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政府一手策划的
《向月球出发——阿波罗50周年》
大型投影表演,重现了当年那令全世界都感到震撼的壮举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载着
阿姆斯特朗,
奥尔德林,
科林斯,三名宇航员发射升空
没人知道这场人类首次的登月任务
命运如何
死或生,命悬一线
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说
在1969年,这样一个充满希望也充满恐惧的十年里
我们
处于知识与无知的时代
我们知道的越多,就越感到无知
没人能预计
我们到达月球的速度,和我们能走多远
但总是有强烈的意志,在支撑着我们
在这个有着五万年历史的人类文明长河之中
假设我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来创造历史
即便我们对前40年知之甚少
但在最近的10年里
人类穿上了动物皮毛,走出了阴暗洞穴
仅仅五年前,人类发明了文字,学会了写作
不到两年前,印刷机来到我们身边
而就在两个月前
在人类50年的历史中,新的能源诞生了
蒸汽机提供了新的动力源
而在今天,在此时此刻
如果美国的新宇宙飞船取得成功
我们将在今晚午夜前到达月球彼端
但是总有人问为什么是月球
为什么我们要登月
这些人同样会问
为什么要去攀登最高的山峰?
为什么要去飞越大西洋?
为什么要做环球航行?
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我们选择去登月
不是因为它很简单
而是因为它非常难
因为那是月球
那是世界上最难最难的任务
我们祈求万能的神赐福于这最艰难、最危险,也最伟大的冒险之旅
我们开始登月
人类开始登月
这场在众目睽睽之下开始的伟大的登月任务,在1969年的时候,美国国家航天局预估它的成功率只有50%
因为没人敢肯定
,那
比85座超级水坝发电量更强大的爆发力
真能让土星五号从地面飞入太空,脱离地球轨道
并在经过100小时的太空飞行后,最终到达38万公里外的荒凉星球
月球
1969年7月20号,阿姆斯特朗走出登陆舱的那一幕,通过直播,全球放送,并且留下这句举世皆知的经典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这是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这个美国历史上最璀璨的亮点
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璀璨的亮点
但在这璀璨亮点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阴暗
当年是东西冷战最严重对立的年代
,美苏在各个领域明争暗斗
尤其是在代表国家最高科技的航太领域
苏联率先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人造卫星,又把第一个太空人加加林送入太空
美国面临着强大的压力,逼着当时的总统肯尼迪公开发表演讲
美国,将倾全国之力,打造一个人类登月的美梦
但是美梦,从来不像当时的人看起来那么美
登月,不仅是一个严峻的科技冷战任务
更是一个严峻的政治任务
我们说的登月梦,不如说是一场
“稳定国内政治局势的”,政治梦
因为那
不是一个什么单纯美好,人人都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年代
那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美国充斥着
暴力,对立,仇恨的政治氛围
那个年代,美国深陷“越战”泥淖,在战场上美军久攻不下,处于越战溃败前的动荡
在美国国内,反战游行一浪高过一浪,全美民心,全都一致反战,痛恨战争
人民对于政府的错误决策,深恶痛绝
而且六七十年代,更是美国“黑人平权运动”,最风起云涌的年代
白人与黑人高度对立,各州经常发生黑人被杀,或者白人被仇杀的案件
那是美国最分裂,也最对立的时刻,贫富不均所带来的愤怒更推升了这种冲突
越战抗议,黑人运动分裂,使得美国处于动荡的社会氛围之中
而这种动荡的社会氛围,是非常不利于治理的
所以,为了凝聚人心,凝聚分裂的国家和社会氛围
设立一个远大的共同目标,就成了最关键的政治任务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造梦
给一群内心惶惶不安的人,编织一个远大的梦想,让这群躁动的人团结起来,维护国家稳定
既然需要造梦,那
还有比登月,更远大而美好的目标了吗?
所以美国登月,它不光是被苏联的科技冷战给逼的,更是它国内的政治任务需要
而且根据最近几年,
解密的资料显示
当年肯尼迪当着全世界的直播
,发出豪语,美国要在十年内登月
要为全人类实现一个远大梦想
可演讲一结束,回到白宫
他
就再次对登月这件事,表现出了严重质疑
肯尼迪很好的做到了政客所必须的,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但肯尼迪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那天白宫的预算顾问清楚告诉肯尼迪
美国太空总署,马上要破产了
而执行阿波罗登月计划,经费预算从一开始就是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天文数字
200亿美元
而
最后完成计划时,大约一共花费了254亿美元
但那时1969年的254亿,大约相当于今天的2000亿美元
这是当年的联邦预算拨款比例,可以看到在登月那几年,美国政府预算是如何高度倾向于太空任务的
花了
2000亿美元,去登月,去画一个人类的登月梦,可登月能带回来什么呢?
