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郭施亮
财经评论员、专栏作家,2013年度搜狐最佳行业自媒体人。香港大公财经特约评论员、每经智库专栏作家,并多次受邀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撰写多篇学术文章。其作品刊登于香港文汇报、新华社《瞭望》、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数十家权威报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郭施亮

今年上市公司回购力度显著增多,如何解读这一现象?

郭施亮  · 公众号  ·  · 2018-09-07 06: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面蓝字 “郭施亮” 轻松关注  公众号 guoshiliangbo



今年以来, A 股市场整体表现相对低迷,但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回购积极性却显著增强。其中,根据 WIND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有 478 家上市公司完成了 642 笔的回购,回购股票的数量达到了 33.25 亿股,而回购金额也超过了 230 亿元。从整体上分析,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购积极性达到了新的高度。


一般而言,股票回购是用现金等方式,通过从股票市场渠道中购回本公司发行在外的一定数额的股票。与此同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当完成了股票回购之后,既可以把回购的股票进行注销,也可以将回购的股票作为库藏,等待以后有资金需求的时候再行出售。但是,通过股票回购的方式,还是利多于改善公司的资本结构,对上市公司的股价构成或多或少的积极影响。


实际上,对于任何事物,总会有利弊两面,而股票回购本身,同样离不开这一道理。


从有利一面分析,通过股票回购,购回本公司发行在外的一定数额的股票,有利于增强股票的控股权,防止恶意收购、兼并等风险。与此同时,上市公司通过回购股票的方式,实际上为市场释放出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的积极一面,同时还会起到提振每股收益、改善公司的市场形象等效果。


此外,对于一些上市公司而言,通过购回本公司发行在外的一定数额的股票,用作股票库藏,而后把这些回购股票进行股权激励,刺激部分核心员工、优秀员工的工作热情,间接有利于企业的长远性发展,而上市公司与企业员工之间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局面。由此可见,对于股票回购的行为,实际上对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还是构成一定程度上的积极影响。


谈及弊端之处,则需要关注到上市公司自身股票价格的高低状况。换言之,如果上市公司不选择在底部区域回购股票,反而选择在高位区域回购股票,那么会增加上市公司的支付成本,反而让上市公司股东买单。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上市公司的回购方式,同样重要。在实际情况下,如果上市公司通过每年的盈余进行股票回购,且在相对底部区域完成回购,那么将会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构成中长期利好。但,换一种角度思考,如果上市公司通过额外再融资的方式完成形式性股票回购,且回购股票的价格偏高,那么这一种回购意义也就大打折扣了。


由此可见,对于上市公司的回购策略,还是需要引起关注,稍有不慎,利好不成,反而额外增加了上市公司的支付成本。


今年以来, A 股上市公司的回购积极性显著增强,较以往几年的回购热情有着本质上的改变。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政策监管的引导,上市公司的回购热情一下子激活;另一方面则在于市场环境比较低迷,股票市场整体估值处于低估的状态,而在历史底部区域完成股票回购,反而有利于上市公司提振股价的效应。


就目前而言,上市公司采取回购股票的策略,应该属于比较有利的状况。其中,一个优势在于目前市场估值相对偏低,不少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而选择在底部位置完成回购股票的任务,会对上市公司构成中长期的利多影响。至于另一个优势,则是不少上市公司采取自有资金或自身盈余进行股票回购,而甚少通过募资再融资等方式进行回购,而这一种回购股票的方式还是比较积极的,同时也保护了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由此可见,对于近期上市公司积极采取回购的举措,还是比较有利的,对于底部区域积极回购的上市公司,实际上体现出上市公司的一种自信底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