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见小曰明
要消费升级,更要人生攻略升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架构师之路  ·  想要提升deepseek回复质量,会这一招就 ... ·  3 天前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  一台交换机能带动多少网络摄像机? ·  4 天前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  数据中心越建越大,怎么办? ·  5 天前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  2025年数据中心值得关注的冷却趋势和策略 ·  4 天前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  数据中心的等级划分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见小曰明

职场上,这两种人最可惜

见小曰明  · 公众号  ·  · 2019-01-29 19:39

正文

今天这篇文章,出自我的好朋友,一位我都佩服无比的超级自律达人, Kris ,大家都叫他 K叔

他是一个 85后的二胎奶爸 ,当年从一个十八线小县城考入北京,然后靠着自律和勤奋,毕业时不仅获得了 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的称号,还拿到了 10个世界500强offer ,最后进入一家超大央企集团总部工作。工作之后,他依然不放弃深造,用 2个月的时间考入了Top财经院校的会计学博士, 而且 用一年时间写作实现了年入百万。 同时他还是一个跑步和马拉松爱好者,曾用 1个月时间瘦了20斤。

他还是有书共读的最佳领读人、领英中国的专栏作者,还利用业余时间开了一个公众号 :

Kris在路上(krisgtd)

在短短时间里他写出了几十篇10W+的文章, 人民日报、有书、十点读书、新华网、思想聚焦 等大号都曾多次转载他的文章,他的所有自律故事都在这里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他

👇

《职场上,这两种人最可惜》

作者:K叔

公众号:Kris在路上(krisgtd)



职场上,两种人最可惜:

一种 是整天忙的脚不着地,看起来忙的充实,忙的风风火火,实则焦头烂额、疲于应对。

这种人可惜在,付出了很多时间,看起来做了很多工作,但却几乎没有时间坐下来好好反思工作的价值,以及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

最后,老黄牛般地耕地,却都仅仅浮于表面,做了很多功,却都没干到点子上,没有一件拿得出手的成果。

另一种 ,极为聪明,上手极快的天赋型选手,这种人有让人羡慕的智商,以及神奇的快速专注能力,但是往往这种聪明会局限于“小聪明”。

最后后劲不足,很容易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专注度很高,但总是无法持续,于是,一样做不出突出的业绩。

最近有本书,《 深度工作 》挺火,给出了一个公式:

高质量的产出=时间*专注度

正好完美给出了以上提到的两种困境的解决路径。


01 做一个“双峰”的人

何为双峰,就是将自己的工作切分为两种模式:

一种是深度工作模式,一种是浮浅工作模式。

深度工作:

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浮浅工作:

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工作,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以上两种模式,各有优劣,但是对于一个职场人来说,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模式来应对。

比如,你是一个工程师,必须尽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干扰,专心做产品,只有深度工作才能够创造出价值。

再比如,你是个某创业公司老板,你的工作则更多的需要浮浅工作,比如混圈子、找投资、吃饭喝酒各种应酬,但其实也同样在创造价值。

最佳的方式便是将两者结合,形成“双峰”模式,深度工作和浮浅工作完美结合,无缝切换。

《深度工作》中,提出了所谓“双峰哲学”,追求将一个人的时间分成两块:将某一段明确的时间用于深度追求,余下的时间做其他所有事情。

在深度时间里,双峰工作者会像禁欲注意者一般工作——追求高强度、无干扰的专注,在浮浅时间里,专注则并非首要目标。

《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的作者格兰特就是一个双峰工作者。

他作为沃顿商学院的教授,面对满满的日程安排,采取了双峰哲学。

他按照学年,将所有的课程都集中到一个学期,其余时间则专注于科研、写作等深度工作。在那些深度学期种,他再实施双峰法,每月选择两三次2-4天的禁欲生活,关上房门,为电子邮件设定自动回复,不受干扰地进行自己的研究。


02 时间维度:不能“掉链子”

我们先来解决时间的问题:

上世纪90年代,有一部很著名的喜剧集《宋飞正传》,以一种半自传的形式讲了喜剧演员杰瑞宋飞的日常,有记者采访他,问他能否给年轻喜剧演员一些建议。

宋飞这么回答:

“成为优秀的喜剧演员就要创作出更好的笑话,而想要写出好笑话就要每天都写。”

宋飞有自己的一套特别的工作技巧:

他在墙上挂了一本日历,每天他写过笑话就在日历的那一天上划一个大大的红叉,当红叉越来越多之后,就会连成一条链子。

只需要保持下去,这条链子每天都会变得更长,你会喜欢上看这条链子,特别是有一定经验之后,你下一步需要做的事,就是不要让这个链子断掉”。

有句话说:妓女不是有了性欲才接客,同样,工作也不是你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就能够做好的。

在保证专注度的基础上,一定要付出足够的时间。

经常有读者跑来问我,我已经坚持跑步一周了,为什么还是没有瘦?

