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中国》采用“演讲+互动”形式呈现,以深刻的政治观和独到的视角,通过演讲的方式为观众答疑解惑,在国内外形成广泛影响力。
11月28日,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司长华春莹,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信集团原董事长孔丹,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敏,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于秀芬,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高韵斐等行业从业者、专家、学者共同出席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主办的“东方卫视思想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专题研讨会”,并围绕如何打破西方话语垄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话语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这就是中国》由东方卫视联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观视频工作室和观察者网于今年一月联合推出。节目采用“演讲+互动”形式呈现,由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担任主讲人,以深刻的政治观和独到的视角,通过演讲的方式为观众答疑解惑,在国内外形成广泛影响力。与会人员从节目特色出发,畅谈《这就是中国》带来的深切感触,并就思政类节目的创作提出专业建议。
观点荟萃
思政类节目“生逢其时”
《这就是中国》的诞生可以说是生逢其时。我们的宣传工作在新时代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宣传政策、策略、方式、方法都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涌现出了一批像《中国正在说》《给90后讲讲马克思》《理想中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长江黄河如此奔腾》的理论节目。思政类节目的创作方向也从原来的讲道理变成了今天的讲故事,用故事引导观众自发接受节目传达的道理,这是最大的一个变化。
节目展现中国自信
《这就是中国》这个节目名称,简简单单五个字,透露着从容、自信、淡定,名字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中国故事的浓缩表达。如何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重要紧迫的课题。思政类节目要介绍真实可信的中国,要有温度、有角度,以小切口讲述大故事,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
>>>>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信集团原董事长孔丹:
多样性话题让节目更具真实感
节目主创和张维为教授有担当、敢创新,节目话题多样,且不回避热点敏感议题。正是这样的多样性,让主旋律节目更具真实感。
创新增强理论节目传播性
节目以浸入式演讲的方式,与现场观众面对面交流,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宣讲变为立体的传播,增强了理论传播的针对性,同时增加思辩的环节,让各方观点在碰撞中产生共鸣,使节目变的有意思、有意义。
>>>>
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高韵斐:
审片也是好的教育过程
自播出以来,每期节目审片我都会参与。对我而言,审片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过程,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的变化,而节目年轻人所占的比例比我们预想的还要高,对他们而言,这也是一堂非常生动的思想政治课。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
用代际沟通回答质疑
《这就是中国》用代际沟通回答质疑,呈现了诸多思想交锋,节目中合理的争议性也给节目带来了更多关注,其时效性非常强,紧贴社会热点。在文史哲美社等多学科中,用通俗语言提炼、归纳出了很多金句,可以说,《这就是中国》是世界格局观的一次跨学科交流。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兼党委书记张涛甫:
以好的话术体系走近观众
张维为教授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翻译者,用自己的话语阐释,把政治语言、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做了无缝对接。
>>>>
“侠客岛”负责人、人民日报海外版融合协调处处长张远晴:
用更宏大的视角看世界
《这就是中国》在更加宏阔的历史视角和中外比较中,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传递给我们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个精神状态恰恰是解决现在很多中国现实问题的一个基础。
年轻观众也爱思政内容
B站是《这就是中国》播放量最大的视听平台,官方帐号播出超过1300万人次,全站超过3000万播放量,30岁以下年轻受众占比达到60%,40岁以上观众占比10%。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到年轻受众也想要看政论类的思政类教育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