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德芬空间
来自腾讯微博认证资料:张德芬,华语世界首席心灵畅销作家,著有《遇见未知的自己》,并译有《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 @张德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年文摘  ·  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 ·  2 天前  
青年文摘  ·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德芬空间

好好爱那个发脾气的孩子

张德芬空间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6-01 20:01

正文

01


说实话,面对发脾气的孩子,你有没有那么一瞬间,想狂揍孩子一顿? 如若真诚地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大部分父母的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但是能够管理好情绪的父母,只是想想而已。 而情绪容易失控的父母,真的会对孩子大打出手。

很多父母常常会把孩子发脾气当作是孩子不听话,或者觉得孩子挑战了自己的父母权威。 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哪怕是合理的需求。

其实,孩子发脾气,都是有原因的。 而你真的能耐心去倾听和找寻原因吗?

前几天,带儿子从外地坐高铁回家,路上有5个小时的路程。 刚刚有点新鲜劲,之后小家伙就说无聊。 而疲惫不堪的我们只想争分夺秒地好好眯一会。 可兴奋的孩子总是想找点好玩的。 我们耐着性子给他读了故事书,然后又让他看了一会动画片。 可一停下来,他马上又说感到无聊。 这时老婆选择不理会,而我也闭着眼睛休息会,都没有去理会他的感受。 没想到他在座位上扭动了一会,竟然哭了出来。 在高铁的车厢内,孩子大哭大闹可不是好事。

我赶紧安慰住他,可心里就有点堵了。 看他那样子,真的想打他一顿。 因为我们好像已经想尽了办法满足他,为什么就不能守规矩,安安静静地坐一会呢?

可转念一想,他又有什么错? 这么长的时间,让他就那样呆坐着?未免太不懂孩子的心了。 虽然不能吵闹打扰他人,至少父母要积极看到他情绪,明白他的感受吧。

这时只能帮助他来调整一下情绪了。 我说带他去走走,看看餐车那有什么好吃的,希望帮助他走出这个坏情绪的中心。 有点小脾气的他嘟着嘴犟气,跟我说不想去。

我知道他是有点生气,小小吃货怎么会跟好吃的过不去呢? 继续耐心地跟他说说话,然后一起转了一圈。 回来的时候就拿了一个小冰淇淋。 然后把旅途中地小玩具翻弄出来给他打发时间。 这一路上就没有再吵闹了。

我跟老婆说,“他哭的那一瞬间,我真的想狠狠抽他屁股几下。但是又觉得这样打骂的作用应该不会好,反而会让他大哭大闹,影响其他人。”

他要的其实就是父母的关注,希望父母明白自己的感受,然后耐心地接纳。 当孩子发脾气时,我们常常徘徊在犯错的边缘。

02


孩子为何脾气暴躁?因为大部分父母都曾犯错。 用自己的情绪取代孩子的情绪。 这是父母犯错最大的地方,就是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我觉得你现在应该感到高兴了,因为我觉得很好。”

“你难道没有看到我带你是多么的辛苦吗?为什么就不能听话一点?”

“你总是这样闹,我觉得你就是胡闹,就是找打。”

……


很多这样的情形,都是建立在“我”的感受之上,而没有去考虑孩子的真实感受。 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孩子无理取闹,其实这个“理”往往是父母的标准,而不是孩子的标准。

只看到孩子的正面情绪,而拒绝接纳孩子负面的情绪。 孩子笑着,开心的时候就看到了,愿意跟孩子玩玩乐呵乐呵。 可是孩子一哭,马上就斥责,不准哭。 孩子说自己害怕,就说他胆小。 孩子说自己不喜欢,就说多么好,多么好,一定要孩子接受才行。 要知道这些负面的情绪是合理的存在,需要被接纳。

自己的情绪容易失控,一点就着。 很多时候,我们为什么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仔细回想就会发现这跟自己的童年息息相关,跟那个生活过的原生家庭紧密相联。

每个人内心都埋着一些情绪地雷,有的人多,有的人少。 有的人在不断地排雷,而有的人反而越积越多。

而孩子们的行为往往会成为导火索,引爆你埋藏的情绪地雷。 而这样的父母,往往会在孩子内心埋下同样多的情绪地雷。 很多年以后,会发现孩子跟自己一模一样。 痛苦着你的痛苦。


03


面对脾气大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办?

  • 耐心接纳,站在孩子的角度找到原因。


是孩子感到不舒服,还是他内心的真实渴望没有被理解呢? 情绪有好有坏,不要拒绝忽视坏情绪,要面对孩子的坏情绪。请耐心接纳。

  • 教孩子去认识情绪,并且表达出来


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去学会描述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真实需求。 比如孩子生气的时候,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的孩子会说我感觉自己很难受,想打人;有的孩子会说我想把自己看到的东西全部砸烂。 当孩子能积极地用语言描述的时候,那恭喜你,孩子已经开始拥有情绪管理的能力了。

  • 帮孩子认识情绪,亲子共读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借助书本让孩子去认识情绪语言。 而且故事也往往是现实世界的缩影,孩子从故事中辨识不同情绪,了解人们如何处理愤怒、恐惧、快乐及忧伤等不同情绪。

  • 父母要自我检验,看孩子的成长环境如何。


孩子的脾气,跟父母息息相关。 一个爱发脾气的家长,最后往往教育出来的孩子就会变成爱发脾气的人。 孩子总是喜欢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家长脾气暴躁,孩子个性也不会太温善。 被情绪化、常常发脾气的父母带大的孩子,情绪问题更多。


0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