理论知识,所以我觉得,不管她现在是清醒还是糊涂,开开心心的就好了。我关照护工也没有必要硬喂饭,我奶奶是会自己吃的,她这两年胃口不好,不喜欢的完全不吃,也就那样吧。这个养老院少食多餐的,一天有五次吃喝的机会,有一两顿没啥胃口没关系,95了,不要让身体和精神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和压力。
探视的时候其实也很难聊天,我握着她的手说了会天气,说了会以前,嘱咐她渴了要喝水,拉了要告诉护工,她笑嘻嘻点头,除了不吃东西的时候摇头,以及偷偷拉裤子上不肯说以外,她还是很可爱的点头老太太。
在我感觉里,奶奶永远是奶奶,似乎永远就是那个样子,矮矮的,短发,很精神,我小时候暑假会在她家里过,她家还是那种公用厨房没有抽水马桶的老房子,奶奶炒好菜,会在楼下喊两声,我们就下去吃。
那时候,我迫不及待希望自己长的比她高。
现在我就忍不住会倒推,那时候她几岁啊,后来搬家的时候她几岁啊,几年前年夜饭时候还可以一起说爸爸小时候趣事的时候她几岁啊……感觉她的人生,似乎时间过的很快啊。然后又忍不住觉得我成人特别是生娃以后的时间,嗖嗖嗖也过的很快啊。
可能因为家里老人都挺长寿的关系,我对于自己的人生,还计划的挺长。我一直希望自己的爱好能在70岁或者80岁还在保持,像我外婆外公那样住在有花园可以散步,有麻将牌可以玩,有读报室可以看书的地方精神抖擞,然后忽然有一天,我就可以像我爷爷一样,一下子因为衰竭而过世,走之前的那顿早饭,他都还是自己热了吃完的。
年轻的时候有余力多照顾自己喜欢的人,年纪大了,在一个相对宽松而安全的环境里,自己照顾自己直到最后一刻的尊严和自由,就是我所追求的人生计划。
做选择时候的原则,优先考虑就是不能影响我自己照顾自己的决心。无论是恋爱,结婚,还是生娃,我不会拒绝生活里多一点备份和链接世界的角度,但我抵制那种因为要别人帮忙照顾,生病有人帮忙挂号,以后有人帮忙养老才考虑结婚生娃的理念或者劝说。
如果一个30多岁的人在做决策的时候就丧失了自我照顾的志气,那么她到50岁的时候怎么办?到70岁呢?
总说着女人要有个男人照顾,但在我外婆和奶奶这帮可以说新中国第一批有工龄的女性身上,闪烁着是自力更生的劳动光芒。解放前她们就已经各种自力更生了,解放后也是第一批进入了工厂,一个是纺织女工,一个是邮递员,那时候分配工作,两地分居的很多,我爷爷是卡车司机,我外公也是在外地工厂,她们上照顾公婆父母,下带着孩子,还一边认认真真工作到退休,也是家里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