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明治
中国年轻人生活状态记录者,非虚构生活写作孵化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塔  ·  教育部拟同意!多所新大学,来了 ·  4 天前  
青塔  ·  这所师范高校,力争更名! ·  2 天前  
高校人才网V  ·  燕京理工学院2025年人才引进计划 ·  5 天前  
高校人才网V  ·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2025年公开招聘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明治

“傲慢与偏见”仍是我们难以避免的一个主题|三明治阅读俱乐部

三明治  · 公众号  ·  · 2025-01-26 16:41

正文

“三明治阅读俱乐部” 是三明治线上写作社群每日书社区的共读共写活动。我们会在当月的写作社群内更新选书资讯,书籍范围包括非虚构、文学、历史、社科类。参与每日书的作者可报名申请获得赠阅。在阅读俱乐部,你可以:


获赠精选书目

尝鲜还未上市的新书

和每日书小伙伴们共读,交流阅读感受

获得 编辑推荐的 延伸阅读

共写书评,你的阅读体验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阅读俱乐部共读书目是中信出品的美国社会心理学经典作品修订版 《为什么我们不愿认错》



为什么承认“我犯了一个错误”这么难?在这本极具洞察力的社会心理学著作中,作者深入家庭、医疗、学术、商业、司法、政治、冲突和战争等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分析人们如何为自己的失误、有害行为或错误决定进行自我辩护,由此消解动摇自身价值感的认知失调,为自己免除责任。我们总是在不自觉地编造谎言,以迎合聪明、品德高尚、不会犯错的自我认知,而这一顽固的认知往往让我们走上愚蠢、违背良知、错误的道路。




加入本次 三明治阅读俱乐部 的作者

在阅读中有怎样的发现?




八音小米

职业:全职妈妈

坐标:郑州


没有人可以不带偏见地活着


《傲慢与偏见》的故事于我们而言实在是太过熟悉,我们大多翻过其原著,看过数版不同角度诠释的影视作品,这部经典之作已然长盛不衰地流行了二百余年,细算算这时间跨度,令人连连咂舌……而它如此被人热衷于阅读与反复演绎的核心秘密或许就藏在它的题目中——“傲慢与偏见”,时至今日仍就是我们每个人每日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一个主题。


“没有人可以不带偏见地活着。”

——《为什么我们不愿认错》一书正是致力于揭示傲慢与偏见的运作规律及其危害,更具意义的是“提供了克服的方法”。


乍看“承认自己犯错”这几个字,似乎是一个easy又simple的用“Sorry”就可以解决的常识性问题。可当我们沉静下来,浸入这个问题在日常中无处不在的真实语境,才会恍然发现我们总是在不自觉地编造谎言“以迎合聪明、品德高尚、不会犯错的自我认知”,这顽固的自我认知往往将我们拖拽入不知返的迷途。


自我辩护看似是下意识地自我保护行为,却会带领我们的思路走向越发固执的偏见与逐渐扭曲的记忆,真相与真相本身的意义在拉扯中一步步失焦。当我们为自己进行了越多的自我辩护,就越难以直面真实承认错误。像是陷入了逻辑的迷宫,若无指南针,自以为可以帮助自己记录来时路的线团也只会在不经意间一段段扭成死结无从消解。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通过呼吸与周围的空气连接,却往往忽视它的存在,一个长久以来习以为常的问题是难以被看见,亦难以得到解决的。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细致入微地观察,截取出相当有代表性的片段,在旁观书籍分析他人案例的时候,身为阅读者的我们很自然地代入了进去,因为那场景实在熟悉又全面,覆盖面小到家庭内部的亲密关系大到由“大人物们”所推动的国际关系。事实是抛开恩怨的时间线,大家更容易踏上那条“看起来容易些”的路,在真正地思考开启之前,自我辩护往往已经先行一步。


可如果拒绝承认错误,我们又该如何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呢?脱离真相则和解无望。只有当我们愿意停止为自身立场辩护时,不带仇恨的理解和没有报复的补偿才有可能成为现实。正如前面提到的,自我辩护像是一种自我保护,它像是我们平衡自我的砝码,努力调平自己的核心信念,摆脱认知失调的困扰。可当它偏离轨道走向极端,对于问题的解决非但无益反而会加剧认知失调的撕裂感与痛苦。相较于“看起来轻松的路”或许那条“复杂但清醒的路”更为真实靠谱。“思想希望利用自我辩护来避免遭受认知失调所带来的痛苦,但灵魂更希望忏悔。”


接受自己的错误、是或许艰难但不可缺少的第一步。“在理解为何出错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保持清醒,承受一些痛苦、困惑和不适,这一点非常重要。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自己该做些什么来纠正错误。”


一次与朋友的简单争吵也好,日复一日生活中细碎的积怨也好……只要带着发现的目光,你会发现这书中所述之事所辩之理,浸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承认错误,需要把犯错看作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放弃去找那些这样那样的借口,即使你可以言之凿凿。错误本身即是自我修正成熟成长的契机。当你正视它的时候,也就接纳了最真实的自己。





Lily

职业:实验老师

坐标:上海

为什么总是我要主动想问题,想解决方法呢?


