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先生MrFinance
金融先生是由哈佛、清华及交大校友打造旨在解决大学生金融求职问题的全球实习领先品牌。进入并建立顶级金融企业的寒暑假商科实训项目,遍布纽约、伦敦、迪拜、新加坡、香港及上海等地。教职场需要的金融,用学生喜欢的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望京博格投基  ·  外资加速卖出,今日盈利6142元 ·  18 小时前  
不周山的视野  ·  字少,事大!下周A股或有大转折! ·  昨天  
不周山的视野  ·  字少,事大!下周A股或有大转折! ·  昨天  
心禅道  ·  马斯克确认X支付即将推出,doge冲上0.4 ... ·  2 天前  
中金点睛  ·  中金研究 | ... ·  3 天前  
Wind万得  ·  大翻盘!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先生MrFinance

在国外工作几年后再回国上班是种怎样的体验?

金融先生MrFinance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6-26 12:11

正文


国内VS国外
在国外工作六七年之后回国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问题没有导向性

希望正面的反面的都来说一说

笼子里的人拼命想出去

外面的人却挣扎着要回来




因为工作过程、方式各种差异常被嘲笑

@王Hugo


虽然只在法国工作过一年,然而转眼在上海工作也一年了,一年对一年吧。


 

效率 VS 过程


这是一个什么都想要的年纪,却什么也给不起。在法国工作时,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效率,好像这是个完全不用关心的问题。 作为有百年历史的国际大公司,每一步都有良好的process, 而我们也坚信,只要完整地Follow process, 就一定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譬如: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开会都会提前预约好,会议前会做好议题总结,会后会按照模板发出会议记录,项目中有各种各样的工具。 对于数据,文档等等的管理从内容到格式都有一套标准化的措施,并且是严格遵守的。


然而在国内,虽然是同一个公司,但Process上也是弱化了很多的。常常是只要问题可以解决了,神马process都可以忽略。所以现在在国内,每次严格按照流程办事都会被嘲笑。


 

电话 VS 邮件


我在法国工作的第一天,上司就跟我说: Hugo, 你要记得,能写邮件的情况下一定不要讲电话,即使电话上说清楚了,达成一致了,也一定要写邮件让各方确认好。实际工作中往往也是这样子的,由于对效率不是很苛求,大家基本都是以邮件来沟通工作。


然而把这个习惯带回国之后,却常常被老板骂。。。国内公司不仅更倾向于非常频繁地用电话而非邮件,甚至会用微信来交流工作。。。


 

甲方 VS 乙方


虽然汽车行业往往是甲方比较强,但在法国这一点好像并不是很明显。主机厂和供应商的交流往往也是很平等客气尊重的,大部分供应商的研发主力也都在欧洲,所以对主机厂的支持力度也不错,交流起来是很顺畅的。 一切排好时间计划,按部就班。


在国内,第一周就吃惊了,听到同事讲电话,不禁感慨:原来可以这样对供应商说话!很多讥讽责问的语气在欧洲是蛮难想象的,毕竟欧洲的圣母婊们在面子上还是要保持的温文尔雅。这一点上,Local OEM更甚,甚至出口成脏也是蛮司空见惯的。


一切取决于你想不想往上爬

@Jonna Zho


我自己只在美国工作过半年,也只是做低级的office assistant;现在在国内深圳国企工作,我理解题主说的国外是指“发达国家”;回国,指的是“一线城市”。


 

工作强度

这取决于你有多想往上爬,是否有平台让你高工作强度。


我悄悄的看着在国外闲得掉眼泪,出国几年厨艺大增,钓鱼里手,红酒专家,钢琴过级的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觉得,国外的很多岗位职责是定死的,升职渠道是固定的,个人特别是华人个人的发挥空间是有限的?


而我接触的客户,因为都是Top Management,项目能不能做成和自己Bonus关系太大,所以不管是挪威人荷兰人美国人法国人,都是黑着眼眶红着眼眶熬着夜~~谈项目的最后一个月,搞谈判的都知道,基本上谈判到最后就是拼体力了,不管你是哪国人,deadline在那,你就一路狂奔吧。


当然,如果在国外只是一般职员,那工作时间确实是更受尊重,按点上下班那是你自己的权利,领导耽误你了那得跟你说“SORRY”,耽误多了加班工资条就上来啦。在挪威时我和他们大老板都在开会熬到晚上八九点,看到挪威前台技术人员秘书都3点就走了。。。。我当然是觉得——Different Missions...


