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治水工作急功近利,治标不治本,导致钱花了,活干了,但效果甚微
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令广东丰富的水资源遭遇发展之痛。4月13日,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广东省反馈督察情况时指出,广东部分河流污染严重,生活污水直排环境,比如广州市每天直排约47万吨,汕头、揭阳每天直排约62万吨,深圳、东莞每天直排约45万吨。
省会广州市每天直排几十万吨生活污水直排到流溪河或其支流,加之流域内禁养区有300余家畜禽养殖场未清理到位,导致流溪河89条一级支流中46条水质为劣Ⅴ类,干流人和断面水质由2013年Ⅳ类下降为2016年劣Ⅴ类,江村断面水质长期为劣Ⅴ类,2016年氨氮浓度较2013年上升66%。
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令广东丰富的水资源遭遇发展之痛。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统筹协同不够,一些地方治水工作急功近利,治标不治本,导致钱花了,活干了,但效果甚微。”督察组指出,广州市曾先后投入300多亿用于水污染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后续措施没有跟上,工作缺乏连续性,导致污染反弹,截至督察时,广州全市51条重点河涌中有35条为黑臭水体。深圳市在茅洲河等流域污染治理中,大量采取箱涵截污,导致清污不分、雨污不分,截污效果大打折扣。
广东全省水质总体恶化。督察组指出,2016年全省69条主要河流124个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由2013年的85.5%,下降为77.4%。
广东各地并未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十二五”规划。督察组指出,广东省“十二五”规划要求建成污水收集管网1.4万公里,但实际只完成9000余公里。而广东省“十二五”规划建设的14个固体废物处置工程,到2016年底仍有7个未建成投运。
广州市计划建设1884公里污水管网,实际建成590公里,只完成目标任务的31%。而截至2016年底,深圳市污水管网缺口达4600多公里,全市污水收集率不足50%。中山市2012年以来投资约21亿元建成949公里管网,但由于工程质量不高,全市污水收集率没有提高。
东莞市城市污水管网“十二五”规划要求建设1080公里,仅完成240公里,37座污水处理厂中35座管网建设未配套到位,长期从185条河涌抽水处理。石马河污染反弹,下游河口断面氨氮、总磷浓度分别较2012年上升123%和122%。
潮州市应于2015年底建成潮州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但目前仍处在设备调试阶段,其配套5.7公里污水收集干管至今无实质性进展,每天约15万吨污水直排。潮州市第一污水处理厂自2002年建成投运以来一直未配套建成污水主管网,长期利用三利溪收纳、输送污水,导致三利溪又黑又臭,群众意见很大。“为了治理三利溪黑臭问题,该市不从建管截污上想办法,而采取从韩江调水稀释,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突出。”
潮州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潮安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饶平县大湖山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严重滞后,潮安区大肚坑垃圾临时堆放点每天堆放垃圾量达800吨,无防渗措施,渗滤液直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