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果核剥壳
果核剥壳,分享数码体验,新奇软件,行业动态,丰富你的生活,提高你的效率,让网络更有滋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笔吧评测室  ·  模块化硬件厂商 Framework 预告 ... ·  15 小时前  
笔吧评测室  ·  荣耀 MagicBook Pro 14 ... ·  昨天  
笔吧评测室  ·  华硕无畏 Pro 14 骁龙版 2025 ... ·  昨天  
笔吧评测室  ·  荣耀 MagicBook Pro 14 ... ·  2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聊一台售后长达3年的一线笔记本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果核剥壳

实测 20 款国民 APP !小用半天,体积暴增 865%

果核剥壳  · 公众号  ·  · 2024-06-14 23:47

正文

以下文章来自: 科技狐

作者:果子

引语

不同类型的 APP,功能却是趋同的。

打开手机你会发现,现在的软件就是集大成者!
购物软件可以刷视频,视频软件可以搞社交,社交软件可以玩金融,金融软件还能点外卖,外卖软件还能云原神...
如此大而全的功能,占用空间大也就不稀奇了。

但是,日益增长的资源占用,真的能让用户体验更好?物尽其用吗?软件 APP 越做越大,是行业共识还是另有原因?

本期,我们测试了大量数据,就为了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些问题,测试真的很耗时间,还请点个小小的赞。
要想观测 APP 体积如何野蛮生长,我们还得从零开始。先找一台手机,将其恢复出厂设置,然后删除自带应用,再安装好 20 款热门应用,具体如图所示。

这 20 款应用包括了聊天社交、视频直播、旅行交通、理财支付、影音视听、电商购物、地图导航、新闻资讯八大类。
软件中还有一款国内外通用的 Apple Music,相信能比较还原真实的使用情况,我们还用新手机号注册登录这些 APP ,尽可能统一测试的标准。

体积变化

首先,来看看安装包大小,20 个安装包中,企业微信的体积最大,422MB 。
拼多多最小,才 26MB ,非常出人意料,也不知道那么多限时秒杀活动它是怎么塞进去的...
虽然最大和最小悬殊 16 倍,但目前来看, 20 款安装包合计才 3GB 出头,根本不会让你容量焦虑。

不过,安装好这 20 款软件后,情况发生了 “ 亿点点 ” 变化。
此时的容量占用从全部安装包合计的 3GB ,变成了全部 APP 占用空间合计的 9GB ,后者是前者的 3 倍。
这里面解压缩率带来的影响很大,Apple Music 的 APP 体积是其安装包大小的 1.71 倍,美团是 4.69 倍,从减少下载时间和节省带宽的角度出发,自然是解压缩率越高越好。

当然,APP 的体积肯定不会止步于刚安装完的新生儿状态。
因为当你第一次打开这些 APP,把它们 “ 软生 ” 中珍贵的小红点粗暴夺取时,APP 会在后台展开一系列线程来丰富资源和扩展模块,容量进一步变化。

我们逐一打开这些 APP,登陆全新注册的手机号,然后什么也不动,闲置一段时间, (为避免后台杀应用,中途有主动进入应用以为重新激活) 20 款 APP 的合计容量就从刚安装好的 9265MB 变为 19268MB,是原来基础的两倍。

这是什么概念?
就比如说本来企业微信是唯一一个安装后容量单位变成GB 的大哥,但当你把所有软件打开并闲置半天后,(为避免后台杀应用,中途有主动进入应用以为重新激活)就有另外 7 个款软件和它齐头并进,迈入 GB 的级别。
“ 小而美 ”的微信更是一脚把企业微信踩在脚下,唯一一个突破了 2GB,然而即便如此,你此时此刻打开这个 2GB 多的微信会发现,它的界面还是和刚安装好的时候一模一样,咱也不知道它在闲置的时候干了些啥,咱也不敢问。

