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营收保持强劲,三季度业绩增长符合预期。
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101.4亿,同比+79.7%,三季度当季营收39.6亿元,环比二季度+4.5%,主要受益于锂电材料、钨产品以及稀土产品销量上升,价格上涨。公司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8亿,同比增加283.9%,三季度当季实现净利润1.35亿,环比下降58.1%,公司各项业务盈利良好,其中锂电池材料盈利能力大幅增长,钨矿山及深加工部分产销两旺,盈利稳定增长,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是公司业务规模扩张,相应三费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造成的。
高端三元正极材料产业化进程加快,技术与规模跃居行业龙头。
目前公司正极材料产能1.7万吨,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突出,订单饱和。厦门基地扩建1万吨,三明扩建6000吨,宁德基地设计产能2万吨,预计2019年底首先达到6万吨的产能规模,由于锂电材料产业化进程加快,公司三季度工程物资、短期借款同比大幅增加。厦钨上游具备战略供应商对于生产的资源保障,下游具备对松下、CATL、三星SDI和BYD等行业龙头供货的渠道优势,研发支出大幅增加保证了技术领先性,竞争力跃升行业首位。
加强上游钴、锂资源的保障,通过成本控制进一步提升产品毛利率。
上半年公司钴库存影响,产品毛利率20%左右,后期将通过原料采购等成本控制手段,公司目标保证毛利率15%左右的水平。公司战略投资腾远钴业,保证了自身30%-40%的钴原料供应,预计腾远上市后,战略投资也将受到丰厚回报。公司积极寻求锂资源的布局机会,产业联盟的形成有助于巩固公司上下游的整体优势。
钨长单价格维持相对高位,坐拥核心资源全产业链优势明显。
目前钨精矿和APT价格持稳于10.5万元/吨和16.5万元/吨,四季度公司消化产品滞后上涨对盈利的影响后,上游钨精矿和下游硬质合金以及深加工方面的盈利有望稳步增长。
钨和正极材料双重发力,维持我们对于全年盈利的判断。
我们维持公司2017年全年8.24亿元的净利润水平预测不变,四季度主要关注以下几点:1、正极材料价格能否顺利传导上游资源品的成本压力,公司产能释放是否符合预期。2、钨精矿均价能否维持在相对高位,公司盈利能力能否伴随产品提价进一步提升。
风险提示:
钨、稀土价格下跌;电池材料扩产项目不及预期等。
盈利预测及估值:
依旧看好厦门钨业全年业绩,预计公司2017-2019 EPS分别为0.76/1.0/1.31元。目前股价31.39元,对应2017/18/19年PE为45/34/26倍,综合考虑钨主业和能源新材料业务情况,给予公司6.5倍PB估值,目标价格38元/股,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