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杨继东老师的音频中,说到股民在A股难赚钱的其中一个原因:
- 中国股市以融资为主,流出金额(IPO金额) > 流入金额(新增股民、资金)
- 其他国家是投资市,因此大部分股民能赚钱,;
请教一个问题如何区分投资市和融资市?
我理解不管是哪个国家,股市的目的都是为了融资,比如:很多在中国不能上市的公司,在美国能上市,如法拉第汽车,印度、美国走出了长牛,难到他们就是投资市吗?
参考豆包的回答:
投资市和融资市是对股票市场不同功能侧重的一种描述,以下是从市场定位、投资者行为、市场制度等方面对二者进行区分:
市场定位与功能
- 投资市:以提供投资机会、实现资本增值为主要目标,强调市场的投资功能。市场机制较为完善,注重保护投资者权益,通过合理的价格发现机制,使投资者能够根据企业的基本面和未来发展前景,选择具有投资价值的资产,实现财富的长期增长。
- 融资市:主要功能是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帮助企业筹集资金以支持业务发展、扩大生产规模等。在这种市场中,企业上市的需求和融资规模可能被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对企业融资的便利性和效率有较高要求。
投资者行为与特征
- 投资市
- 长期投资为主:投资者以价值投资理念为主导,更关注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行业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等基本面因素。他们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选择具有持续增长潜力的优质企业进行长期投资,持股周期较长,不轻易受短期市场波动影响。
- 机构投资者占比高: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保险资金等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机构投资者拥有专业的投资团队和丰富的投资经验,具备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能够对市场起到稳定作用。
- 融资市
- 短期投机较多:部分投资者更注重短期股价波动带来的价差收益,热衷于追逐市场热点和题材,进行频繁的买卖操作。他们对企业的基本面研究相对较少,更多依赖技术分析、市场消息等因素来决策,投资行为较为短期化和情绪化。
- 个人投资者占比相对较高:个人投资者往往缺乏专业的投资知识和经验,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在市场中容易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投资行为的一致性较高,可能导致市场波动较大。
市场制度与监管重点
- 投资市
- 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非常严格,要求企业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财务状况、经营成果、重大事项等信息,确保投资者能够获得充分的信息,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 注重投资者保护:监管机构将保护投资者权益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等手段,严厉打击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陈述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
- 融资市
- 强调融资效率:在企业上市流程等方面可能更注重效率,以满足企业快速融资的需求。例如,在上市标准的设定上,可能会对企业的融资规模、融资用途等方面有更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以确保企业能够顺利筹集到所需资金。
- 监管侧重于合规性:监管重点在于确保企业融资过程的合规性,如审核企业的融资方案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是否存在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
市场表现与估值特征
- 投资市
- 估值相对合理:市场整体估值通常相对稳定且较为合理,股价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在市场有效的情况下,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都有相对合理的估值水平,不会出现过度高估或低估的情况。
- 指数长期稳健上涨:由于投资者以长期投资为主,市场整体稳定性较强,主要指数在长期内呈现出稳健上涨的趋势,能够反映经济的增长和企业的发展。
- 融资市
- 估值波动较大:市场估值可能受企业融资规模、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等因素影响较大,波动较为剧烈。在企业大规模融资时,可能会对市场资金面造成压力,导致股价下跌,估值下降;而在市场资金充裕时,又可能出现过度炒作,使股价高估。
- 指数波动受融资影响明显:指数的走势可能与企业融资节奏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融资高峰期,市场资金分流,指数可能面临调整压力;而在融资规模较小时,市场资金相对充裕,指数可能表现较为强势。
据2024年的相关数据及情况来看,中国IPO数量和金额在世界的排名情况如下:
- IPO数量:截至2024年12月28日,美国IPO家数为269家,而中国A股2024年IPO数量为100家,因此从数量上看,中国A股IPO数量少于美国,排名在美国之后。
- IPO金额:截至2024年12月28日,美国IPO融资规模为404.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00亿元,中国A股2024年募资总额为647亿元,因此从金额上看,中国A股IPO融资额也低于美国,预计美国成为2024年全球IPO募资规模最大国家,中国排名在美国之后。
不过,如果算上中国香港地区,据毕马威报告显示,香港2024年共录得63宗新股上市,集资额达82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750亿元。将A股与港股的IPO金额相加,约为1397亿元人民币,与美国的差距有所缩小,但仍可能排在其后。
此前,2022-2023年中国A股IPO曾领跑全球。2022年中国A股共计428家公司首发,融资规模5800亿元人民币。2023年A股有313家企业上市,融资额为3564亿元,当时不论数量还是融资额均超过全球其他各大资本市场。
资水
我统计的:(2018-2023)
考察A股的资金池子:在出水端,近五年IPO总额2.2万亿,再融资总额3.8万亿,大股东减持3万亿,加上每年交易费用5000亿左右(印花税+券商佣金+基金管理费+托管费),平均每年出水约2.3万亿元。在入水端,近五年A股累计分红8.4万亿元,但是分红企业主要是国资控股企业,国资取得分红后不会回到市场,假设分红企业中国资平均占股40%左右,则留在市场的总分红约5万亿,即每年入水1万亿元。用出水减入水,A股市场平均每年失血约1.3万亿元。
A股每年失血1.3万亿,这就是A股跌跌不休的根本原因。与之对照,美股2023年回购注销1.26万亿美元,分红7780亿美元,IPO只融资了239亿美元。美股是一个造血市场,这就是美股逐年向上的原因。
2024年,吴村长上来后,控制了IPO(从往年平均4400亿到2024年的674亿),堵住了减持通道,鼓励分红和回购(往年平均1.68万亿,2024年2.4万亿),基本实现出入水的平衡。2025年可能实现A股历史上第一次正回报。这也是我认为2025行情不会太差的根本原因。
GLZ0514
@资水
我统计的:(2018-2023)
考察A股的资金池子:在出水端,近五年IPO总额2.2万亿,再融资总额3.8万亿,大股东减持3万亿,加上每年交易费用5000亿左右(印花税+券商佣金+基金管理费+托管费),平均每年出水约2.3万亿元。在入水端,近五年A股累计分红8.4万亿元,但是分红企业主要是国资控股企业,国资取得分红后不会回到市场,假设分红企业中国资平均占股40%左右,则留在市场的总分红约5万亿,...