那为了更真实模拟使用者的情况,我们还打开每款 APP 各使用 20 分钟,我们只用默认加载,避免主动型点入。

什么叫主动型点入?
就是像离线地图、语音包、下载高质量歌曲、游戏小程序这些,我们统统绕开不去用它,以免导致某个 APP 的占用容量过于浮夸。

而默认加载很好理解,就是你打开短视频它就会自动播放,这里面其中一些资源会变成缓存文件,这样就能保证,只要你用这款软件的时间比我模拟的 20 分钟更长,那基本上你的占用容量也会比我的更大。
当然,APP 不同,加载的内容不同,产生的缓存大小也有所不同,所以数据仅供参考。

那么,在每个软件单独 20 分钟,合计 6 个多小时下来的使用中,APP 的合计容量从上一次的 19268MB 变成 28900MB,增长了约 1.5 倍。

但如果和最初的安装包总大小进行对比,再算上闲置以及每个软件的使用时间,也就是差不多一天,容量就从 3118MB 变成了 28900MB,增长了 826.5%。
你敢信?这增长后接近 30GB 的容量占用,是真的能实打实刺痛每个还在用 64GB 手机用户的心。

要知道,我们这个还只是轻度的模拟使用,每个 APP 使用的时间最多不超过 25 分钟。
但即便是这样,APP 的体积也迎来巨幅上涨。
如果你在装几个热门游戏,128GB 用户也有了明显危机感,可能对于 64GB 或128GB 的朋友来说,清理空间已经是常态了,是的话请划线。

我们还查看了最近新发的手机,除个别低端机以及 iPhone15 这样把容量当金子卖的手机,256GB 容量起步已成为主流手机的标配。

那么,256GB 是不是就够用了呢?
我们又统计了公司部分小伙伴的数据。不难看出,我们公司的小伙伴都是天生打工圣体,微信占用 20、 30GB 是常态。
身为老板的我更是需要经常确认视频,微信和企业微信的占用分别是 52GB 和 93GB。
像我这种 512GB 都需要经常清理,就更别说容量更小的用户了。

到了这里,我们可以给这个章节做一个总结:安装包的体积很美好,安装后的体积真不少,闲置后的体积让人摸不着头脑,使用后的体积全是痛苦烦恼。

按照这种势头发展下去,容量存储似乎永远也弥补不了软件无止尽的增长,要我看,与其买更大容量的手机,不如好好督促这些软件商用心做好空间优化,你赞同吗?

运存占用

OK,容量的问题我们就先聊到这。
那这 20 款应用下都下好了,顺便就统计一下它们的运存占用吧。
我粗暴的将这些 APP 分为非共通性和共通性。
共通性就比如说微信、QQ 、支付宝这些都可以用饿了么小程序,支付宝、高德地图、百度地图都可以购买飞机票,我把这算成共通性。

而 20 款软件中只有 B 站可以看 4K HDR 视频,并且无视频广告,其他软件达不到类似功能,我就算它是非共通性。
那显然,具有非共通性特征的软件,根据内容的不同,消耗的资源也不同,并不好直观对比,所以我们着重对比的是有共通性的软件。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共通性软件尽管呈现出的操作页面和工具属性基本大体一致。
但毕竟不是同一个 APP,底层有区别,资源调度优先级也不一样,所以结果也仅作参考,且限于系统版本、软件版本、人工操作等因素,仅代表我们这台手机是这样的情况。

那如果你用我们这台手机随机播放音乐。Apple Music、QQ 音乐、网易云音乐三者中,Apple Music 的占用运存最小,仅 532MB,通过 Scene 软件也可以看到,它的后台数仅为一个。
我想这可能是由于 iPhone 手机运存小,苹果优化经验丰富,所以即便来到了安卓端,Apple Music 的占用运存也相当小巧的原因。

那网易云音乐的内存平均消耗为 1694MB ,虽然只是听歌,但它进入软件需要加载的资源多,还有社交功能。
而 1600MB 左右的内存占用,在 20 款软件中其实属于正常水平。

用高德地图或百度地图订飞机票,两者的运存占用也是在 1600MB 左右,但如果你改用支付宝,这个内存开销就有点大了。 (2605MB)

