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恐怕没有谁,比前不久河南沁阳的闫同学对这句话理解更深刻了。
1月5日,读高二的闫同学和妈妈闹了矛盾,一气之下买了张车票,离家出走去郑州了。
为了生存下来,他想找份包吃包住的工作。一番考量后,选了一家饭店,端端盘子,洗洗碗,月薪4000,闫同学挺满意,高高兴兴上班去了。
谁曾想,在这家店,他每天需要工作13个小时。从早上9点半到晚上10点半,洗碗、端盘子、接待客人……忙个不停。
坚持了两三天,闫同学实在受不了了,于是主动联系了妈妈,认错道歉。
据悉,闫同学本就是学霸,上次考试全班第一,全校第五。
而有了这番打工经验后,他更是真切地感受到:“还是上学好!”
如今他认定读书才是最正确的事,并向妈妈保证,下次考试要考到全校第一。
是啊,不经一番社会谋生难,怎知埋头读书的福与安?
还记得年少时,韩寒曾高喊“七门功课亮红灯,照亮我的前程”,于是毅然决然地退了学。
可到了而立之年,回忆过往,他满是遗憾:
“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
小时候,我们都很向往成年人的世界,羡慕大人不用上学、不用写作业。
可长大后才明白,成年人的世界从来不容易,读书才是世间最幸福的事。
02
不吃读书的苦就要吃社会的苦
前不久,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今年考研人数达到341万,较2019年增长17.59%,创下历史之最。
人们感慨:研究生越来越难考了!
可竞争如此激烈,学子们还是跃跃欲试,说到底不过再次证明一个真相: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不争的事实。
学历上差一截,人生就要下一个台阶。
还记得那个高考交白卷的徐孟南吗?
2008年高考时,他在每张答题卡上都写道:“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号是XXXX。”
还在考卷上写下理想的教育,希望高考能得到0分,引起社会关注。
他如愿以偿了,然后早早告别校园,开始被社会捶打。
十年间,他在江浙沪等地辗转打工,组装过广告箱、手机礼盒、浴室用品,制造过井盖,收入不稳定,而且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高强度的重复性劳动却只能换取微薄的收入。
这些年来,他说最多的话是“我后悔了”。
“如果当时有人劝我,我一定不会这么任性。”回顾过往,徐梦楠满是遗憾与懊悔。
2018年,在底层挣扎了十年的徐孟南终于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虽已为人父,还是毅然决然地走向高考考场。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在最好的年华放弃读书学习,这是最令人心痛的遗憾。
不吃读书的苦,就要吃社会的苦。读书的苦只有短短数十载,生活的苦却大半辈子如影随形。
03
不体验社会的艰难就不知读书的可贵
小时候,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想当然地认为挣钱很容易,读书太无趣。
长大后才明白,成年人的世界残忍且现实,读书才是最幸福的事。
我有一个同学,初中时成绩不太好,又经常被父母和老师批评,他很烦。
初三那年,他觉得无论如何考不上重点高中了,就对父母说:“我不是读书的料,还不如让我早早出去打工挣钱。”
父母费尽唇舌也未能改变他的决定,最后爸爸给了他一个月的假期,将他送到一个亲戚的修车厂。
爸爸说:
“如果你能顺利干完这个月,就如你所愿。如果你坚持不下去,就回来好好准备中考。”
当修车工多累啊!每天钻到车底下与扳手、改锥打交道,手上脸上经常黑乎乎的、油腻腻的,浑身都是混合机油味、汽油味,灰头土脸的。
还有刻薄的客户不时指责:“小心点!我的车很贵,弄坏了你赔不起……”
他连一个星期都没坚持下去,就哭着给妈妈打电话,再也不想打工了,想回学校上学。
重返校园后,他再无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中考时,他以全校第三的成绩被当地的重点高中录取。
《解忧杂货店》一书中说:“满脑子天真想法的人,在社会上吃点苦头也是好事。”
人到中年,吃够了现实社会的苦,越发怀念读书的好时光。
可惜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04
努力多一些遗憾才会少一些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有什么道理后悔没有早点知道?
高赞回答说:
如果你家境普通,家里没矿,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读书,进入985、211;
如果你所读的大学是普通院校,必要时通过考研进入985、211,你会少吃很多苦。
表弟是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大学四年来,他每年都获得国家奖学金,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他对自己的未来非常有信心,所以跑到211学校参加校招,应聘一家知名企业。
面试官看到他的简历,挥挥手说:
“你怎么来我们这面试了?我们不收二本院校的毕业生。”
表弟后来说起这事就很难过:
“他挥手拒收简历的样子,好像那是什么脏东西,碰都不愿意碰。真后悔当初没有再努力一点,考一个更好的大学。”
后来表弟试着投了很多大企业,都石沉大海,毕业前的意气风发早已消磨殆尽。
今年他也加入到考研大军,发誓考取某985院校的研究生。
“虽然考研竞争压力大,但努力一下总还有希望,现在却是努力也没有资格,大企业根本就不给你证明自己的机会。”
经历了一番求职难,表弟感慨万千。
名企只要“985、211毕业生”,这已是见怪不怪的潜规则。
走入社会才会明白,好学历太重要了,我一个做HR的朋友说:
虽然不是说名校毕业生都是优秀的,非名校毕业生就不优秀了,但投简历的人太多了,筛选一遍太浪费时间。
我也有很多工作要做,设置学历门槛是最省时省力的办法。
况且那些能考上好大学的人,学习能力自然也不会差,招进来后也能很快适应工作。
这就是最残忍的地方,不是名企有招聘歧视,而是无论对企业还是对HR本人,选取名校毕业生是最节约招聘成本的选择。
好学历却像一块敲门砖,能敲开名企的大门,普通学历连敲门的资格都没有。
学历的档次,决定了人生的层次;读书的厚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05
人生最痛苦的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少年派》中的林妙妙,高三时热衷于网络直播,甚至产生放弃高考、以“直播”为职业的天真想法,还振振有词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