最终还是要融资,24年再融资还有2400多亿。IPO卡了,放了并购,去年Q3之后,定价再融资项目申报数量回到近4年的中位,竞价再融资项目申报数量回到近4年高位。去年再融资金额较前几年低,主要是前3个季度市场太烂没人报了,924之后就开始井喷了,然后都会在今年落地。
然后看鼓励长期资金投资里面,放松了“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机构投资者作为战略投资者更加积极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等”。也是为再融资做配套资金来源。
跬步致远
其实大家都没有明白缅A多年不涨的原因,其实就一个,造假成本太低了,造假几亿、几十亿,罚几百万,换谁也会造假。其它什么减持、量化等都是次要原因,真真做到了造假者牢底做穿、倾家荡产,管它一年上多少家,管它减不减持,只要报表真实,股民自会选择。
魔童狮子王
都是一些根据结果倒推出的原因。
首先,美国早已进入金融资本主义时代,有着大量的剩余资本用来投资各国的各种新兴产业,然后再让这些优质企业去美国上市,从而为美股的“价值投资”添砖加瓦。
其次,美国强取豪夺,比如在广场协议和亚洲金融危机后,大量日本和韩国优质企业已经姓美,后续将这些优质企业去美国上市,又为美股的“价值投资”添砖加瓦。
再次,实在不行就恐吓打压,典型例子就是华为。只要把你打趴下,即使无法收编,但只要让你无法挑战我的高科技,高利润企业,那么美股就是最好的“价值投资”市场。
最后,美国科技相对发达所具有的溢价,又为美股的“价值投资”添了一块砖。
说到底,美股所具有的“价值投资”典范,只是美国霸权的一种表现方式。
所以不用扯什么金融,经济理论,只要看美国霸权还在不在,在,美股就还会是“价值投资”的典范,而一旦美国丧失各种霸权,比如金融霸权,科技霸权,军事霸权,太空霸权......美股也将很快沦落为另一个A股。
我不叫小梁
买转债之后,我发现了不少公司,都是上市两三年后,就开始发转债了,这意味着啥,IPO圈了不少钱,不够,还要继续发债圈。。。然后公司咋样就不管了,钱肯定想方设法套出来,公司持续亏损,股价毫无意义跌下来。
kkqq999
应该说,A股是一个高溢价融资市场,股票都是高价上市的,大股东都想着变现,所以资金肯定是流出的。如果是低折价融资,好像港股,都是6-7折上市的,那就会变成资金流入,因为大股东没有减持的欲望,小股东有买入的欲望,这样资金当然就是流入。
天道忌巧
瞎猜实际上职业投资不判断行情,只在防守中应对:
今年上市公司业绩估计也不好,分红也会下降,ipo常态化,关健是看引资力度,有没有吸引力,不赚钱的市场谁来,机构主要看经济是否增长,上市公司利润是否增长,经济数据持续不好,也只有结构性行情,搞一波再下,来回振荡就很好了。继续等待数据恶化,然后再决定。
也不行撒
主要还是怨股民喜欢挣快钱,媒体也喜欢挣流量,2者一拍即合给了大小非割韭菜的机会,然后亏了就说a股不挣钱,但是挣钱的股都嫌慢啊,吃得咸鱼抵不得渴,市场是有原因,但是股民自身的原因不可忽视。
以924行情为例子,924前面日成交5000亿左右,然后没几天2600干到3300,成交万亿以上。低了不买追高使劲买,最后说不挣钱,这尼玛要是能挣钱恐怕才是没了天理。
逆熵
就是看流出和流入的金额。二级市场的股民有两个对手盘
第一个是上市公司本身,上市公司IPO金额和分给二级市场股息(要剔除分给大股东的股息)相比较,分红大于融资大概率是投资市。长期看,如果大部分股票前复权价格成为负数,那就是一定是投资市。
第二个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如果整个市场大股东以金额看是净增持的,大概率投资市。长期看,如果大部分股票最终大股东以高于IPO的价格私有化退市,那就一定是投资市。