当然,以上软件的共通性没有那么强,能进一步控制变量的,还得是“ 小而美 ”的微信和内置虚幻引擎大作 QQ了,它们都有小程序。
我们用同样的操作,进入同一家果茶店,点一样的糖量和配料,或者看同一个商品详情页。
那不管你是使用饿了么、美团点外卖,还是使用京东、拼多多购物,微信打开小程序后的占用会从 “ 聊天页面 ” 下的 892MB (无好友无群聊,故占用较小) 暴涨到 3000MB 。

QQ 的饿了么小程序会少一些,但京东和美团又会多一点,总的来说对比聊天页面的 643MB (无好友无群聊,故占用较小) ,小程序的开销不可谓不大。

而如果我们只是单独使用饿了么、美团外卖、京东或拼多多的 APP ,它们没有一个内存占用超过 1800MB 的。
所以虽然我无法得出使用小程序就一定更卡的结论,但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你只是点外卖或者购物,使用 APP 确实会比小程序占用的资源更少。

当然,这 20 款应用的内存占用其实都不小。
因为我们还用原神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进入游戏后,随便放几个技能,在这种简单负载的情况下,默认画质原神的内存占用为 1433MB,最高画质为 1843MB,这个占用甚至比部分 APP 还要小。

虽然我们没有进副本刷图或场景复杂的地方,但即便是这种轻度操作,工具性质的 APP 的内存占用都快和游戏一样,这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了?所以有条件的尽量上 16GB 运存吧。

APP即是“系统”

如果只是实现几个必备功能,APP 的容量和内存占用不可能这么大。
但现状就是,这些 APP 个个 “ 能文能武 ” ,就以我前面每个 APP 刷 20 分钟的经历来说,为了尽可能测试缓存压力,APP 的每个板块每个功能我都会点一下,作为功能的集大成者,给我看的是眼花缭乱。

以微信举例,我可以刷视频,包括但不限于“ 看一看 ” 、“ 直播 ”来刷视频,我还可以购物、看小说、看漫画、听音乐、弄虚拟形象、搞文档云盘,嘿,但就是没人找我聊天。

美团搞金融看小说我多少还能理解,内置云原神是什么操作,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好消息是,使用美团打云原神内存只占用 1449MB ,坏消息是只有 30 分钟体验期。

我还统计了一份数据,这 20 款软件中,内置短视频、直播的至少有 14 款,带商城购物的至少有 13 款,有贷款功能的软件至少是 14 款。
在极速版 APP 那期我们就说过,一个功能你不做有的是人做,哪怕就算只有一个人用的上那个功能,人家也就能比你至少多一个用户,软件商不会傻到把鸡蛋全砸在一个煎饼果子里,而这么做也确实很有效。

在应用频率上,我们公司小伙伴的手机三方应用的总数,大多在 50、60 个左右,100 多个的属于下载后没有删,而高频率使用的应用数主要为 5~18 个不等,最多不超过 22 个,你的又是多少个呢?
虽然大家使用手机的时间在增长,但 APP 用来用去无非那十几个。回想一下,你有多久没下载新 APP 了?我应该有两个月。

总之,这些 APP 不止叫 APP,还可以被称为“ 小系统 ”,功能大而全是大多数软件无法避免的趋势。

软件功能大而全,你可能会觉得臃肿,但游戏容量越大,你却越兴奋,这是因为软件的工具属性更强,用户希望能快速达到目的。
而游戏娱乐属性更强,玩家希望内容丰富,所以对游戏的占用空间容忍度很高,最近的黑神话悟空 130GB 的所需空间,就让大家高呼过瘾。

但容忍度更高不意味着越大越好,能在不怎么影响质量的情况下,用更小的体积做出出色的体验,才更符合程序员的从业精神。而当我们回顾编程历史时,这种神之优化的操作是行业常态。

编程历史
最经典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红白机上的《超级马力欧兄弟》。
这个游戏有 8 大世界,32 关,甚至很多人还没通过关,但你猜它的容量多大,仅 40KB!

