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晚,谢霆锋在个人社交账号发视频官宣2025年“EvolutionNicLive”演唱会,并配文:“2025见。”
据悉,谢霆锋上一场演唱会还是在2005年,距今已有20年。
视频里,谢霆锋在场馆里弹着吉他,吉他上还印有一个“锋”字。
最后的海报显示,谢霆锋“进化”演唱会将于2025年4月25日至26日,每晚7点30分,在香港启德体育园的主场馆举办,票价为1380/1180/980/680港币。
歌迷欢呼:等了20年了
公开资料显示,香港启德体育园是香港最大的综合体育和娱乐地标。启德体育园毗邻维多利亚海滨,位于前启德机场北停机坪旧址。体育园占地28公顷,集多功能场馆与社区设施于一体,包括一个有5万个座位的主场馆、一个有1万个座位的室内体育馆、一个有5000个座位的青年运动场,还有休闲空间和配套设施。
据南方+报道,香港启德体育园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启用,首场演唱会将由英国著名摇滚乐队酷玩乐队(Coldplay)举办。谢霆锋则是目前首位在启德主体育场开唱的华语歌手。而在香港演唱会结束后,谢霆锋将开启新一轮巡演,预计也将会在广州等多个内地城市开唱。
1995年,谢霆锋开始接触音乐创作,并于次年以歌手的身份正式出道。1997年,发行个人首张粤语专辑《My Attitude》,凭借该专辑获得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新人奖(金奖)”。2000年,谢霆锋在红馆举行连续六场“Viva Live”个人演唱会。2001年,获得叱咤乐坛流行榜“叱咤乐坛唱作人奖”。
公开报道显示,2003年起,谢霆锋开始正式涉足幕后范畴和商业领域。
谢霆锋的商业资产庞大,品牌“锋味”是主力,该品牌推出各种食品,在全国多地开设有分公司,规模并不算小,建构起谢霆锋的饮食王国。此外,谢霆锋还成立特效公司并成功上市,掌握着大多数股份。
2003年,23岁的谢霆锋投资370万港币,在香港创办了特效制作公司“PO朝霆”,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全数码作业的后期制作公司。
2014年10月,谢霆锋以PO朝霆60%的股权入股香港上市公司汉传媒,交易完成后,谢霆锋持有汉传媒18.98%股份,成为其大股东。随后,汉传媒股价飙升,创下近10年新高。谢霆锋一夜之间赚到了1.4亿港币(约合人民币1.1亿元)。
2016年1月,好莱坞顶尖特效公司数字王国宣布以1.35亿港元的总代价,向谢霆锋及汉传媒收购“PO朝霆”85%的股权,而谢霆锋也正式出任数字王国大中华区主席。
交易完成后,数字王国和“PO朝霆”合作组成的公司名为“DDPO”,谢霆锋担任DDPO总裁。
此外,谢霆锋还在餐饮、时尚领域布局,打造“锋味”IP。例如入股香港知名沙拉店Beautifood、在北京开设“锋味实验室”、与中国服饰控股有限公司合资创办Zoo York(China) limited......
此外,谢霆锋还在房地产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2014年时,据媒体报道,谢霆锋一人坐拥香港中环摆花街5个铺位,市值共逾4亿港元,风头一时无两,被称为“摆花街铺王”。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以来,国内演唱会市场呈现出起伏局面。
市场依旧在增长。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监测和调研测算,2024年三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17.33万场,同比增长16.27%,票房收入208.10亿元,同比增长41.10%,观众人数5736.65万人次,同比增长17.51%。
大麦平台数据亦显示,2024年10月1日~10月6日,全国总演出场次较2023年同期增加28%,其中演唱会场次和观演人次较去年同期均翻倍。重庆市官方数据显示,刘德华4场演唱会,为重庆拉动综合消费约为3.4亿元。
据新华社报道,为了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跟着演唱会去旅行”正在成为新潮流。来上海看张学友演唱会,顺便去豫园尝尝小笼包,在外滩打卡陆家嘴“三件套”;去南京看刀郎演唱会,顺道游一游秦淮河,漫步在古城墙上……在这场人与城的双向奔赴中,拿着演出门票的人,既是观众,也是游客。
或“打飞的”前往几百公里外赴一场音乐之约,或乘坐高铁在一天内往返来一场“特种兵观演”行程,跨城观演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相关数据,18至34岁的年轻群体是演出市场的消费主力,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跟着演唱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
“其实看一场演唱会,占比最大的支出不是门票,而是交通。”来自浙江宁波的张女士说。事实上,跨城观演关联交通、酒店、餐饮、旅游景区等多链条、多环节,与文旅消费的各个场景深度融合。
演唱会作为粉丝经济和文旅经济的重要载体,“溢出效应”明显,既聚人气,也聚财气,更激活了地方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
数据显示,2023年10月周杰伦在上海连续开唱4天,现场观众共18.5万人次,总票房超2亿元,其中跨城观演占比73%。演唱会期间,上海市酒店预订量环比上涨约80%,往返机场、火车站等大型交通枢纽的需求同比增加超过110%,演唱会经济成为名副其实的“行走的GDP”。
热潮之下,政策利好不断。苏州于近期出台的《苏州市进一步促进文体旅联动丰富产品供给的意见》显示,聚焦演唱会、体育赛事、剧场演出、低空文旅等消费热点,推出十条针对性举措。其中在演唱会方面,明确对每站次售票人数达到5万人次的演唱会、音乐会,按照每人次15元对主办单位予以奖励,旨在吸引更多知名艺人和歌手来苏州演出。
可是,市场竞争明显更激烈了。
2024年,头部如五月天、邓紫棋等知名音乐人的演出,也出现了打折情况。此外,包括光良在内的不少音乐人演唱会取消。
此外,2025年1月9日,三亚市旅文局、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约谈桔子水晶三亚、全季酒店、沐子民宿等企业,要求在周杰伦演唱会期间不哄抬房价,不临时加价。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31日晚的张杰跨年演唱会举办前,三亚旅游酒店行业协会还向各旅游饭店发出倡议书,承诺当晚房价不高于上一年同期相同房型价格。
“市场不会一直高歌猛进,最终还是会回归常态和理性。”提及当下火热的演唱会市场,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认为,2023年爆发式增长的演唱会市场在供给端有其特殊性,但2024年,市场已经开始自我调节,出现常态化和理性化的趋势。
演唱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城市的文化内核。“在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同时,各个城市应当因地制宜,找到适合自身的演艺经济发展模式,使文艺IP和城市形象相得益彰,推动文化旅游更好地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孙佳山说。
“大型演唱会的举办频次是有限的,小型的、多样态、多品类的演出则是经常性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何志武认为,一个城市演出市场的持续繁荣应当依靠不同品类的常态化演出市场的支撑,这些常态化演出市场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创作出高质量作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当观众在享受演出的同时也能感受城市的独特魅力时,才能把他们的热情转化为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一时的“流量”亦能变为可持续的“留量”。如此,便可让演唱会经济“唱”得更响,让“行走的GDP”走得更远,实现“曲终人不散”的长远效果。
校对|刘思琦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公开资料、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新华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