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有关各行各业的盘点内容便又多了起来,比如 《 2016年盘点之直播:七大现象揭示直播产业多样生态》 、《 2016中国大数据领域十大美女BOSS》、
《2016年度十大撕逼事件,谁家品牌最耐撕?》
等文章不一而足。
这次,我们从
“骗局”
这个关键词出发,梳理了中外互联网行业的骗局案例,这其中既有曾经受到媒体热捧然后又跌下神坛的明星科技公司,同样也有“重灾区”互联网金融公司。当骗局被揭穿之后,不仅给这个行业的信誉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给置身其中的人造成了财产、精神的双重损失。
骗局年年有,明天是谁家?暂且不管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2016年中外互联网的十大骗局
:
1
Theranos:90亿估值破灭 女版乔布斯跌下神坛
对于国内的互联网从业者来说,Theranos曾经是一家令人近乎膜拜的生物科技新创公司。
该公司专有技术号称只用指尖上针刺出来的一点血,不用静脉血,就能测出数百种疾病,而且一次收费只有2.99美元;其创始人兼CEO伊丽莎白·霍姆斯更是被誉为女版乔布斯,曾经获奖无数。
在巅峰时刻,Theranos一度估值高达90 亿美金,成为美国最大的创业公司。
2015年10月16日,华尔街日报的一份调查对Theranos的技术提出质疑,这家公司也被打入谷底,后来更是面临调查、制裁和诉讼。
后续:
Theranos近日宣布从血检界退出,关闭临床实验与健管中心,裁员近340 人。 该公司还称,会将目标着重在新检疫设备 miniLab 的推广上。
2
Magic leap:“最有前途科技公司”被疑为PPT公司
Magic leap是一家增强现实创业公司
,获得了包括Google、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和风投的青睐,三轮下来融资15亿美元,估值高达45亿美元
。
就连凯文凯利KK,也对 Magic leap称赞有加。然而,在成立的6年时间, Magic leap只发布了3个宣传视频,没有发布任何实质性产品,被质疑是一家只靠PPT骗钱的公司。
后续:
美国科技界经分析,认为magic leap是遇到了技术难题,并不是PPT公司
3
WrkRiot:硅谷非知名创业公司的另类倒塌
WrkRiot是硅谷一家普通的创业公司
,因为一名前员工将公司欠薪、伪造文件等行为向外界公开,不仅导致WrkRiot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
其创始人也同样面临个人信誉危机,
个人简历也涉嫌存在造假的嫌疑。
事实上,WrkRiot以这种方式崩塌倒下引发关注,在国内的“神奇百货”身上也能看到相似的影子,在历经公司搬家、非法裁员等负面消息之后,神奇百货最终荒唐收场。
后续:
WrkRiot已经关闭了自己的网站,也关掉了它的Facebook页面和Twitter账户。许多员工正在寻找其他硅谷创业公司的工作机会。
4
e租宝:扛起P2P发展“大旗
”
非法集资762亿
轰轰烈烈的互联网金融平台e租宝事件,终于尘埃落定。
火爆时的e租宝,被看做是扛起了国内P2P发展的大旗,
累计非法吸收公众资金达到762亿余元,受害投资人遍布全国31个省区,受害者人数达到90万人
。
在e租宝事件之中,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即央视、各卫视等广告播放平台,以及为其站台的名流人士,是否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后续: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
于2016年12月15日依法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关于被害人退赔的工作也已经启动。
5
快鹿:《叶问3》造假事件引发挤兑风波
今年3月,快鹿集团旗下理财平台金鹿财行遭遇投资人人挤兑,危机起源就是来自于《叶问3》造假风波,叶问造假事件被揭发后后,快鹿迅速陷入挤兑困境。
此前每日资金缺口在1000万元到2000万元左右,危机爆发之后,缺口骤增至每日1亿元。8月,一直身处兑付危机中的快鹿老板徐与之前采访快鹿兑付危机被软禁的两名记者中的一个90后美女相恋,再度将快鹿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后续:
据媒体报道,目前快鹿的兑付金额已完成2.7亿元。而快鹿需累计兑付约100亿元,已兑付比例尚不足3%。而原快鹿董事局主席施建祥被媒体曝出已落脚温哥,并于近日结婚。
6
巴铁1号:疑涉P2P理财骗局 通过高息吸储
曾经媒体铺天盖地热炒的黑科技“空中1号” ,背后其实是一家互联网金融P2P理财公司在运作,通过承诺回以高额利息,但其资金链风险很高。
事实上,
在过去的6年里,“巴铁”项目也一直只是停留在概念上,没有任何实质的突破。另外,“巴铁”的总设计师宋有洲只有小学文化水平。
颇为讽刺的是,《人民日报》曾专门发表文介绍巴铁项目,几年前甚至还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并被称为2010年世界50大最佳发明。
后续:
经过媒体实地走访,“巴铁1号”被发现静静地停放在车棚内,车身上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尘。有巴铁科技人员透露,从11月中下旬开始,公司便遭遇严重资金问题,投资方不愿意再出钱,目前巴铁各地项目均已停摆。
7
网易1元购:涉嫌变相发行彩票 处监管灰色地带
有关1元购的各种报道早就有之。其中网易旗下的1元购平台,因为用户维权被媒体广泛报道之后,逐渐走向大众视野。
部分用户参加网易一元购的夺宝活动,负债几十万、几百万者并不在少数,甚至有人倾家荡产。
业内人士指出,一元购网站涉嫌以抽奖方式变相发行彩票,但它们不具备发行彩票的资质,彩票部门理论上可以管,但没有执法权。而公安局、稽查局、工商局等部门认为“一元夺宝”没有违法,不在监管范围之内。
后续:
对于上门维权讨说法的用户,网易方面未做出任何回应。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一元购”关键词,就会发现仍有多家打着“1元购”广告的网站,尽管媒体进行了广泛的曝光,但是这类网站仍然正常运营,也仍有人沉迷于此。
8
网络黄金EGD:“翻版比特币”实为网络传销
比特币在全球范围内的火爆,导致了诸多相似产品的衍生。而以虚拟货币为噱头的网络传销案件,由于较传统意义上的传销更具欺骗性和诱惑性。
今年3月,徐州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网络黄金积分”传销案。从2015年10月三大类平台上线至2016年4月7日案发,
短短半年时间,共发展会员50余万人,涉及资金109亿元。
最新动态:
目前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49人,经检察机关批准逮捕16人。但是,有关网络黄金的宣传仍然充斥在网络上,而很多投资者已深陷传销泥潭,难以维权。
9
云在指尖:微商“变味”,演变为传销
在微商圈里,云在指尖有着不小的名气。和很多微商相似,云在指尖的口号也是 “家里发发链接,就能轻轻松松月入上万,甚至十几万。”凭借着较低的会员消费门槛,云在指尖吸引了大批的微信用户加入。
2014 年10月上线至今, 云在指尖涉案260余万人,骗款多达6.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