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英文简称CCID,赛迪)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单位,是我国工业经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领域的著名智库,也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共技术服务机构和媒体传播集团。欢迎通过本平台与我们合作交流!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赛迪前瞻:各地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的主要举措及启示建议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5-02-10 15:54

正文



万亿级产业集群作为区域实力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赛迪研究院梳理分析发现:近年来,各地通过支持优势产业集群率先发展、加快集群协同创新、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等举措,助力万亿级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从规模、质量两个维度提升集群竞争力。下一步,建议加大对万亿级产业集群的政策支持,优化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体系,加强区域产业合作,培育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一、地方培育发展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做法


支持优势产业集群率先发展,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集群,竞相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一是 充分利用优势产业基础,积极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上海持续巩固提升优势行业发展,着力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江苏重点培育石化、新能源及汽车产业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加速产业升级进程。浙江加快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逐步培育炼化一体化与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以及现代纺织三大万亿级产业链。安徽聚焦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加快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湖南积极打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石化、装备制造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重庆提出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三大产业主导的万亿级集群。 二是 发挥新兴产业快速增长优势,培育“新”万亿级产业集群。北京实施万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五个一”工程,力争在智能制造与装备、医药健康、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培育一批兼具规模与核心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广东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出培育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一批万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山东积极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


强化创新驱动,共筑产业集群创新生态。一是 支持集群内企业协同创新。广东鼓励新材料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与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加强协同合作,加快突破关键原材料、核心工艺、装备、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着重解决产业“卡脖子”问题。江苏瞄准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瓶颈,以产业和产品需求为导向,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整合创新资源要素,组建“企业+联盟”协同创新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产业链水平整体跃升步伐。 二是 完善创新机制。山东依托“揭榜挂帅” “赛马”等机制,进一步加大产学研合作规模,补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重点领域和环节短板,实现“堵点”技术突破。 三是 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广东、浙江分别围绕新材料和纺织产业构建定位清晰、层次分明、有机衔接的创新平台体系,高质量谋划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


推动上下游协同、区域协同,共建共享万亿级产业集群。 一是 聚焦重点产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安徽针对汽车产业开展“首位产业”培育工程,组织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的“一揽子”攻关,加快工程化产业化突破。浙江积极深化“链长引领、链主带动、专精特新企业协同”的发展模式,围绕“链主”企业动态培育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精心构建产业链集群协同发展新生态。 二是 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打造跨区域万亿级产业集群。北京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为突破口,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联动,加速科技赋能津冀传统产业,协同推进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广东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契机,围绕先进材料万亿级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推进珠三角核心区高端先进材料产业带建设,带动粤东粤西粤北协同发展。山东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特色化产业集群,持续深化省内产业合作,以智能终端等为重点,推动各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高度集聚、协作紧密的产业集群。


强化企业培育与招商引资,加速推动集群高质量发展。 一是 重点培育集群领军企业。广东鼓励纺织行业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兼并重组,通过横向联合、纵向整合做优做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轻工纺织产业集群领军企业。江苏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及工业“五基”领域,聚焦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四新”类企业,扩充完善优质企业培育库,针对重点产业实施精准企业培育。 二是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庆积极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高”,瞄准“整机+配套”高附加值终端产品、高成长型企业,滚动引进一批智能终端产业头部企业,不断增强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山东重点围绕高端化工产业集群,强化重大项目支撑,针对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准招引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的高能级项目,通过打造多个千亿级高端化工产业雁阵形集群,建设世界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


加速出台财政与金融政策,助力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一是 加大财政支持。广东通过省财政统筹现有资金,加大对超高清视频产业集群支持,多元化扶持前端摄录设备、高端芯片、电子元器件等超高清视频产业链薄弱环节,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超高清节目内容制作和 4K 频道建设,奖励示范应用。浙江围绕集群建设构建“4+2”财政支持体系,集中财力支持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集群服务体系构建等重点工作。 二是 发挥产业基金引导带动作用。浙江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4支产业集群专项基金和1支“专精特新”母基金,按照基金规模30%的比例出资,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支持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安徽支持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基金,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鼓励金融机构围绕汽车零部件企业合理提高综合授信额度、创新金融产品。山东充分发挥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作用,紧密对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协同金融资本加大对高端装备整机、核心部件和关键配套部件支持力度。




二、启示和建议


完善顶层设计,推动万亿级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一是 结合各地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突出特色优势,加强战略统筹谋划,合理确定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培育方向和目标,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二是 强化政策引导,建立健全万亿级产业集群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体系,积极推动要素整合和机制对接,加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和产业链上中下游有机衔接。 三是 充分发挥各地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作用,积极布局新型研发机构、产业促进机构、供需对接平台等促进产业上下游衔接的“粘合剂”,推动各地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构建开放创新生态。一是 面向集群创新需求,支持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建立协同创新平台,推动集群内创新主体信息沟通与项目合作,强化集群内技术纽带和利益分享机制建设,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制约集群发展的技术难题。 二是 强化集群内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共性技术供给,打造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综合性中试创新基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 三是 围绕集群发展需求,创新引育人才方式,通过组建智囊团队、研发合作、聘请专家顾问等方式拓宽人才引进途径,为集群发展提供创新人才支撑。


抢抓产业转移机遇,推动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一是 引导创新要素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省域副中心城市集聚,支持产业基础地区较好的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二是 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优势,支持边疆地区、资源富集地区依托资源禀赋,招引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全产业链发展、集群化布局。 三是 创新跨区域产业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对口帮扶和东西部合作机制,借助飞地经济模式,完善决策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快培育中西部地区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