肯尼迪就是为了这笔高的离谱的预算,而严重质疑阿波罗登月计划
他非常清楚1800亿美元意味着什么?
在后来流出来的一段白宫电话录音里,肯尼迪质问预算官
我们至少应该搞清楚它的意义,否则我们就不应该花这笔钱
因为我对太空毫无兴趣
我们应该知道相关的所有一切
但我们讨论的,都是破坏我们预算的东西
而且还不光是钱的问题,当时的技术,尤其是最重要的电脑科技,也很落后
登月任务时期,美国太空总署指挥中心的所有电脑加起来,处理程序的速度,都没有我们今天一部苹果手机快
而且登月时,全球有超过6亿人紧盯着电视观看,它是个花很多钱,风险很大,成功率又不高的任务
试想如果登月失败,全世界6亿人看到宇宙飞船爆炸的那一刻,是不是也意味着,美国不如苏联了呢?
是不是意味着,美国,在冷战中
失败了呢?
到了1963年,美国国内对于阿波罗计划的严厉批评越来越多
肯尼迪作为一个民选的政治人物,不可能不去关注这些严厉批评,因为这将威胁到他的连任
此时的肯尼迪一度想退缩,到后来他甚至提出了一个我们今天看起来匪夷所思的提案
为什么不叫苏联一起来做呢?
是的,肯尼迪曾计划叫苏联来和美国一起,完成登月计划
这样一来既能大幅减少经费,也能取长补短,提高登月成功率
但这种想法,在冷战时期,就是天方夜谭
最后,在重重困难下,美国只能自己登月
并且在1969年取得成功
而讲起
登月的好处,包括引领了最尖端科技的进步
在通讯设备,集成电路,芯片等领域,由于巨额的投入而获得快速进步
甚至直接推动人类迈入信息时代
所谓的“登月科技红利”,也被我们一直沿用至今
但是对于生活在当年的人们来说,登月最大的意义
是在于它创造了巨大的“群体乐观情绪”
一种我们可以克服任何困难的感觉
一种明天会比今天更好的感觉
即便是在那些极力反对登月的人心里,当他们看到真的登月成功后,也会洋溢出这种
“群体乐观情绪”
而这,对于当年那些人来说,才是登月的最大意义
因为上面提到,
登月前的美国,正处于多么暴力,对立与混乱的社会氛围中
而登月任务从开始到成功,有效的改变了美国的整体社会氛围,简单讲就是
用一个梦,来维持社会稳定
再往更大的方向讲,于冷战时期,东西大分裂的背景下,登月也创造出了一种全球团结与共享的人性
我们称之为“共情”
1969年,人类登月成功,大家都开始展望一个新的梦想
移居月球
既然你都可以登月了,那移居
的梦也不会太遥远吧
但
没人想到
的是,自从
1972年,最后一次阿波罗任务结束后,人类的脚步就再没踏足月球
究其原因,其实就两个字
太贵
一直到50年后
2019年3月,美国副总统彭斯在太空总署宣布
特朗普总统已经下令,在2024年,美国重返月球
彭斯的这一宣布,让很多人回忆起了阿波罗11号的时刻,因为它所画出的一个梦,展现了人性最美丽的一面
当人类面临着再次分裂的悬崖边缘,国际上各种贸易冲突频发,美国国内种族矛盾与分裂再次严重
难道我们要靠着再一次的登月,为全人类的团结和共情,憧憬一幅美好的未来吗?
特朗普要比肯尼迪现实得多的多,而且全世界的贸易争端,和美国国内的种族主义,也全是他挑起来的
特朗普宣布美国要重返月球,其背后有着不一般的政治盘算
首先他任命了“吉姆·布里登斯廷”当美国太空总署总裁
这个
布里登斯廷
,他不是个科学家,他是个政客
求学期间攻读的是经济学和心理学,后来从政,是美国奥克拉荷马州的三届众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