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第九阅览室,原文地址:http://9yls.net/17025.html
我在MIT博士班已经念三年半了,预期今年六月要毕业,刚好可以在30岁前画下一个值得纪念的里程碑。在毕业之前就顺便利用这篇文章总结一下我的感想,也可以让未来更多迷惘的人看清未来的各种选择。
简单的说,如果让我重来一次,我还是会念硕士班还有博士班。我知道很多人在选择要不要念研究所时,是看对未来的就业有没有帮助,甚至是没有选择的空间而被家长强迫升学。我从国中起就很清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但我并不是会做长远规划的人,而是走一步算一步,因为我觉得世界变得太快,提前规划五年十年后的职业道路并没有太大意义。所以我虽然很早就知道自己喜欢写程式和研究新东西,但我一直到大四才决定要念硕士班,到了硕士班才决定要念博士班。
念书一向不是我的兴趣,高中没认真上过几堂课,然后靠着程式比赛混进台大。在台大时我也都不去上课,整个四年我唯一全勤的课是大三的compiler,因为这是唯一一堂让我觉得去课堂里听课比自己念还要有效率的课。但虽然没去上课,我可是很认真写作业的,尤其是程式作业我都会做把所有可以做的bonus全做完,有空的话还会自己多加一些有趣的功能。也因此到了大四时,我的成绩还能勉强进入推甄台大研究所的门槛,等于可以免试直升硕士班。但除了学校生活外,我从大一时就在学校外的网路公司兼差写程式和做顾问,同时也在系上的工作站实验室帮忙管理一堆伺服器和Linux主机,到大四还同时在另一个startup公司打工兼差,所以生活其实还蛮多采多姿的。在当时(2005年)这种情况下,其实不太难决定要不要念硕班,因为 1) 我还不想当兵 2) 我当时这些打工的收入其实比一般大学毕业生起薪还高不少,而且我花在这些工作的时间很少,每个礼拜还有很多时间可以自由运用 3) 我找到了一个好老师,给我很大的空间可以在硕士班做任何我想做的题目。于是我就这样继续待在台大念了两年的硕士班。
在硕士班时,我最大的收获是打开了眼界,透过世界顶尖的论文知道了这领域中最先进的研究和问题是什么,也慢慢了解MIT、Stanford、Harvard那些世界顶尖的大学都在做什么研究。我虽然喜欢写程式,但也不喜欢老是一直写简单的留言板或是blog这种书本上的万年范例程式,只有一直做新东西才能激起我的热血。慢慢的我也发现念博士班可能是最适合我的路,可是同时我也有几个挣扎的地方 1) 要念博士班就要去国外念最好的学校才有意思,那就得先花一年当兵,而不能找个公司做四年国防役而不当兵 2) 博士班平均要念六年,同样的时间如果我在台湾工作,损失的机会成本是台币一千万以上加上六年的年资 3) 出国念书要离开熟悉的地方,熟悉的朋友、家人,要用很破的英文在独自国外生活 4) 博士毕业实际上会减少就业机会的选择,尤其是在台湾,真正需要博士的企业非常少。
我在台大认识很多人都有出国念书甚至在国外工作的梦想,所以对他们来说这些障碍都不是问题。但对我来说,出国念书最大的诱因只是有机会在世界顶端的学校做自己喜欢的研究,和全世界最厉害的人一起工作,至于是不是要在国外工作则是想都没想过。
想清楚这点后,我立定一个目标,我只申请我最想去的两家学校,如果上了而且有奖学金我就去念,不然就算了。
最后的结果是我幸运的申请上了MIT CSAIL,指导教授也能给我奖学金,所以我现在才会在这写这篇文章。
回过头来看,现在很庆幸我有决定要尝试一下申请MIT,即使当时看起来成功的机会渺茫。而这几年念博士班带给我的收获,也远大于当初的想像,在美国可以得到的各种机会更是在台湾一辈子也碰不到的。
虽然一开始看起来在经济上会损失很大的机会成本,但实际上美国各种科学和工程科系的博士班都有奖学金(RA、TA、或fellowship),以MIT这种私立学校来说,一个教授每收一个人就要帮他付一年总共七万美金的学费和生活费,当初我即使在竹科爆肝做不是很喜欢的工作,一年的收入也不会比七万美金多多少。当然,以帐面上的收入来说,博士班念完是存不了多少钱的,因为七万美金一半是要拿去缴学费,剩下的生活费也大半要缴房租和吃饭过生活。在台湾工作六年可能可以买个房子,但在美国念完博士班只会得到一个博士学位和少少的存款。
那话说回来,这个博士学位到底值不值得?如果在四年前还在台湾时的我来看,我会说我不确定,但在MIT待四年后,我会说“200%值得”。
首先最大的“福利”是在完全自由的环境下(包括经济上的自由,选题目和选合作伙伴的自由),和全世界最聪明的一群人一起研究各种既有趣也有挑战性的问题。这种机会非常难得,如果大学或硕士毕业就去工作,一定会在题目和合作伙伴上受限;如果自己创业,就会在经济和合作伙伴上受限;于是念博士班成为唯一可以同时得到三方面自由的最佳选项。至于对于能力的增进方面,最大的收获是英文变好了,可以轻松跟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沟通,读写英文论文也是跟吃饭一样简单。另外就是“做研究”的能力,虽然我觉得我本来就是一个靠自己学习和研究新知的人,但博士班的训练是把这件事变得系统化,让我可以帮更多人学会这样的能力。做研究的能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面向,是判断什么题目才是有研究价值的,而什么是没有的。如果没有这项能力,不管未来做什么事都很容易瞎忙,例如说花很多时间做一些简单琐碎的小事、研究一个一百年前早就有人完全想透的问题、或是卡在一个早已被证明不可能有解的问题上。
至于念博士这几年的年资和可能减少的工作机会,现在看来实在一点都不重要。因为一旦毕业后,打开的门是“全世界”顶尖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机会。资讯科学的博士在美国出路非常广,我都还没毕业就一天到晚收到各式各样猎人头的信,除了矽谷那些大大小小的软体和网路公司外,华尔街的hedge fund都是直接开出矽谷两到三倍的价码在抢人。如果对这些没兴趣的人,也很容易到大学或是大公司的研究机构中继续做研究,或是直接加入学校附近上百家的startup中当个CTO或tech lead。
这些机会如果我当初待在台湾,就一辈子也见不到甚至听不到。(我在台湾时甚至没听过hedge fund这个词,也没听过有哪个念资讯的会去这种公司。但实际上美国最厉害的几个hedge fund全都是用数学、物理、资讯的博士用非常科学的方法在赚钱的。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前MIT教授James Simons开的文艺复兴科技(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世界很广大,相较之下台湾真的是一个小小岛。如同Sega的《我为什么离开 Google》说的一样,台湾没有软体产业,甚至在其他产业中也很少有软体专业能发挥所长的舞台。我希望台湾能够更好,但同时我也觉得每个人的眼光应该放远放大,看向世界和未来十年二十年,而不是聚焦在台湾、中国和未来的两三年而已。
Disclaimer: 这篇文章不是要鼓励每个人都念博士,我知道很多人对于学术研究没有兴趣和热情(其实我也不太有,我只是喜欢打造新东西而已)。但是,眼界、研究和实作能力的培养则是每个人都能自己做的,这些才是真正影响一辈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