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园地
主要发布与历史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发布《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的各类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加坡眼  ·  在新加坡呆久了,回中国都不习惯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园地

备课札记 | 杨小勇: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几个点

历史园地  · 公众号  ·  · 2025-01-14 00:00

正文

在《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备课中,大致罗列如下几点:
文艺复兴“复兴”了谁?
想致富,先修路,同理,想现代化,必先经历一场深刻的“观念革命”。文艺复兴是突然发生吗?显然不是!马克思说,历史发展从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既定的过往的继承下来的条件下的发展。早在“暗淡”的中世纪,即已孕育着近代化的“曙光”,哈斯金斯说:

中世纪是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机勃勃的时代,“是十字军的时代、城镇兴起的时代、西方最早的官僚国家形成的时代。……正是那个黑暗、沉沦、蒙昧千年的中世纪欧洲在民族与国家、民主与法律制度、文化形态与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等方面蕴含了近代欧洲文明许多方面的起源。

思想层面,这一时期,克罗斯在《万物皆可测量中》提出“心态革命”早已爆发,人们开始用数学形式来表征一切,如时间空间等都可以加以测量,从而孕育了文艺复兴和现代科学革命火苗。也是在这一时期,教会的禁欲主义束缚不断受到冲击,人文主义思想蔓延开来,普遍开始关注“现实世界”而非“来世世界”,天堂不在来世,就在今世。关于文艺复兴的宏大背景叙事,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对文艺复兴的鼎力支持。
高雅的文艺似乎从来不属于底层民众。这一时期,玩文艺的当属那些社会精英们,是他们在摇旗呐喊,从而一度脱离人民大众,就像咱的新文化运动一样,没有奔赴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譬如文学三杰出之首的但丁,出生于佛罗伦萨没落贵族家庭,而人文主义之父的比特拉克家族更是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1304年,比特拉克八岁时举家迁往法国,这一时期正值“阿维尼翁之囚禁”,他见证了法国世俗王权强化,教皇不得不被法王操纵产生的衰落期,日后更是游离欧洲,从而为他的人文主义文学创作奠定见识基础。可以说,文艺从来不属于底层大众,正如我们分析文艺复兴之局限常说,“这场运动不过是阿尔卑斯山以南富庶世界华丽感性而时髦的运动”,它不同于后来的宗教改革,则是一场“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 基于此,可以断言,文艺复兴实质影响力其实是很有限的。其“复兴”的不过是少数精英阶层。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在德意志开启的宗教改革可以被视为真正掀起社会全面觉醒的标志。德意志的情况十分特殊,在文章中 拓展中世纪西欧各国王权集中程度差异 中我们分析了,中世纪欧洲各国王权集中程度差异的原因,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德意志,情况远比英法复杂得多,从962年“奥托特恩权”到“黄金诏书”再到改革后的《奥格斯堡合约》确立的“教随国定”原则,一步步加深了德意志的四分五裂,资本主义发展自然是最受限制。加之教皇利奥十世在德意志转包“赎罪券”,虽然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主义”的萌发,但更多还是富了罗马教会。用教皇的话来说,“德意志就是我的奶牛”、“蠢汉的黄金”,这注定了宗教改革必然率先在这一地区开展。
在世人眼中,伟大人物的使命似乎从来就是伟大光荣正确。1517年,神学博士路德将《论赎罪券效能》(即《九十五条论纲》)在维登堡教堂张贴,尖锐提出“赎罪券没有圣经依据”,因信即可称义,以此来表达其对罗马教会种种违背《圣经》依据的行动强烈不满。随着古登堡金属印刷术的改进,这一炸裂新闻不胫而走,成为最火热搜。教皇当然很生气,哪怕在面对教皇种种恐吓下,路德不为所动,纵然是要献出生命亦要维护心中的白月光。刚好这一时期德意志境内各诸侯矛盾纷争,在选帝侯腓特烈的保护下,路德得以全身而退,隐居在偏远之地完成了对《圣经》的德语翻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