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朋友介绍,约好给徐林洲先生做个专访,这是我期待已久的。毕竟,在互联网体育这个圈子里,徐林洲先生所创立的新赛点体育,不仅历史最为悠久,也是最富有神秘感的。电话中,徐先生展现出了一如既往的神秘和低调,“专访不敢当,过来聊聊吧”。
神秘、简单、低调,这便是徐林洲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正如他所创立的公司那样:新赛点体育,2007年创立,挂牌新三板、进入创新层、年收入近两亿元、服务覆盖国内200多个城市,如此历史悠久且成绩辉煌的互联网体育公司,身为一个圈内人,我却一直对其知之甚少。
走进徐林洲先生的办公室,除了各类书籍,就剩下好几套高尔夫球杆了。“最近两年已经很少有时间下场打球了,有时候手痒痒了,就在办公室练练挥杆”。打量着眼前这位算不上魁梧却非常结实的男人,确实很难与高尔夫联系在一起。直到我看到书柜里仅有的几个奖杯,才找到了答案:“打了二十几年网球,状态好的那几年,可以打到4.5-5.0,运气好,拿过几站比赛的冠军”。
“新赛点主要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运动服务”,很快,徐先生就切入正题了。
“在互联网体育这个圈子里,服务企业的公司很少,大家都是直接to C的”。徐林洲先生继续说道,“过去几年,互联网体育算是个热点行业。不过2016年,没有什么特别好的项目崭露头角,市场上活跃着的,都还是之前的那几家,大家的融资也都不太顺利,资本寒冬嘛!不过还好,我们在2016年完成了B轮融资,也顺利进入了创新层。”
之所以将企业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徐先生是这么定义的:“体育运动不像是衣食住行或者社交娱乐,它不是刚需。直接to C,用户绝大多数都是运动爱好者,基数比较小。我们为企业提供全运动服务,就是希望通过企业,尽可能为更多的个人提供便利的体育运动服务,降低运动的门槛和成本,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体验运动的乐趣,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运动,让运动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是新赛点体育的愿景,也是我个人创业的初衷。”
相比于市场上另外几款主流的互联网体育产品,新赛点体育旗下的百动运动管家,从模式上来说,似乎不太一样。“呵呵,算是比较独特吧!他们都是服务个人用户的,我们给企业和企业的员工或者企业会员提供服务。他们to C,我们先to B再to C。不过,大家最终都是服务于个人运动爱好者的。”
说起业务模式,徐先生开始侃侃而谈:“不仅仅是to C和to B的区别,市场上绝大部分产品都是单项的:有跑步的、有健身的、有社交的、也有足球或者滑雪的。我们做的是一个平台,全运动品类的服务平台。”看到我的一脸懵懂,徐先生停顿了一下,“简单来说,就是无论你喜欢哪项运动,从在线场馆预订、线上/线下的培训、购买运动装备、体质监测,一直到运动圈子,甚至是各类业余赛事的报名,全都可以在百动平台上完成。“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之前著名的关于“大而全”和“小而美”的争论,于是我将这个话题抛给了徐林洲先生。短暂的沉默之后,徐先生起身在一旁的白板上熟练的画了一个金字塔,“在体育运动方面,我们可以把人分成四类:不爱运动的人、泛运动的人、爱好运动的人、痴迷运动的人。就像这个金字塔一样,爱运动和痴迷运动的,仅仅是塔尖的极少数人。人们对于信息的接收,是有选择的:就像男人们不会关注化妆品的广告一样,无论一个运动APP如何做品牌打广告,不爱运动的人,是不会去关注的,更别提下载和使用了。除非,这里边有社交或者其他非运动属性。”这又让我想起了各种手环,还有许多市面上的运动交友APP。
“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运动APP,都是让爱运动的人或者痴迷运动的人,更加方便、更加科学的运动,或者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运动。也就是说,他们是服务于金字塔塔尖这群人的。而我们是希望可以把优质的运动服务普及到金字塔塔底这些不爱运动或者偶尔运动的更为广阔的泛运动人群。运动应该是全民的,而不仅仅是塔尖一小部分人群的‘权利’。”
“这就是您决定要to B的原因吗?”我问道。
“算是原因之一吧!毕竟如果希望让越来越多不爱运动的人,能够爱上运动,为企业提供运动服务算是一条捷径,只是这条捷径确实不太好走。”说到这里,徐先生放下手中的白板笔,短暂的沉默之后,继续说到:“为企业个性化定制员工运动服务平台,为银行打造持卡人运动权益和积分兑换平台,让我们有足够的渠道,去接触那些不爱运动的人。通过企业内部的推动、通过银行各种促销和补贴手段的刺激,再加上我们基于各种场景下的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而研发的体育运动服务产品,让人们感受运动、爱上运动。”
作为较早挂牌上市的互联网体育公司,圈内人大多都只知道新赛点体育之名,真正了解其业务模式的,少之又少。面对如此“独特”的互联网体育模式,为了证明我资深圈内人的身份,也为了彰显我为这次专访所做的功课,在徐先生渐入佳境的时候,我抛出了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根据上市公司半年报、审计报告还有一些行业报告的数据,咱们新赛点每年服务上千万用户,付费用户也都超过了两百万,但2016年还是处于亏损状态,这是to B的模式所导致的吗?”