抱歉,先不说你跑步是不是足够科学,也不说你是不是保证健康饮食,但说你就跑了十天,就开始坚持不下去,急功近利,我想即使十天后你瘦下来了,也会很快在某一天崩溃之后再次反弹回去。

专注做某一件事很重要,但是如果足够的时间来保证,依然不可能有大成效。

就像“一万小时定律”一样,有些人以为找到了成功宝典,只要付出1万小时就一定能取得成功,但其实,这一万小时要求的是“刻意学习”的一万小时,如果身在曹营心在汉,10万小时又能怎样?

03 专注维度:要有“大手笔”

然后解决专注度的问题。

1956年,北师大教授黄药眠响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号召,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批判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文章《论食利者的美学》,当然,这也招致了他后来的坎坷命运。

他在文章中,是这么描述灵感的:

灵感是指一个人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创作的对象的时候,他的一切能力和力量特殊紧张和高涨的那种状态。

我们总是说灵感,但是灵感迸发的关键,是我们真的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保持足够的专注力。

后来,他因为之前的一系列文章被划为you派,但却践行他对于写作的观点,坚持每天写作,他的短论集《面向生活的海洋》,就是在他受监护期间一条一条写出来的。

我们之前提到的老黄牛精神,当然值得赞赏,但如果总是左右周旋,疲于应付一些浮浅工作,势必影响自己的工作业绩。

而我们现在就处在一个专注力最容易被打破的时代,电脑、手机、互联网,你有没有动不动就要刷新一下邮箱,看看有没有新邮件,或者刷一下手机,有没有新消息,又或者工作到半路,看到一个弹窗,就跑去刷新闻,逛淘宝……

这些看起来细碎的时间,似乎微不足道,但对于我们的深度工作确实伤害极大。

看起来,你只看了5分钟新闻,但是要想重新回到工作状态,则至少又要花费5分钟时间。

怎么办?

JK罗琳则教我们,要有大手笔。

当年,她埋头写最后一部《哈利波特》,因为万众期待,她压力山大,每天在自己的家庭工作室里写作,但是即使已经将外部干扰降到最低,她还是被一些不得不面对的家庭琐事所打扰。

有一天,她终于受不了了,就去一家五星级酒店,花了大价钱开一间房,在酒店写作。本来只想逃离一天的,结果写作过程异常顺利,于是她边长期在酒店写作,最后也顺利地完成了最后一本书籍。

当然,我们不可能像她一样,花大手笔把自己关到五星级酒店里,但我们同样也可以大手笔地——

关掉手机、关闭网络、删除各种社交软件,总之,那些看起来每天都离不开的东西,在我们深度工作时,都要试着关闭。

不要太高估自己的专注力,毕竟人的天性就不是专注的。

所以,要对自己够狠,要敢于下大手笔,创造一个不受干扰的环境。

敢于破釜沉舟的人,通常都会得到自己想要的。

首尾呼应一下:

高质量的产生=时间*专注度

共勉。


作者:kris

个人公众号:kris在路上(ID:krisgtd)


大家好,我是Kris,K叔。欢迎大家去我公众号 (Kris在路上) 串门。


这里有我的 十年自律故事 ,也有在国企内保持学习,用 2个月考上博士的方法分享, 还有我如何在体制内看着兼职赚钱的故事, 有温情,也有干货 ,欢迎大家关注!


希望我们成为新朋友~


如果你想看更多的职场,生活,奶爸指南,可以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 ,每天都会有值得你学习的文章推送!


K叔一直在这里等你,我们不见不散!

我还给大家准备了 见面礼 ,关注后后台回复相应的 关键字 即可领取。


关注 【kris在路上】 回复「成长」 ,即可领取k叔为你准备的 100 本成长好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