最初,是这本书的标题吸引了我。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发现它竟然这么厚,不禁好奇社会学家会如何解释这个看似普通的问题。然而,随着我深入阅读,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作者从医疗、学术、商业、司法、政治等多个领域,以及冲突和战争等社会现象,深入分析了认知失调的产生及其潜在的巨大危害。


为什么会认知失调,书中曾介绍了这一点“如果收到与自身观点相悖或不受自己待见的信息,接受者通常并不会简单地予以抵制,他们反倒可能会更加坚信自己原来的(错误)观点——这就是所谓的逆火效应。一旦我们对某种信念投入了感情,证明了其正确性,那么再想改变想法就非常困难了。将新的证据纳入现有框架,并从心理层面为其适配性辩护,可比更改框架容易得多。”


举例来说:“我们之所以相信自己的判断比其他人更为客观且更为独立,部分原因在于我们通常依靠内省来获得自身的思想和感受,但我们无从知晓他人的真实想法。而当我们审视自己的灵魂和内心时,逃避认知失调的需求又促使我们确信,只有我们自己的动机才是最完美、最高尚的。我们将自身对于某一问题的情感投入视为准确性和启发性的源头,却将观点相左者类似的个人感受看成偏见之源。”


我感触最深的是第六章“爱情杀手:婚姻中的自我辩护”,这是离我最近,也是我最能感同身受的情景。


每一段婚姻都是一个故事,和所有的故事一样,它也会受到参与者扭曲的认知和记忆的影响,双方的记忆中只保留了各自眼中的叙事。夫妻双方都必须决定如何去看待自己的行事方式。

当我们做了伤害他人的事情时,我们很少会说:“我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我是一个残忍无情之人。”我们通常会说,“我被激怒了,换了谁都会这么做的”。

消极的思维方式和责备通常会最先出现。在改写的过程中,他们会寻找更多的证据来证明自己对另一方越发悲观或轻蔑的态度是正确的,他们会从尽量淡化婚姻中的阴暗面,转向过分强调这些阴暗面,并尽力寻找任何不起眼的证据,来支持自己当下的观点。

认知失调往往会让强势方更陷入自己的论调而不能自拔。偏安静型的回避性伴侣,可能不像其他人那样展现出过多的激情。

强势方渐渐厌倦了承担这些责任,开始对另一半的被动感到恼火,他在抉择点上,没有陷入指责,而是“鼓励对方要学着变得更加有主见一些,因为这种品质不仅有助于婚姻,在很多情况下对她也会很有用。”她开始感受到关心,以及不让自我辩护的杂音掺杂进来的良苦用心。不久以后,她就享受到了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让问题得到解决的满足感。

成功的伴侣会把对自己的宽容思维方式延伸至对方身上:他们原谅对方的错误,认为对方犯错是形势所逼,同时对对方体贴入微,充满爱意的做法予以积极肯定。


在我和伴侣十周年结婚纪念日的那天,伴侣写给我的信中说到“你总是鼓励我尝试新事物,比如做饭。每一次你夸赞我做得好吃时,我都能感受到你眼中的爱意与骄傲,这让我更有动力去尝试,去为你、为这个家付出更多。当然,我们也有争吵的时候,男女思维的差异,以及我有时改变的缓慢,都让我们在育儿和生活上产生了分歧。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学会了更加理解和包容对方,让我们的感情更加深厚。”而我也在看完这本书后,放下一直萦绕我脑海中的“为什么总是我要主动想问题,想解决方法呢”。我观察到自己的认知偏见,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从而解开了困扰自我多年的心结。


这段亲密关系的经历印证了书中描述的“在美满的婚姻中,对抗,意见分歧,生活习惯上的冲突乃至愤怒的争吵,都能让夫妻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因为它们有助于双方学到新的东西,迫使他们去审视自己对于自身能力或局限性的假定。”


用作者的话共勉:无论放弃自我辩护有多么痛苦,最后我们都能收获对于自我的深刻认知,并体会到洞察世事和自我接纳所带来的平静。





· 更多三明治阅读俱乐部 ·


📖 《与达洛维夫人共度一天》 新行思

📖 《莉莉亚娜不可战胜的夏天》 野spring

📖 《血与蜜之地》 新经典

📖 《人类新史》 后浪

📖 《无尽与有限》 明室Lucida

📖 《女字旁》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从熊口归来》 光启书局

📖 《日暮时分》 磨铁

📖 《粤菜记》 人民文学出版社

📖 《逃走的人》 新经典

📖 《以爱为名的支配》 磨铁

📖 《多余人》 磨铁

📖 《荒野之境》 新经典

📖 《道德故事集》 磨铁

📖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磨铁

📖 《奇想之年》 新经典

📖 《十八岁出门远行》 读客

📖 《我们遗忘的一切:重走父亲逃亡之路》 新星出版社

📖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 浪花朵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