本以为徐先生会惊讶于我的充分准备,他却非常平静的起身,继续在白板上熟练地画着。
“新赛点旗下,除了我们的主营业务百动体育之外,我们还孵化了几个项目:城市智慧体育、百动国际运动学院、百动高尔夫队秘。就像服务于企业一样,城市智慧体育,就是为政府提供体育运动服务的,通过智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系统,打造城市运动生态圈,这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城市居民能爱上运动,通过政府的倡导、各种政策、还有补贴。百动国际运动学院,是专门针对青少年的运动培训机构,就是把那些足够专业,但是过程很苦很枯燥的培训课程和训练方法,变得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变得更加有趣,真正让孩子爱上运动,让运动成为孩子获益终身的爱好。就像我们常说的那样,什么东西,都要从娃娃抓起。还有高尔夫队秘,是专门为民间高尔夫球队提供的一站式托管服务。经常打高球的人很多都有圈子,有球队,而且打高球的人大多数也都比较忙。我们的队秘就是为球队,尤其是为球队的队长或者管理者,提供包括球场预订,赛事联谊交流,赛事策划、组织和执行等在内的一站式托管服务。2016年,这几个项目都还处于前期阶段,投入了很多资金,研发系统、拓展线下场馆资源,这是整体亏损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单算百动运动管家,去年虽然也亏损,不过亏得不是很多。毕竟2016年是我们大力拓展线下场馆资源的一年,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我觉得这种程度的亏损,还是可以接受的。更主要的是,去年第三季度末、整个第四季度,百动运动管家已经可以打平甚至有盈利了;智慧体育、百动国际运动学院和高尔夫队秘,去年下半年也都有了一些收入,而且发展比较迅速。”
“不打算单独拿出来做吗?听起来都是非常好的项目。”
“百动国际运动学院马上就完成A轮融资了,应该会单独拿出来做,也不排除单独上市的可能。智慧体育也已经与国内几个城市的政府或者体育局开展合作了,一旦模式成熟,就会在国内众多城市快速开始复制。”
“还有一点时间,谈谈您对于互联网体育这个市场的看法吧!”
“这个问题太大了。”徐先生紧接着又说到:“这几年,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促进全民健身、打造健康中国。在这种政策导向之下,体育行业,尤其是互联网体育行业的繁荣,是可以预见的。但是,泡沫也是存在的,甚至还很严重。所以,互联网体育项目的虚假繁荣时期已经过去了。“互联网+”的概念也很难再给任何的运动APP带来加分。毕竟,现如今互联网已经变得像水电一般基础和常见,移动互联网这波流量红利即将结束,而且体育人群或者就是我刚才说的金字塔塔尖的人群,并没有市场预计的那么庞大。即便是大流量的平台,像阿里体育、乐视体育、Keep和咕咚,也都还在探索如何变现以及盈利模式的问题。许多人试图在体育领域重现互联网领域出现过的指数式增长,基本都是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原因很简单,除了收看体育比赛,绝大部分体育运动最终还是要回到线下的。”
说到这里,徐先生邀请我走出他的办公室,“这是我们北京总部的办公室,大概有两百多人在这边办公。其中,有五六十人是线下运营团队,负责拓展和维护线下场馆资源。”当我惊讶于一个互联网公司有如此之多的线下运营团队之时,徐先生似乎看出了我的想法:“我们的APP,现在已经覆盖了全国200多个城市的5000多家各类运动场馆,平均下来每个线下运营人员要负责一百多个场馆的拓展和维护。这样对于很多大型的企业客户来说,我们的服务,就可以满足他们国内所有的分公司和子公司的需求了。”
访谈结束,徐林洲先生坚持送我到公司楼下。看着马路边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以及随叫随到的网约车,徐先生感慨道:“淘宝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微信改变了人们的沟通习惯,滴滴和摩拜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携程改变了大家旅行出游的习惯。希望百动可以改变人们的运动习惯,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运动,享受运动,拥有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挺难的”。也许是因为访谈结束了,也许是因为深入交流了两个小时,我与徐先生已经没有了初见时的陌生和拘谨。于是,我几乎不假思索的答道。
“确实很难,从07年到今天,从纯线下,到移动互联网APP,再到互联网+。这十年之中,我们的业务模式虽然没有变化,但产品的形式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不过,我相信,不管产品和服务的形式如何变化,让运动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只要坚持这个初衷,不管是百动,还是其他任何一个产品,我觉得早晚会成功的,肯定会的。”
听到这里,再一次打量身边的这个男人:在到处充斥着资本气味和浮夸心态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竟然还能遇到如此专注于理想的企业家、如此忠诚于初衷的创业者,让我不由得在心里肃然起敬。也希望徐林洲先生和他的新赛点体育,能够实现他们的理想与愿景:让运动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