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的诞生是医学史上非常有名的故事,那还是18世纪末的事,故事的主角是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Edward Jenner)。
这就是“疫苗之父”,爱德华•琴纳
天花这种古老的疾病在人类中存在了上万年,18世纪的欧洲也饱受天花困扰,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超过40万。感染天花之后的死亡率非常高,死状也很惨,这里就不放图吓大家了。其实在琴纳之前,已经有从患病的人身上取脓物接种给未患病的人、让人获得免疫力的方法。不过,这种方法风险太高,还是有可能导致死亡的。
当时琴纳在英国乡间行医,当地人都知道,挤奶女工似乎不会受到天花的影响。琴纳就猜测,也许是女工的牛痘让她们获得了免疫力。牛痘这种病和天花类似,但是要温和得多,一般不会造成太大伤害。下边的图就是女工手上的牛痘痂。
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琴纳做了个实验。他从挤奶女工手上的痘痂里取了一些脓液,接种给了一名8岁男孩。男孩发了点儿烧,但是没什么大事。而最关键的一步是,琴纳随后给男孩接种了天花,男孩并没有发病。琴纳通过这个步骤证明,接种牛痘确实能让人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下图来自我们的绘本,描述了这个故事。
琴纳的工作现在被认为是免疫学的基石,而天花后来也成了唯一一种被人类从地球上根除的传染病。下图是一张比较有名的画作,也画了接种的过程。
不过,请大家留意这件事发生的时间——18世纪末。要知道,微生物学是19世纪才正式诞生的,琴纳的疫苗出现时,人们还并不清楚疾病和微生物的关系。这个关系要留给琴纳的继承人——法国人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来发现。
巴斯德其实是个化学家,同时也是个使用显微镜的高手,上面这张他最有名的画像上就有一台显微镜。医学的发展显然离不开仪器的辅助,如果没有合适的仪器,很多进展都无从谈起。
其实大家对巴斯德应该很熟悉,现在我们喝的“巴氏奶”都经过了“巴氏灭菌法”的消毒,这个方法就来自巴斯德。
巴斯德一开始对微生物产生兴趣,源自他对发酵现象的研究。在巴斯德之前,有一种“自然发生”理论,说腐肉里的蛆是自然产生的。但是巴斯德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腐肉生的蛆来自昆虫下的卵。他还证明,空气中充满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巴氏消毒法就是通过把牛奶加热到一定温度,来去除牛奶里的微生物。
另一个风格的画像
疾病源自侵入身体的微小生物,这个理论早就问世了,不过巴斯德第一个以令人信服的实验证明:特定的病原会造成特定的疾病,他分别在牛、羊、猪、鸡身上验证了这套理论,最后是人。
巴斯德并没有在理论上纠缠太久,他更感兴趣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研制疫苗。巴斯德做过很多精彩的实验,其中一个是关于炭疽疫苗的。当时是1881年——时间过得真快,已经到19世纪下半叶了。
巴斯德和助手给25头羊注射了他的炭疽疫苗,12天后追加一次,两周后再给所有羊注射毒性很强的炭疽杆菌培养液,包括打过疫苗的羊和没有打过疫苗的对照组的羊。两天后,对照组的羊不是死了就是正在垂死状态,而打过疫苗的羊全都健康地活着。这组出色的对照实验证明了疫苗的效果。
也是把羊折腾得够呛
巴斯德最杰出的成就,是发明了狂犬病疫苗。他还建立了多种链球菌、葡萄球菌与特定疾病的关联,从此,微生物学成为了一门科学。
19世纪末是微生物学的辉煌时期,和巴斯德同时代的德国人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发明了“科赫法则”,为微生物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此,结核、疟疾、霍乱、破伤风、白喉、鼠疫等一系列传染病的病因都明确了,人们逐渐找到了对付其中一些疾病的方法。在对抗传染病的路上,人类前所未有的信心满满。
关于疫苗的一个故事——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疫苗
视频:狂犬病疫苗如何诞生?
巴斯德在实验室工作
巴斯德在研制狂犬病疫苗
路易斯·巴斯德
看完这些大神的故事,深深地体会到,做大神不仅要具有超强的科研能力,还要具备超越时代的眼光。当自己的理论收到质疑的时候,要有足够的定力坚持自我。亲爱的同学们,Get到了吗?想要有朝一日成为"……之父",就赶快操练起来吧。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来源:药时空 2017-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