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小语在后台接到了旅客咨询,反映之前在购票平台同程艺龙抽中899元机票抵用券,但是现在与平台在兑换问题上发生争议。
如此高额的无门槛抵用券,即便只是用常识判断,也明白是出现bug票了(即异常低价或白送的机票类产品)。
企业要求撤销因错误操作产生的抵用券,是否有法律依据?消费者与企业之间应该怎样去平衡利益?小语特意花了点时间去查证这个事情。
天降优惠,薅羊毛
在民航圈内大家还是经常对bug票有所耳闻的。有些守候在电脑或者手机前浏览航司或者平台优惠信息,随时等待抢购到低价机票的人,俗称“薅航空公司羊毛”。同程艺龙这次的事件,可能又是一次“羊毛党”的狂欢。
根据同程艺龙发布的公告称,“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配置了与活动规则明显不符的奖品,”而小语也从侧面了解到,这次是因为平台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把原本应该是每人首次拼团成功可获得的15--30元机票礼包操作成了899元的无门槛抵用券。
Bug票,认不认?
目前,同程艺龙发布公告称“针对已领取到899元机票抵用券但尚未使用的用户,我们将根据活动规则中的礼包金额上限统一给予每人150元飞行大礼包补偿,前述899元机票抵用券后期将不能另行使用”。
关于bug票,企业要不要全盘买单,这个问题又引发一些争议。关于这种工作人员失误或者技术bug造成的超低价,甚至高额抵用券的情况,之前在航空业内其实并不少见,各家航司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
比如,2018年11月17日,东方航空官网出现bug,机票价格被设定成了不到1折的超低价,不少旅客抢购到了几十块的经济舱,几百块的头等舱机票,狠狠薅了一把羊毛。事后,东航也大方承认,由于技术原因造成此次错误,并且对于已经成功出票的旅客机票全部有效。
坊间流传,东航因为这次bug的损失在上千万,不过这都是票面价格,我们知道其实很多航班正常售票的情况下未必能够销售一空,因此,这种低价票的边际成本肯定不能按照票面价格来计算,但是,这次的操作给东航大大拉了一波好感。
同时,也有一些欧美航空公司对待bug票的态度是不认的,根据美国相关法律,公司确认为技术原因造成的错误价格,是可以不认账,要求退款退货的。
而在中国,除了航空公司,在淘宝、国美、戴尔等消费类企业也都发生过类似标错价格事件,甚至有闹上法庭的,法院及律师也都表示,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这类交易属于存在“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是可以要求撤销的。
有原则、有担当,应互相体谅
最后,再回到同程艺龙这次的处理操作上来看,公司并没有完全不认可被错误领取的高额抵用券,而是提出了以150元大礼包“置换”的方式,来作废因错误操作产生的高额机票抵用券。
如果交易确系“重大误解”的结果,以150元礼包“置换”的方式让企业不至于蒙受巨额损失,从情理层面也能给予消费者一定补偿,各方都有所平衡。
最后,小语想说的是,作为消费者,我们当然希望机票价格越低越好,最好是能抽中点免费出行的大奖,不过,我们也希望航空公司或者购票平台能持续运营,而不要因为系统错误而遭受巨大损失。“一次薅秃”其实是双输结局,商家和顾客良性循环起来才能够持续向市场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
【文章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