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开放”成为博鳌论坛的关键词。
一揽子重大开放举措的推出,再次宣示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习大表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来越大。
伪砖家看了一下其中的内容,包括:
第一, 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
第二, 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第三,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第四, 主动扩大进口。
可以发现,虽然昨天的演讲只字未提任何关于美国和特朗普等字眼,并且宣布这些改革开放措施的时机和场合,看起来也好像是为了纪念改开四十周年。
但实际上,这四项深度开放举措,可以说皆是美国政府的主要诉求,
整篇演讲也是从侧面回应了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
官方极力避免将两者联系起来,以免让外界认为中方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是迫于美方施压。
比如说贸易逆差问题,美国这边很清楚,自己几乎是不可能不从中国进口的,苹果的生产线也不可能都搬走,那怎么办?美国的要求是你必须保护好我的知识产权,让我的高附加值产品的价值得到实现,然后重要的领域,比如金融、汽车等行业给我开放,以此达到贸易平衡。
美国的这些要求,中国可以说是都给予了超预期的回应。
汽车这个更是一个超级大礼包,演讲中提到“我们将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目前进口汽车的关税是25%,按照之前市场的预期今年有可能降一半,昨天这个表述出来之后,市场的预期今年甚至有可能降到10%以下,力度空前。
并且与以往不同,今早央行等的发言表示,六月三十号之前金融改革到位,
这个就等于说,贸易战已经初步妥协了,因为我们之前,历来是说的多做得少。
中美近期爆发的贸易摩擦,实际上就与中国当初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有关。当时中国承诺在十五年内实现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如今十五年过去了,我们虽然履行了大部分的承诺,但还有不少承诺没有兑现,这也让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地位没有得到承认。
减少贸易壁垒,继续扩大改革开放,既是由于美国的施压,但同时也是中国的内在需要。
我们应该要看到,
美方的很多诉求,其实是符合中国发展利益的,即使没有外在压力,也要尽早推行。
比如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其实也是众多中国创新型企业所急需的。比如各种扭曲性的产业政策,本来就是浪费纳税人钱的瞎胡搞,应该退出。再比如国有企业,北京的精英们应该认识到,90年代以来的中国经济奇迹不是靠对国有企业的溺爱造就的,而是靠“抓大放小”,引入竞争,给民营经济无限的发展空间。
从1978年至今,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已经走过四十年,再走回头路的可能性不大了。搞改革开放,既符合官方的利益,也符合民间利益,其他经济体同样受益。想要经济发展,就必须继续扩大改革开放。
不少人指出贸易争端没有那么坏,至少能给中国改革开放带来新的动力,就像上世纪90年代。
从1993(朱进入政治局常委)到2001(中国加入WTO),是中国改革开放狂飙突进的八年,奠定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市场制度基础。这样的成就,在内部应该归功于江和朱出色的领导,
在外部应该感谢中美贸易谈判所带来的持续压力,也就是龙永图所说的“健康的外在压力”。
为加入GATT(94年前)/WTO(94年后),中国既有主动出击的改革开放措施,也有被动的借外力打阻力。前者的一个例子是1995年,中国重启加入WTO的谈判,江主席在大阪举行的APEC峰会上意外宣布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贸易开放计划,“先发制人”地大幅降低关税和减少进口配额限制,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表达了诚意。
而被动的借外力打阻力,“阻力”主要说的是部委利益:谁都不愿开放自己的领域,不愿放弃手里的各种审批权。
即使没有WTO谈判,中国也要克服这些利益群体,否则中国经济就不会有活力。
实际上,1994年加入GATT(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谈判之所以失败,内部原因正是部委阻力。但在1999年,大权已经得到巩固的江朱利用WTO谈判的契机,迅速粉碎了部委阻力,用开放推动了改革。
回到当下,如果我们在博鳌论坛上的承诺能够兑现,普通群众同样能够享受到打破垄断带来的福利。
比如银行业充分竞争,大家的存款利率会上升,贷款利率会下降。以及好的保险不用再去香港、美国买,也可以在外资证券公司获得更低的手续费和更优的服务。
还有美国零售价的进口汽车,以及更安全放心的进口食品等。
所以说,外部的敌人虽然有时候看起来很讨厌,但或许还能给大家带来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