但在国内,按点上下班是福利,不管你有没有活。但如果不是在华为或者这样推崇狼性文化的公司,还是可以保障自己的个人生活的;当然如果你住在西五环,你在国贸上班,上班交通成本就那么高。。。我觉得咱还是得多努力努力,争取在双井劲松租个小点的房子?


总的而言,要往上爬,工作强度都很大;如果做小职员,国外闲到哭,国内有点累,但也可以接受。



 

上升路径


如果不是创业公司,国外的上升路径更加规范,更有“熬年头”的感觉,当然你也可以说“职业规划更加明晰”。国内因为很多产业都是新的,都是靠拼的,所以运气+努力的成分更多。我想很多人抱怨的也是这个吧。但对于一些人来说,也是机会,对吗?


讲讲回国的motivation

@匿名用户


 

生活方面


离父母近。


所谓国外好山好水好寂寞,国内好挤好乱好快活。这是很多留学生,即使拿到US/UK offer之后仍然回国的motivation。对于学术实力和家庭经济实力均OK的这部分留学党来说,国内生活精彩、有归属感。这一点对于很多活跃分子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收入方面


就本人经历而言(本人UK G5大学通信工程MSc毕业)在UK一个刚毕业的码农的薪水分布很集中,在一年在32k GBP左右。在国内好一些的可以拿到200kRMB+。考虑到UK这一档的MTR达到40%,且国内的消费水平要远小于UK,所以就购买力而言,国内较强的毕业生并不一定逊于UK毕业生;拿到手的薪水,在中国也不见得比在UK差得太多。当然,各行各业有差别,像四大这样的公司,国内国外就差很多很多。


 

如果你打算长期混迹职场


如果你打算长期混迹职场,并且毕业后选择在国外工作的话:


很多中国人在国外会遭遇所谓的天花板效应。


我有一些在UK、US的学长本来均打算国外工作三四年就回国去。可是这几年在国外闲适的工作经历让他们较难适应国内激烈、高压的生活环境,遂对回国工作产生排斥、恐惧感。



 

如果你有创业的打算


从宏观角度上来说中国仍然是一块start up的乐土。机会很多。虽然大家都在提“新常态”这个词,不过,中国相比较于欧美而言仍然是一个快速膨胀,且略微显得无序的一个经济体。如果想创业,国内机会要比国外多很多。


在国外工作太久会让人不接地气,而这是创业所较为忌讳的。


但也有回国不能接受的那些事儿

@知乎用户

国外10年,回国不能接受的是:


很多工作上的数据,结论,表达都极度有水分,任何东西都要搞的高大上,不是一般的make up,简直就是在搞诈骗......


公司领导和员工的关系简直是能画饼就画饼,能欺骗就欺骗,你相信你傻X,不哭闹不搭理。没有任何规则可言。


极度没有隐私可言。领导同事都要加上微信便于联系;父母情况,婚恋情况根本不能隐瞒,各种要回答。


加班没有任何效率,通常都是等领导,等报告,等开会.......之中度过。



@匿名用户


吃拿卡要回扣酒席KTV会所

诸如此类无关工作本身的事太多,

过分耗费精力


违法乱纪暗箱操作非常普遍,

整体缺乏正义正直的大环境。


国内的工程人员中部分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缺乏正义感,缺乏职业素养。


做事毫无章法乱七八糟,

干活都得靠上压下,大骂小。


瞧不起现场人员,

等级观念深重,唯上是从。


部分职位属于高危职位,

花花肠子太多,心思不好好放在工作上。


爱说别人的闲话,大嘴巴很多。


@匿名用户


国内的公司好务实啊,好少的形式主义啊!


我真心没开玩笑


@匿名用户


为什么领导夹菜的时候,我总在转盘子!!!



文章来源:文章转载自公众号Dreambigcareer,由Dreambigcareer公众号整理发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短期实训项目  


金融先生为年轻学子们提供7-14天体验式项目

我们在世界各大洲的金融中心设立网点,纽约、伦敦、新加坡、香港、上海、旧金山6所城任你挑选。

实习+培训的模式可以让零基础的你快速融入职场,


还能获得合作企业颁发的实习证明以及推荐信

相信你在收获满满的同时,你还会结交来自五湖四海的小伙伴,你们会在一起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



快速通道

↓↓↓

上海GIT国际投资项目

香港PFP国际金融项目

伦敦AMP券商并购项目

纽约SIW华尔街投行项目

新加坡WMI财富管理项目

美国SCP旧金山咨询项目




金融先生自2013年开创至今

一直立志成为职场与校园的桥梁

帮助学员快速地完成“学生”到“职场”的身份转换

透过覆盖金融行业的人脉网络

为学生搭建能与金融前辈们面对面沟通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