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XDC
IxDC由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网易、腾讯、华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金山等单位联合发起。是全国第一个受政府认可和领导的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致力于引领中国交互设计行业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雨果网  ·  惊天大反转!特朗普恢复800美金免税政策 ·  2 天前  
跨境电商Eason  ·  eBay经理号如何优化listing ·  2 天前  
跨境电商Eason  ·  eBay经理号如何优化listing ·  2 天前  
老高电商圈子  ·  老高电商报 【2月7日电商早报简讯】 ·  3 天前  
老高电商圈子  ·  老高电商报 【2月7日电商早报简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XDC

产品不同生命周期中的设计逻辑到底是什么?

IXDC  · 公众号  ·  · 2024-05-09 08:00

正文

本文授权转自:58UXD (ID:i58UXD


在开始之前,你可能带着这样的问题,经常听到的设计逻辑到底是什么?



如上图所示,设计思维和逻辑是设计师内部的系统,是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框架和规律。像马儿可以奔腾,鸟儿可以飞翔。奔腾和飞翔是外在呈现, 其内部的系统才是支持外在呈现的核心。

且随着AI的革新带来了“外在呈现”前所未有的提效。利用AI让我们得以更加 专注设计背后的逻辑和推理, 输出更准确有效的设计策略 。从置身于设计—跳出来成为设计的“观察者”。

今天带大家从项目入手,深入解析产品不同生命周期中的设计逻辑,项目经历了三个典型的阶段,🕙全文约3000字,阅读时间仅需5分钟。
见下图:(干货满满,搬小板凳坐好)


项目背景


作为58核心的老牌核心业务之—黄页,是58app上本地生活服务商家的信息聚集平台,其商业模式以商家发布信息,用户拨打电话的形式为主。



在线上平台,商家都希望突出自己的优势,上传了大量低品质大字报。商品排序混乱,充斥着各种广告,这让用户很难找到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服务,导致了潜在的流失。



借助业务战略层的规划,设计团队提出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进展。随着项目的深入进行,在取得收益的同时我们还实现了部分垂类业务的创新,这一过程中,我们成功找到了突破业务瓶颈的密码。跟着我一起往下看吧👇



此次改版前翻阅一些历史资料,我们看到视觉迭代已有多个版本,但这些改变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在业务瓶颈的关键时刻,当务之急需要搞清楚当前用户流失的原因,以及用户的诉求与期望。


因此,在优化体验阶段,我们将 用户体验作为改版的首要目标 。从发现问题到精准分析, 根据既定的设计逻辑,层层推进。


从用户反馈中,我们明确了用户的痛点,其中包括:线上广告纵横、商品品质缺乏、以及信任危机。同时,我们也挖掘了潜在用户的期望。

调研的结论有了,怎么做出正确的设计?

“好的设计能够帮助我们驯服复杂,不是让事物变得简单,而是去管理复杂” 。

虽然在通用的方法中,简化信息和简化流程都是有效的设计手段,但在不同的场景下应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平衡和调整。具体做法可以 从解构开始入手。


通过聚焦明确的用户目标,解构原有页面,抽象用户实际关注重点,进行信息重组和排序,这样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管理复杂性,帮助团队更好地驾驭设计挑战,从而呈现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优秀设计。

最后经过合理的讨论和PK,呈现了上线的具体方案 这里需要相关的经验进行假设与排除, 并不是所有的方案均要上线测试,设计师可以根据过往的经验做出理性分析与判断~

改版后列表焕然一新,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摒弃原来的帖子模式,通过透出用户关注的保障信息,用户评价,实际咨询情况等信息,让用户清晰高效的明确不同店铺的优势和差异,帮助用户更好地挑选商家。

流程到这里结束了吗?当然不是!


在项目验证阶段,我们发现了一个 关键问题: 在列表有效的策略,放在综合搜索场景下, 同样的页面呈现出显著的数据差异。 说明用户在不同的场景下诉求做出了改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找到这个问题的根源呢?