并且受限于红白机的 2KB 的内存、显存,程序员一直抠抠抠。
先是在画面上对栗宝宝、马力欧的素材仅保存一半,使用时镜像拼起来即可,再是利用相同图案但颜色不同来表示,比如云和草丛。

而在音乐上,完整的一段太占地,程序员就把单个的音符编成程序让主机自己演奏,合成不同音效,并通过加倍速产生新的音效。
虽然硬件上仅仅只占用 8BIT,呈现 256 种颜色,但程序员却能创造出《超级马里奥》、《魂斗罗》、《绿色兵团》、《吃豆人》等一个又一个的精彩冒险。

那除了游戏,音频和我们每天都在发的动态表情包,都离不开大佬们的优化技术。

MP3 利用人类的听觉特性,去除了我们几乎察觉不到的声音细节,比如非常微弱的声音,和超出我们听力范围的高频、低频部分。
在保留大部分音质的同时,大幅度减少了文件的大小。从此让音乐变得“ 小而美 ”,是数字音乐时代的一项重要发明。

GIF,会识别图片之间的相似之处,只记录下第一次出现的画面和之后变化的部分,因此达到文件小还能流畅播放目的,也就成为我们今天聊天必备的表情包。
表情包超越了普通文字符号表达的含义,填补了静态图片和视频间的空白,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准确清晰的传达出自己的情感,是网络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究其原因

以前的老前辈可以想尽办法在极小的空间里,放下整个超级玛丽关卡,或一段美妙的音频,或一个鬼畜的动态表情。
而现在的编程为了实现业务而实现,几乎不考虑性能优化问题。硬件跳跃式的提升,带来的是软件上越来越差的优化,以及编程水平的降低。

有多低?就比如国民级应用的微信,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中,当用户转发一个文件,这个文件会直接复制一份,长此以往,用户的存储会被重复文件占满,这你受的了吗?
直到这件事引起热议,微信团队又下场修复。事实证明他们不是不能做好,而是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做。

B 站 UP 主科技老男孩用过逆向工程微信安装包,发现在微信 1.0 版本只凭借 199 个文件就实现了核心功能——聊天。
而到了当时测试的最新版本,文件有 12639 个,代码暴涨了 500 多倍,也就是说,大部分文件和代码都是用来实现其他功能。

现如今,你想用手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未必要下载一个对应的 APP 。

从软件厂商的角度出发,APP 的大,是为了扩展更多的内容与功能来占据更多的用户时间。
但 APP 也并非不能做小,前面测试的 Apple Music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使用一段时间后的大小只有几百 MB ,后台线程数仅为 1,听歌时的运存占用不超过 600MB。
没有商城、直播、金融等无关听歌的板块,虽然要付费,但也说明软件商完全有能力让 APP 的体态更加健康,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

只是,大多数软件商,不愿意增加调试时间和程序猿的工资罢了。

为此,我还请教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氏的高姓程序员。
他说 APP 体积里占用空间的逻辑代码其实不多,占空间的大多都是资源文件 (图标、音视频等) 然后还有第三方 AAR 库和 SDK ,而 SDK 的体积要占好几 MB ,如果 APP 接入的广告越多,花边功能越多,APP 就会逐渐臃肿...

另外,有的应用厂商会把原本该存储在云端的数据存到我们自己的手机里了,物理意义上的分布式存储,因此应用缓存越来越高。

还有就是,决策者喜欢往 APP 里塞很多不相干的功能,如果不塞,意味着产品经理、设计师、开发人员、测试人员没事干,等待他们的就是被裁节省人力成本,于是 APP 越来越大。

越做越大,却不好好优化,这似乎成为 APP 行业里长期以来的默认共识。

但从来如此,便就是对的吗?

占用更多的存储空间,还不会和手机厂商的利益有冲突,硬件公司可以把大存储卖的更高,软件公司可以更加无脑堆功能,只有消费者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