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的“走进高校实验室”系列主题直播活动的相关内容。主要介绍了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地质微生物与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文章还提及了直播预告,提醒观众预约直播。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走进高校实验室活动的主旨
为广大青少年群体提供一个探索我国科技的平台,带领大家走进高校高科技实验室,了解中国的科技发展脉络。
关键观点2: 地质微生物与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简介
引领我国地球生物学的发展,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与协同演化方面做出历史性贡献,以地质微生物为研究方向,发挥地质、生物、环境三位一体的优势。
关键观点3: 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简介
整合中国地质大学原有实验室资源,依托地质学和资源工程重点学科进行组建,主要服务于国家矿产资源战略需求。
关键观点4: 直播预告
直播活动将在多个平台同时进行,观众可以预约直播,期待活动。
正文
本期“走进高校实验室”系列主题直播由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旨在为广大青少年群体提供一个探索我国科技的平台,带领大家走进高校高科技实验室,了解中国的科技发展脉络。
地质微生物与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一直引领我国地球生物学的发展,在元古宙以微生物为主导、显生宙以动物为主导和当代以人类为主导三大生态场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协同演化方面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从地质微生物角度探索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方面具有鲜明的不可替代性。
实验室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国家需求背后的重大科学难题为导向,以生物演化过程的地质微生物为抓手,聚焦三大生态场景,继续发挥地质、生物、环境三位一体的地球生物学科学研究优势,努力将科学与技术结合、研究与服务融通,通过变革地球科学的研究范式,突破三个层次的技术方法体系,着力解决协同应对三大环境危机所面临的关键科技难题的卡点、堵点和断点。
实验室大厅展示了一幅2.33亿年前的海洋化石场景,包含鱼龙、贵州龙和海百合等化石,反映了地球生命大灭绝后的生态系统复苏。
通过模拟地质历史时期的海水环境(温度、含氧量、酸碱性等),观察现代生物(如珊瑚、鱼类)对极端环境的响应,研究生态系统的恢复机制。
模拟中生代恐龙时期的陆地环境,研究蕨类植物对高二氧化碳浓度和强光照的适应能力,为现代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参考。
实验室可以通过高精密仪器分析地质历史时期的微生物形貌和成分,探索地球早期生命的起源及天体宜居性。
通过现代病毒与宿主的培养实验,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病毒的爆发规律,为现代病毒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在整合中国地质大学原有6个部级重点实验室相关优质资源基础上,依托地质学和资源工程两个国家重点学科进行组建的实验室。
实验室面向地球科学和技术前沿及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安全的战略需求,通过开展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原创性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培养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创新研究群体和多学科交叉杰出人才。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在固体地球科学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一流研究基地,服务于国家矿产资源战略需求。
通过人工触发地震波探测地下地质结构,用于矿产勘探,被誉为“地球的CT扫描仪”。
模拟地球深部高温高压环境,研究深部物质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为深地探测和找矿提供数据支撑。
通过激光剥蚀和同位素分析系统,研究稀有金属矿物(如锡石)的形成年龄和成分,探索矿床形成过程及地球演化历史。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两大全国重点实验室通过地质历史研究、现代环境模拟和深地探测技术,为解决环境危机、保障矿产资源安全提供了科学支持。实验室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地球的过去,也为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