可以按照where(问题所在),why(穷举原因),how(决策方案)三步推理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论点:


1.where (问题所在) 用户在综合搜索页面的转化较低。

2.why (穷举原因) 综合搜转化的数据仅为店铺模式下的1/3,可能有两个原因(假设法):1.在列表看到的信息在综合搜一样,不符合结果预期。2.搜索结果不准确,不是用户想要的。

3.how (决策方案) 排查搜索结果是否准确,优化信息验证是否带来正向收益。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用户意图,重新定义需求—构思创意—交付设计。


因此, 设计流程是非线性的 (如下图),我们需要从微小、低成本的实验开始,允许失败,从失败中学习。 我们对结果的反思可以继续加深对用户的理解,制定更有效的设计策略。

总体而言,这个需求改版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推理和验证,通过深入挖掘和细分用户需求,以及严谨的AB实验。对外而言,可能更多地关注到表面的改进,但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对细节的深入打磨和挖掘, 正如冰山之下隐藏着更多的内容一样。




前面提到黄页店铺模式在取得成功以后,给予各方很大信心。但黄页作为本地服务的聚合平台,涵盖超过10个主要品类金额200多个次要品类。


对于丰富的类目和长尾需求,要取得商业的成功,就要从成功的欢呼声中醒来,挖掘那些更具价值的类目,进行个性化的垂类探索。


方法转变

而传统的设计方法已不足以满足复杂的业务探索与创新。如此之多的垂类,选择哪个进行设计?设计师如何避免盲从?其战略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怎么才能避免雷声大雨点小的结果?

如果还像之前那样闷头做事,盲目钻入细节显然是不够的, 此时的设计师要具备全局的视眼,站在全局的高度,紧密跟随产品动态并积极参与其中。 面对更为开放的课设计师需要仔细地进行分析和甄别机会。不断审视垂类的潜力和市场需求,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创新。



前期的战略探索对我们深入理解业务和策略起到了关键作用,所谓战术上的事半功倍,都可以追溯到战略上的勤奋。

在不同的阶段,设计的参与度也会有所不同 ,战略前期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加深产业的理解,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分析问题并增强产品凝聚力。此外,战略探索还有助于减少信息差,降低认知门槛。

在项目的后期的 落地阶段 ,设计师可以从以下 三个方面入手:用户需求特征,市场机会,设计创新。



用户需求: 做长尾的类目,细分用户群体,需要设计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和加深对用户的理解, 设计师们自发进行了大量的用户听音的研究,沉淀产业洞察库 ,并与产品团队阶段性地同步工作,以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更贴近用户需求。



市场机会: 其实我们做垂类,很多竞品已经非常成熟,设计师另一块重要工作就是加深对市场机会的了解,明确其他竞品的玩法和特征,在后续的创新中也能 更准确地输出设计策略。


设计创新: 在创意构思阶段, 我们与产品一起共创探索,通过反复创作和筛选,将众多选项逐步压缩,最终留下具有潜力的创意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释放了团队的创造力,也通过决策制度的流程化进行了精准过滤,使得最终的创意达到了优秀的状态。


此处是真实项目实战中的小tips:


1.脱离已有习惯: 以全新目光开待问题,回归第一性原理去思考;


2.避免陷入细节: 制作“垃圾初稿”,我们在自己的创意上花的时间画越长,润色越多,就越觉得自己 投入得太多,越无法自拔。从而容易陷入对美的追求无形加深放弃的成本 (也许你的创意只是被暂时搁浅,那些创意中的亮点也会写入将来的迭代中);

3.学会放弃: 创意本身都是主观的,会带有自身情境的偏差。在脑爆中通过不同火花的碰撞,为了给新的创意让路,需要学会放弃一些创意;

4.记得喊停: 无止境的脑爆会造成信息的磨损和耐心的丧失,因此设置节点,阶段性地进行收拢,为最终的决策指明方向。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设计资产的沉淀:



原型的创意仅仅是开始,它让我们将精力集中到原型使用和测试上,并从中获得经验。原型实际上是对未来情况的研究。因此, 我们制作了垂类研究画布,让信息互动得以清晰呈现,降低产品设计多方的信息磨损情况和沟通成本。




项目转折点


到了这里,是整个项目的转折点。根据调研我们发现,一直以来我们更多地站在用户的需求与视角看待问题,但是整个系统的运转中 不可忽视的角色有两个:客户(商家),用户。

数据显示,除了用户外,商家也会反复查看他们的店铺和帖子。因此,在这个阶段中,我们重新审视业务逻辑,明确利益相关方的角色,找到设计的平衡点:


用户:使用某项服务或实体的人。


客户:购买服务或实体的人


面对庞大的产业,我们需要解决庞大用户群差异性及首要用户的需求。始终明确两种需求:一种来自商业设计服务的客户目标,一种来自平台类产品的用户目标。归根结底,这些都属于用户目标。用户目标+客户目标=设计目标

一个典型的洞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