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难忘中国之声—广播传奇】《对农村广播》开播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21 09:3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想听声音大片,请点击音频!

快听,不然你会后悔哟!


广播传奇——《对农村广播》开播

《对农村广播》开始曲。



当年的农村大喇叭广播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有线广播在农村一直独领风骚,是人们获取信息、接受知识的主要渠道。当时,村村寨寨的大喇叭和家家户户的小喇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对农村广播》节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对农村广播。社员同志们,在这次节目里,先播送几封听众来信,然后播送通讯《一个儿媳妇侍奉两位婆婆》。



1984年,中央台《对农村广播》记者纪曙春在天安门城楼采访"种粮专业户"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业人口比重接近百分之九十。1955年4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对农村广播》节目,一开播便受到欢迎。负责节目筹办的“老广播人”方舒,对当时情况仍记忆犹新:


方舒:开始时既播新闻,也播通讯,什么都有,后来就是以对农村的通讯为主。收到听众来信特别多,(还)送西瓜。


我国幅员广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大,面向全国的中央台要不要办对农村广播节目,在50年代和60年代有过两次争论。1965年8月,周恩来总理指示广播要面向农村,中央台要办供农村转播的节目。方舒回忆:


方舒:周总理对农村广播很感兴趣,他说,广大农村人口占百分之八九十,你们《对农村广播》一定要搞好。



播音员常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农村广播》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常亮是八十年代《对农村广播》的播音员,在他的记忆里,节目对农村听众具有难以想象的影响力,收到的来信需要用麻袋来装:


常亮:当时具体情况是,农业生产力还比较地低,农民科技水平较低,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主动和农科院专家约稿,宣传科技成果。我记得一次农科院推介无籽西瓜,品种优,特别甜,就有听众来信,里面夹着5毛钱,还皱皱巴巴的。意思是:常亮大哥,我们特别需要一个新品种,希望能买一些瓜籽试种。


此后,《对农村广播》又经历了几度调整,1999年更名为《今日农村》节目。2012年9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正式开播,24小时面向全国播出。对农村广播以崭新的姿态,在广袤乡间重新响起来。




难忘中国之声——广播传奇

出品:难忘中国之声工作室

总策划:蔡小林

监制:李伟、武俊山

记者:陈怡

播讲:长悦

新媒体编辑:韩健、武司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